王振平 郝亮亮 白世剛 李彎彎 侯志勇 高偉
(陜西煤業(yè)化工新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木分公司 陜西神木 719300)
在煤礦井下污水處理中,投加高分子聚合物“PAC+PAM”是去除水中懸浮物和膠體最常用的工藝,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1]。PAC 及PAM 的投加方式有干投法和濕投法2 種。為使混凝效果較好,目前煤礦污水處理一般均采用濕投法,即將PAC 和PAM 溶解、配制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后向待處理污水定量投加的方法。使藥劑迅速而均勻地擴散到水中是影響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2]。實際運行案例中,有部分由于設(shè)計缺陷,攪拌強度(速度梯度G 值)和絮凝時間(T 值)達不到運行要求。礦井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粉和巖粉,煤粉密度約1.05 t/m3~1.80 t/m3,遠遠小于地表水泥沙密度(2.50 t/m3),因此穩(wěn)定性較好,傳統(tǒng)方法采用添加大分子混凝劑,用量大、成本高[3]。張玉婷[4]研究發(fā)現(xiàn)絮凝的煤泥水中含有大量鋁、鐵金屬氧化物和混凝劑水解產(chǎn)生的膠體顆粒,煤泥水的ζ 電位一般為正值而原水的ζ 電位一般為負值,煤泥回流可加強混凝吸附電中和作用,并且適當(dāng)?shù)拿耗嗷亓髟黾恿四z體及懸浮物碰撞概率,絮體本身亦可作為礬花骨架吸附小顆粒物質(zhì),促進膠體凝聚。
礦井水原水水質(zhì)見表1。
表1 礦井水原水水質(zhì)
XSP-16A 型六連攪拌器,HACH2100P 型便攜式濁度計,精密pH 計,電子天平(精度10-5)。實驗所用藥品為聚合氯化鋁(PAC),有效含量30%(配置濃度1%);陰離子聚丙烯酰胺(PAM),分子量不低于600 萬(配置濃度0.2‰)。
原水濁度為700 NTU,設(shè)計正交試驗選擇合適的PAC、PAM 投藥量,無絮凝煤泥回流。取500 mL 原水,測得濁度,倒入500 mL 燒杯中,加入適量PAC 溶液快速攪拌2 min(200 r/min),加入適量PAM 溶液慢速攪拌7 min(70 r/min)。靜置10 min,在液面下方2 cm 處取上清液,測定其濁度。上清液濁度小于5 NTU 為達標(biāo)。投藥量對剩余濁度的影響見圖1。
圖1 投藥量對剩余濁度的影響
由圖1 可知,PAC 用量相同,隨著PAM 用量的增加剩余濁度降低;且縱向?qū)Ρ?,顯然當(dāng)PAM 用量為0.20 mg/L~0.32 mg/L時,PAC 的變化對剩余濁度的影響更明顯。這是由于:首先,PAC 在水中發(fā)生離解或水解,生成各種類似于雙親分子的絡(luò)合 離子或多核離子 如[Al(H2O)6]3+、[Al(OH)(H2O)5]2+、[Al2(OH)2(H2O)8]4+和[Al3(OH)5(H2O)9]4+等,這些絡(luò)合離子不但能壓縮雙電子層,而且能夠通過膠核外圍的反離子層進入固液界面,并中和電位離子所帶電荷,使Ψ 電位降低,ζ 電位也隨之減小,從而達到膠粒脫穩(wěn)和凝聚,然后通過架橋和網(wǎng)捕作用形成ζ 電位為正的細小顆粒;其次,投入PAM 陰離子,利用PAM 陰離子大分子鏈上攜帶的羥基等官能團吸附帶正電的細小顆粒,使其成長為較大的礬花絮體??梢姷谝徊酵都覲AC 起凝聚作用,主要吸附污水中懸浮物和膠體形成細小顆粒,第二步PAM 大分子將細小顆粒吸附長成更大的礬花絮體,使其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沉淀。
圖1 中A 點處剩余濁度為4.95 NTU(小于5 NTU),因此原水濁度為700 NTU 時,PAC 與PAM 的最佳投藥量分別為80 mg/L、0.32 mg/L。
從斜板凈水器下方排泥閥處取得絮凝煤泥,PAC、PAM 投藥量分別為80 mg/L、0.32 mg/L,研究煤泥回流比為1%、5%、10%、15%、20%時對出水剩余濁度的影響。原水濁度為700 NTU不變,污泥回流比例對剩余濁度的影響見圖2。
圖2 污泥回流比例對剩余濁度的影響
實驗表明,當(dāng)煤泥回流在1%~5%范圍內(nèi)時,剩余濁度為3.28 NTU~4.05 NTU,均低于A 點,此時煤泥回流可以強化混凝效果。當(dāng)煤泥回流超過5%時,濁度去除率明顯降低,剩余濁度驟然升高,說明回流污泥量太大會起到反作用。
由圖2 可知,污泥回流比為1%時效果最佳。以圖1 為基礎(chǔ),試驗PAC 投藥量為60 mg/L,PAM 投藥量為0.20 mg/L、0.24 mg/L、0.28 mg/L、0.32 mg/L、0.36 mg/L、0.40 mg/L,混凝前加入1%煤泥回流,煤泥回流節(jié)藥率見圖3。
圖3 煤泥回流節(jié)藥率
由圖3 可看出,1%污泥回流可降低剩余濁度,強化濁度去除率。這是由于回流的煤泥水中含有大量鋁、鐵金屬離子和混凝劑水解產(chǎn)生的膠體顆粒,檢測發(fā)現(xiàn)煤泥水的ζ 電位一般為正值而原水的ζ 電位一般為負值,所以煤泥回流可加強吸附電中和作用;且適當(dāng)?shù)拿耗嗷亓髟黾恿四z體及懸浮物碰撞概率,絮體本身也可作為礬花骨架吸附小顆粒物質(zhì),促進膠體凝聚。
當(dāng)PAC、PAM 的投藥量分別為60 mg/L、0.2 mg/L 時,出水濁度為4.89 NTU,出水達標(biāo);與無煤泥回流的最佳投藥量PAC為80 mg/L、PAM 為0.32 mg/L 時相比,PAC 節(jié)約25.0%,PAM節(jié)約37.5%。
為了進一步探索污泥回流對混凝的影響,了解污泥回流后絮體的變化,使用光學(xué)顯微鏡觀察絮體,結(jié)果如圖4 所示。
由圖4 可看出,回流前絮體松散,水、泥界面模糊;回流后絮體結(jié)構(gòu)緊實,水、泥界面清晰。這說明絮凝污泥回流確實可以改善絮體結(jié)構(gòu),對絮凝起到良好作用。
圖4 回流前、后絮體變化
本實驗原材料均來于陜北小保當(dāng)?shù)V井污水處理站,將此絮凝污泥回流工藝應(yīng)用在小保當(dāng)煤礦礦井污水處理站中,改造其中1 臺高效絮凝沉淀斜板凈水器,以另1 臺斜板凈水器作為對照,工藝流程見圖5。
圖5 工藝流程
連續(xù)運行7 d,測量每天斜板凈水器出水濁度進行對比,結(jié)果如圖6 所示?,F(xiàn)場運行數(shù)據(jù)表明,采用1%絮凝污泥回流可以明顯改善出水水質(zhì),且出水水質(zhì)穩(wěn)定。
圖6 有/無回流水質(zhì)對比
由實驗及工程實踐結(jié)果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在原水濁度在300 NTU~1 000 NTU,通過絮凝煤泥回流可強化混凝沉淀效果。
(2)煤泥回流最佳體積比為1%。
(3)原水濁度為700 NTU 時,與無煤泥回流情況相比,PAC、PAM 的節(jié)藥率分別可達25.0%和37.5%。
(4)工程上,絮凝污泥回流可強化混凝,改善絮凝沉淀池出水水質(zhì)并穩(wěn)定出水水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