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人口總量的持續(xù)增加使得我國居民對于糧食的需求逐漸增加,而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給農作物施加化肥或噴灑農藥,積極落實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通常來說,農藥可以保證農作物在正常生長過程中免受病蟲害的干擾,并有效清除其周圍的雜草??茖W合理地使用農藥能夠很好地促進糧食作物的生產,對人類的發(fā)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然而,很多種植者在施用農藥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過量情況,這就使得糧食中的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嚴重,對我國糧食的食用安全以及出口貿易產生嚴重的影響。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農藥殘留問題也成了關注的焦點,這就需要采取科學的糧食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一、糧食農藥殘留污染及其危害
農藥是糧食生產中至關重要的物資,農藥的規(guī)范使用也是現(xiàn)階段我國糧食生產的必要輔助手段,但是超出規(guī)定范圍的農藥會直接影響到糧食的安全,使糧食中殘留諸多的藥物及其代謝物等。近些年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部分農戶忽視了農藥的合理運用,使得污染問題頻頻出現(xiàn),農藥的基本殘留量明顯超出了規(guī)定的范圍,甚至有逐年加劇的趨勢。還有些人使用性質穩(wěn)定且不容易分解的農藥品種,或是不按照規(guī)定劑量使用,對于糧食的產量和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
在我國,能夠引起糧食農藥殘留的農藥品種大致包括西維因、抗芽威、百克威、倍硫磷、久效磷、甲胺磷、馬拉硫磷、樂果和氧化樂果等。這些農藥品種大多分解較慢,自身性質穩(wěn)定,加上過度使用,將會使糧食中存在極難消除的農藥殘留。糧食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若未能合理地控制農藥殘留,勢必影響到人體健康,還會對農業(yè)的長遠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阻礙。
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農藥產量和實際使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積極落實好相應的糧食農藥殘留污染處理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糧食的產量,這對于國家的長遠發(fā)展和國民的健康有著深刻影響。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基本需求,國家相關部門對于部分超標的情況進行了遏制,嚴格依照相應標準制定出科學的評估準則,并修訂了農藥殘留的國家標準。從確保國家經濟利益以及保護人體健康的角度上分析,應該科學控制農藥的使用,關注糧食作物生產的基本需求,科學運用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彰顯出農藥的基本應用價值,從而保證糧食作物的安全,更好地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
二、糧食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農藥品種和用量應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若是超出了相應的界限,勢必影響到實際的效果,還會成為重要的污染源。糧食農藥殘留備受各國政府以及公眾的關注,這就需要重視相關的檢測技術,運用科學的方案,促使相應的農藥殘留問題得到有效的處理。
近幾年檢測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在很多領域的進步非常明顯,多種類型農藥的多殘留分析法和同類型多殘留分析技術等的使用,使得檢測結果更加理想,可以清楚地測定多種樣品中量級以下的農藥以及代謝產物等。檢測分析的過程通常涉及取樣和樣品的處理以及測量,應當依照實際的農藥種類和基本的性質差異,明確檢驗過程的復雜程度。
當前,人們對于環(huán)境和食品的質量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檢測技術的逐步發(fā)展和完善使得農藥殘留檢測的靈敏度明顯提高,樣品的預處理工作也逐漸向省時省力的方向推進。在定量分析層面產生出的新型變化同樣備受矚目,微型化以及自動化成為基本的發(fā)展方向。
三、糧食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科學運用和實效
針對糧食農藥殘留進行檢測,不同檢測技術的檢測結果可能存在誤差,糧食使用的農藥品種、所選取的糧食樣本大小以及抽樣布點等影響因素也會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及科學性造成難以忽視的影響。糧食農藥殘留檢測主要包括樣品前期處理以及測試兩個環(huán)節(ji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檢測方法日漸成熟,現(xiàn)階段我國常用的糧食農藥檢測手段有很多,每種手段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也存在各自的不足之處。
1.農藥殘留預處理技術。為了有效提高糧食的檢測效益,保證檢測結果的規(guī)范性,往往需要提前對糧食樣本進行相應的處理,最主要的就是糧食樣本的提取和凈化。糧食樣本的提取原理就是按照具體的農藥性質,將其溶解在對應的有機溶劑中,目前最常使用的有機溶劑是乙酸、乙醇,溶解完畢后再利用提取設備提取農藥中的主要成分。凈化則是為了深入去除糧食樣本中的干擾物質,使得糧食檢測的結果符合要求。現(xiàn)階段最為主要的糧食樣本凈化技術是萃取,能夠實現(xiàn)目標物質的有效分離。
2.氣相色譜檢測技術。當前我國氣相色譜檢測手段已經逐漸完備,并且已經廣泛地應用到糧食檢測當中。該檢測技術利用糧食樣本中成分的不同性質,在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下會具備各自的分離系數(shù),當樣本汽化后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會在色譜柱上進行各自的分離,然后依次按照出峰的順序在檢測裝置內實現(xiàn)檢測,最后利用樣本所得到的放大信號獲得不同的色譜峰。氣相色譜檢測技術的操作較為簡單,不需要長時間的準備,檢測結果的靈敏度也較高,還可以在糧食樣本中獲得諸多農藥,而后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高糧食檢測結果的可信度,確保糧食符合農藥殘留標準。
3.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在糧食農藥殘留的檢測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分子量大且極性較大的物質,這時應優(yōu)先選擇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從而獲得更為精確的檢測結果。當前我國常用的糧食檢測液相設備包括紫外檢測設備、熒光檢測設備,相較于紫外檢測,熒光檢測的靈敏度更高,但糧食樣本中很多時候沒有能夠出現(xiàn)熒光的物質,這就使得熒光檢測技術較為局限。紫外檢測結果受到溫度的影響較低,但是需要樣本中含有共軛結構的物質。不論采用哪種糧食檢測技術,都需要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配合,這樣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
4.氣質聯(lián)用檢測技術。氣相色譜法與質譜法聯(lián)用簡稱氣質聯(lián)用技術,該技術結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既能夠對一些組分進行事先的預測,又能夠對復雜化合物進行事先的檢測。現(xiàn)階段,氣質聯(lián)用技術不僅可以實現(xiàn)糧食的農藥殘留量檢測,還被廣泛用于藥物分析、化學分析、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領域。針對一些極性較高、無法輕易恢復的物質,采用此項技術能夠不受物質沸點的影響,實現(xiàn)對糧食農藥的徹底有效分離及其分析。該項技術具備很高的糧食農藥殘留量檢測價值,但對操作人員和儀器的要求卻很嚴格。
5.快速檢測技術。(1)抑制酶活性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實現(xiàn)對糧食樣本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測定,需要的儀器也較為基礎,往往適合糧食的定性以及半定量檢測。采用該方法對糧食進行p測定時,不需要對樣本進行分離,但是只能用于含有氨基甲酸酯類或有機磷的糧食檢測。(2)免疫分析法。采用該方法對糧食農藥殘留量進行檢測時,步驟極為明了,所耗費的檢測成本很低。不過目前在糧食檢測中應用較少,大多應用于畜類或者水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3)化學檢驗法。該方法是利用農藥的性質,通過化學反應的不同具體現(xiàn)象,實現(xiàn)糧食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特別是針對糧食中的有機磷檢測,該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十分理想。
糧食安全問題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關于糧食安全的制定標準更是日漸嚴格。目前我國政府已經逐漸加大糧食農藥殘留量指標,關于糧食農藥殘留量的最高限定值也是逐漸降低。因此,為了獲得更為精確的糧食農藥殘留量測定結果,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尤為關鍵。新技術的引進、傳統(tǒng)技術的優(yōu)化和改良,也是糧食檢驗人員面臨的重大任務,這樣才能保障糧食產品質量安全,并為糧食產品的進出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作者簡介:鄧銳(1982-),女,漢族,云南昭通人,中級工程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糧油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