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朱利安·貝爾 著
翻譯:姚 露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世紀之交,許多人對當下繪畫的文化內(nèi)涵感到懷疑或困惑。朱利安·貝爾在首版《何為繪畫?》中提供了對藝術思考和實踐以及對藝術家和他們的觀眾所面臨的復雜情況的一種通俗易懂的、有啟發(fā)性的敘述。18年過去了,部分情況發(fā)生了逆轉。繪畫被證明是一種無法被忽略的有適應力的實踐活動。
那么,藝術是否有向前發(fā)展的動力?通過對過去兩個世紀以來改變我們繪畫觀念的因素的探究,貝爾闡述了形象化與抽象性、敘事性與非敘事性繪畫之間的關系以及概念藝術主導地位的衰落和繪畫物理極限實驗的擴散。他還辨析了如“表現(xiàn)”“表征”之類的常見概念。
這次全面的修訂提供了對繪畫情況的新看法,這個新版本目標清晰,增加了歷史資料的匯集,有其持久價值。這本書為一般讀者提供了關于繪畫理論的介紹,全面、生動且有趣。
朱利安·貝爾是一位住在蘇塞克斯郡劉易斯的著名畫家。除了繪畫,他還為各種出版物寫藝術文章,包括《倫敦書評》《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衛(wèi)報》。他還出版過幾本著作,他在《世界的鏡像:一部新藝術史》一書中對圖像制作的技術和心理過程有深入的探討。他曾于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坎伯韋爾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學校城市與行會以及皇家繪畫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