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會 陳生良 陳晶杰 戴華振
(1海鹽縣糧油質量管理中心,嘉興 314300;2海鹽縣農作物與種子技術推廣站,嘉興 314300)
為推進農業(yè)供給側改革,提高優(yōu)質稻米的供給能力,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一直致力于優(yōu)質稻新品種的引進與推廣,并積極推進產、購、儲、加、銷“五優(yōu)聯(lián)動”。其中,“嘉67”是海鹽縣優(yōu)質晚稻“五優(yōu)聯(lián)動”指定品種,該品種是由浙江省嘉興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lián)合選育的單季常規(guī)晚粳稻,并于2016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浙審稻2016002),具有株型緊湊、株高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穗較大、谷粒橢圓形、后期轉色好、豐產性好、稻米直鏈淀粉含量較低、口感糯軟、米質優(yōu)等特點[1-2]。目前,該品種在海鹽縣進行了一定面積的推廣種植,2020年種植面積達5 427 hm2。為促進“嘉67”在海鹽縣的進一步推廣種植,筆者通過品種展示試驗和綠色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對該品種在海鹽縣的種植表現(xiàn)和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F(xiàn)將相關研究成果報道如下,以供種植戶參考借鑒。
在2019年—2020年優(yōu)質稻新品種展示試驗中,“嘉67”表現(xiàn)為植株緊湊,抽穗期偏遲,后期灌漿速度快,成熟期適中,始穗期9月7日—13日,齊穗期9月10日—15日,成熟期11月8日—10日,全生育期平均為164 d,平均株高為91.1 cm,平均穗長為14.45 cm,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為21.4萬穗,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為120.45粒,平均結實率為94.4%,平均千粒重為27.1 g,平均每667 m2產量為636.05 kg,在參試品種中位居前列,且稻米直鏈淀粉含量低,口感糯軟,米質優(yōu),符合海鹽縣當?shù)鼐用竦氖秤昧晳T[1-2]。見表1。
表1 2019年-2020年“嘉67”展示試驗的生育期及經濟性狀
在2020年綠色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中,雖然受前期梅雨天氣的影響,“嘉67”植株營養(yǎng)積累下降,分蘗較少,但29個“嘉67”綠色高產示范方(面積802 hm2),通過應用“兩壯兩高”栽培技術、化肥減量增產技術、機插栽培技術、葉面肥噴施技術等,“嘉67”仍表現(xiàn)為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示范方平均每667 m2產量達681.6 kg,比海鹽縣“嘉67”平均產量增產16.9%,示范方最高產量每667 m2達753.4 kg。其中,海鹽縣綠優(yōu)農場綠色高產示范方,“嘉67”于5月8日播種,5月25日機插,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為19.7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為156粒,結實率為91.4%,千粒重為26.6 g,每667 m2產量達708.4 kg[3-4]。
在海鹽縣,“嘉67”栽培主要采用機插栽培和直播栽培兩種方式,其中,機插栽培可提早15 d左右播種,能有效控制雜草稻的發(fā)生,促進植株有序生長,減少無效分蘗,促進穗大粒多,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進而增加產量。由表2可知,“嘉67”采用機插栽培,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為18.6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為164.3粒、結實率為92.5%、千粒重為26.4 g、每667 m2產量為667.9 kg,相應經濟性狀分別比采用直播栽培增加-29.5%、34.1%、8.2%、3.1%、10.4%。同時,“嘉67”采用機插栽培生產的稻谷的加工整米率比直播栽培的稻谷提高了2%,且減少了腹白和碎米率,有利于加工成優(yōu)質稻米,從而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此外,“嘉67”采用直播栽培不僅會導致穗型偏小、灌漿不充分、千粒重偏低,進而造成稻谷的加工整米率低,而且易混入雜株和雜草稻,從而影響稻米口感。因此,“嘉67”在海鹽縣進行優(yōu)質稻米生產,宜采用機插栽培方式。
表2 “嘉67”不同栽培方式的經濟性狀比較
為保證“嘉67”的稻米品質和產量,宜選擇地勢高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黏壤土田塊進行種植,且要求土壤全氮含量在1.5 g/kg以上、有效磷含量在18 mg/kg以上、速效鉀含量在60 mg/kg以上、有機質含量在30 g/kg左右。若選用土壤肥力較差的田塊種植“嘉67”,宜適當增加底肥用量。
“嘉67”采用機插栽培方式,播種期可提早到5月中旬,一般可于5月底—6月上旬進行機插。播種前用4.23%甲霜·種菌唑400~5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2 000倍浸種36 h,然后將晾干后的種子薄攤在室內陰涼處,并覆蓋通氣性好的濕潤麻片,放置20~24 h后,待種子開始萌動露白即可進行播種。采用水稻專用基質進行育苗,播種量為濕谷100~130 g/盤(折干谷80~100 g/盤),每667 m2用秧盤25~28盤,折每667 m2大田用種量為2~3 kg,疊盤出苗。為提高秧苗整齊度,可在秧苗一葉一心期前覆蓋無紡布,以防雀害。在機插前3 d,噴施藥劑確保秧苗帶藥下田,以防治稻薊馬、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
待秧苗秧齡達18~20 d、葉齡在3.5葉以內時即可進行機插。大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深翻耕,以有效減少雜草稻的發(fā)生(雜草稻發(fā)生嚴重的田塊宜采用二次翻耕),耙平后即可進行機插。機插時行株距為30 cm×(14~16)cm,每667 m2栽1.40萬~1.58萬叢,確保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達4.5萬~6.0萬苗。
3.4.1 “一基二追”施肥
為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可施用“茂施”緩釋肥、脲銨等。施肥技術上要求采用“一基二追”施肥策略,且前氮后施,以控苗增穗,即施足基肥,控制施用分蘗肥,重施穗肥。具體施肥方法為:一般大田基肥每667 m2施用“茂施”緩釋肥(N∶P∶K=26∶10∶15)20~25 kg,以促早發(fā)、促壯苗;在秧苗機插后5~10 d,結合施用除草劑,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或脲銨12.5 kg,以控制后期分蘗肥用量,減少無效分蘗;在7月下旬—8月初重施穗肥,一般每667 m2施用尿素10 kg或脲銨12.5 kg、鉀肥15 kg,以促大穗、增粒重。
3.4.2 噴施葉面肥
在水稻孕穗期至始穗期,于晴熱天氣的上午或傍晚,單獨或結合病蟲害防治每667 m2葉面噴施“真打糧”葉面肥25 mL,以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水稻早抽穗,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促進產量增加。
具體技術為:田埂種植顯花植物(如香根草、芝麻)等保護昆蟲天敵;每667 m2插一臺性誘劑誘捕器,每2~3 hm2安裝一盞殺蟲燈;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開展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重點做好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工作;注意采用高效、低毒農藥。
水稻秧苗機插后大田應保持淺水層護苗,3~5 d后及時露田,防止有害物質影響秧苗根系生長。秧苗機插后7 d大田灌淺水落干,以促進根系生長。水稻分蘗期以淺水灌溉為主,以促進分蘗早生、穩(wěn)長。機插后20~25 d、達到預期在田苗數(shù)時進行擱田,宜多次輕擱,切忌重擱。水稻孕穗、抽穗、灌漿前期,田間應保持淺水層。水稻抽穗后15 d,田間以濕潤灌溉、干濕交替為主。水稻生長后期要防止斷水過早。
在水稻成熟后及時進行收割,以確保水稻產量。
在優(yōu)質晚稻“嘉67”生產過程中,通過采用統(tǒng)一供種、連片種植、標準化生產、優(yōu)先收割等措施,建立“嘉67”的產前、產中、產后信息庫以及優(yōu)質晚稻“五優(yōu)聯(lián)動”糧源追溯體系等,確?!凹?7”生產有源可查、稻谷品質優(yōu)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