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蔡霞
摘 要:統(tǒng)編版教材的“快樂讀書吧”把課外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旨在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習慣,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興趣,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感受讀書的快樂并樂于分享課外閱讀成果。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閱讀的快樂、找準閱讀的方向,是整本書閱讀的一個引領。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語文要素;整本書閱讀
很多教師都知道閱讀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但以往只是推薦、建議學生在課外時間閱讀一些書目,至于學生有沒有真正花時間閱讀,卻沒有后續(xù)跟進。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全新欄目“快樂讀書吧”,是真正實現(xiàn)教材與課外整本書閱讀相結合的里程碑。這是統(tǒng)編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快樂,在閱讀中開闊視野,涉獵廣泛的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一些閱讀方法。然而,一些教師習慣于機械地推薦、布置,要求學生閱讀,而對書目的內容、背景不甚了解,對學生缺乏有效點撥引導,使得學生在這一板塊的學習中遭遇困境。有見及此,筆者根據(jù)教學中習得的一些經(jīng)驗,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以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為例,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快樂讀書吧”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應該讓孩子生活在書籍的世界里?!倍嬲恼Z文是不能離開閱讀的。“得閱讀者得語文”不無道理,學生一旦喜歡上閱讀,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學習。葉圣陶先生說過:“單憑一本國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書,越多越好?!卞X理群先生曾言:“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可見,“快樂讀書吧”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實現(xiàn)了“讓學生在學習中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快樂、學會閱讀、享受閱讀”的目的。解決了以往閱讀的形式化,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獲新知、增學問、長見識、明哲理、養(yǎng)心性。
二、結合單元語文要素,落實閱讀任務
統(tǒng)編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一個閱讀單元,單元課文全部選自“快樂讀書吧”外國名著書目中的節(jié)選。口語交際中的主題“同讀一本書”與單元導語頁緊密結合,明確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要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閱讀的方向,是整本書閱讀的一個引領。
單元語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結合這一語文要素,在教學時,教師可先拋出一個有趣的話題:“一個人在孤島上可以獨自生存嗎?有一個人告訴了我們答案,想知道是誰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非常喜歡討論探險的話題,問題一拋出,馬上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紛紛想要一探究竟。緊接著,學生通過閱讀梗概,大致了解了整本書的主要內容。由于這都是外國名著,一些學生閱讀起來不太容易理解,這時候教師可加以點撥。學生根據(jù)“快樂讀書吧”中的“漫步世界名著花園”的小貼士,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寫作背景,這樣有助于更快理解作品的內容和價值。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更易通過閱讀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中記住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第二個語文單元要素就迎刃而解了。單元導語中第三個語文要素則建立在上述兩個要素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寫作品梗概。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循序漸進,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了由閱讀到寫作的訓練,既學到如何閱讀整本書,又從整本書閱讀中學會如何快速理解主要內容,并為整本書寫梗概。
三、師生共讀,提高閱讀效率
要讓學生走進書里,教師就不能在書外,這是筆者在“快樂讀書吧”教學中的體會。要想學生把名著讀通、讀透,僅僅機械化地布置學生閱讀任務是遠遠不夠的,收到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在布置學生閱讀任務之前,教師先把整本書閱讀一遍,以便對整本書的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才能在布置閱讀任務時根據(jù)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例如,布置閱讀《騎鵝旅行記》后,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尼爾斯其實有一個機會可以馬上變回人,這個方法是什么?”若學生沒有真正細讀故事,就難以正確回答。而設置這樣的問題,首先需要教師先把整本書閱讀一遍。
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的幾本世界名著,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還有深刻的內涵,讀起來格外有趣?!遏敒I遜漂流記》背后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騎鵝旅行記》充滿了對祖國的贊美、家鄉(xiāng)的懷念;《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馬克·吐溫不愧是文學巨匠,他的作品幽默里含有諷刺,在這部作品中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和當時社會的諷刺。這些都需要通過教師點撥,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慢慢發(fā)現(xiàn)。當然,前提是教師自己先閱讀。
四、形式多樣,拓展資源
不同的人對同一本書的閱讀感受是不同的,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體驗,或在別人的體驗中得到啟發(fā),可以進行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單元口語交際,開展生動有趣的心得交流會,讓學生通過活動,就同一本書交流不同感受。學生可以結合故事情節(jié),評價主人公或其他人物;閱讀過程中有哪些困惑,發(fā)現(xiàn)哪些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讀這本書的時候,想到哪些相似的書,或是哪些與故事人物相似的人。通過這樣的交流,學生不但對讀過的書有了新的想法,并且求知若渴,希望閱讀更多的書。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閱讀中交流,在交流中獲得,在獲得中提升,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閱讀交流中碰撞,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