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古玉

        2021-08-26 04:57:37忽蘭
        青海湖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籽料玉璧夫君

        1

        六七年后,我第一次見祥夫君,在貴州的山脊梁上、畢節(jié)赫章一帶。他看我戴的玉,這是一個棗紅皮灰白玉肉的籽料,立體雕的一個蝙蝠和一個如意,有很多曲線和凸凹,是為了去除火龍果似的玉肉雜質(zhì)。

        籽料難免有這樣的或那樣的所謂問題,我一直記得一個廣東女子對我說的話,她說,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完美。巧雕就是最大化地用嫻熟技藝抵達(dá)玉石本色。祥夫君戴的玉是一塊四分之一掌心那么大的橢圓碧玉。我說,老和田玉籽兒。他說是的,三代前的。我又看那玉上的花紋,是線雕的龍紋,龍須颯颯,龍容凌厲。他把玉放回圓領(lǐng)衫里。我就在回想里琢磨起這塊玉的質(zhì)地——幽深的碧綠,帶縷縷黝黯的黑,玉肉絕不是山料那樣的透明整齊。只有老和田玉籽料是這樣——拙樸,艱深,凝膩,甚而是混雜的,鐵馬冰河,那翻卷的幽綠的冰河深處,看著冷,帶著暖,看著陽剛,實則繾綣,就是這碧玉籽料的氣概。

        從新石器時代流傳至今的玉,這一路五千年下來,多少人摩挲過?我還在想祥夫君的碧玉。他自己也說這塊碧玉雕龍是他最喜歡貼身戴的玉之一。其實我最要深刻地想一想的是,古人看玉是看質(zhì),而今人看玉更看貌這個現(xiàn)實問題。一個會看玉質(zhì)的人,才是懂得玉的人啊。一個愛貌樣的人終究是淺薄的好色之徒罷了。

        那么我會看玉么?我想我會看的。

        十年前我開始喜歡玉,琢磨玉,收藏玉,請得的第一塊玉就是一個老和田碧玉的籽兒。它那么清朗的菠菜陽綠,但依然是帶著混雜和黑,玉肉內(nèi)里甚至有參差,顯得漫卷和任性,一江碧水奔涌過十二峰的陣勢。我若去玉店看玉,也是不由得往碧玉那里看。碧玉有這么好嗎?姐姐很是疑惑我的審美。十年前市面上的白玉和碧玉份額已經(jīng)被俄羅斯山料搶占,幾乎是鋪天蓋地。姐姐說的碧玉其實是俄羅斯碧玉,那是一種山料,美則美矣,但如玻璃,當(dāng)然沒什么意思。玉不講究整齊劃一的美,玉要的是獨自的別樣的韻致。姐姐覺得老和田碧玉籽也難得遇見個好的,大都有黑,有雜,有參差色。有一年我回烏魯木齊母親家,正是夏天,母親在屋子正中的和田地毯上放了一個天然的碧玉枕。有半個小枕頭那么大,

        看就知是老和田來的家伙。姐姐一路哈哈笑著上樓梯進(jìn)屋說,看見我給你的菠菜餅了吧。這塊玉可不就是菠菜葉漿做成的一個大餅子么,它是橢圓里帶著心形的,我就這么躺在地毯上枕著它假寐,夏日的風(fēng)緩緩吹進(jìn)來,吹到我的面龐上,就好像我是和田碧玉籽的代言人。

        和祥夫君他們分別,我從畢節(jié)赫章直接飛往重慶。我到我從前的老屋子里閑閑亂走,突然拉開抽屜捧出一個舊月餅盒子,里面有一塊我故意擱在這里的碧玉籽兒。因為所有人都會覺得碧玉籽兒真是笨拙啊,我就不好意思戴著了,就放到了我一年不過回來兩三次的這個小屋子里來。現(xiàn)在我把它鄭重取出來,端詳它,和祥夫君的那塊遠(yuǎn)古玉可真像。但是祥夫君一定會說,古代玉是有文化的,現(xiàn)代玉嘛,講什么呢,不過就是講講玉質(zhì)罷了。

        老和田玉有幾個未解之謎,碧玉無山礦只有籽料,這是謎之一。碧玉籽撿拾完了的那天,老和田就不再有碧玉了。它猛地一看真的是丑的,如姐姐所說,哎呀,你戴著這么一塊黑沉沉的玉做什么呢?但是你懂得它,親和它,愛它,天長日久,它就會把身懷的澄澈、堅膩和溫暖全部呈現(xiàn)出來?,敿{斯碧玉和俄羅斯加拿大碧玉都是山料,即使有所謂的籽料,也是山流水轉(zhuǎn)變的。東北河磨玉里的碧玉也是山流水轉(zhuǎn)變的。唯有老和田碧玉,孤零零橫空出世,沒有源頭。

        因為碧玉籽通體里總有混雜,所以似乎雕出來什么也不會有多么出彩,干脆就車珠子吧。我有一串碧玉籽車出來的珠子串成的手鏈。我日日里戴著的就是這個手鏈,搭配我從重慶小屋里取回來的碧玉籽的掛件。碧玉籽,要的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蹊蹺和絕響,還有貌不驚人卻知音懂得的“信緣”。

        2

        楊伯達(dá)先生說,龍紋來自云紋。古人敬畏上天,創(chuàng)造出云紋,作為最祥瑞的符號,使用在祭天的神器,即玉器上。C龍正確的懸掛方式是孔眼在中間,如此一來此龍形樣與云紋有了同工之妙。而云紋和龍紋也是玉文化一代代流傳八千年,最恒常有的紋飾。

        以良渚文化為例,出土的玉器上多是龍紋、云紋、鳥紋、虎紋。

        虎是大自然中最有力量的猛獸,而鳥紋正是鳳崇拜的雛形。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長江流域下游余姚一帶)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cè)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nóng)業(yè)發(fā)明以后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rèn)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鳳凰在歷史上、現(xiàn)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借助于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lián)系。

        商人信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各種鳥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商人的青銅器上。到了西周時代,鳳鳥紋繼承著商代青銅器上的鳥紋,在玉器上發(fā)揚光大到極致——頻頻出現(xiàn),地位十分尊貴,即使和龍紋一并琢刻在玉器上,鳳鳥紋也往往成為主體占得上風(fēng)。它們的模樣無不精神抖擻,意氣風(fēng)發(fā),是西周禮器里的最高級。

        翻卷的云,飛舞的鳳,疾行的龍,奔躍的虎,智慧的遠(yuǎn)古先民艱辛而詩意地生活在方正的大地上,并因為信玉愛玉,而使得文化基因密碼有所載附,在今日打開神秘的匣子為我們所懂。

        孔子說,鳳鳥不至,河圖不出??鬃邮谴呵飼r代的人,他回望的是西周文王武王時代德的盛大。他說:周鑒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鑒于的二代——夏和商——人類最完備最虔誠的禮法卻在如此古遠(yuǎn)的世代里。

        商人說的玄鳥,一說是燕子,一說是鳳鳥。甲骨文里曾記載商王命人捉住五只鳳凰鳥兒。這個傳說在講——商代尚有鳳凰來——最后的鳳凰??鬃拥拇呵飼r代里,一只最后的麒麟在魯國被人打死??鬃铀篮螅P凰和麒麟便再也不來人世間了。鳳鳥不至,大德殆盡。

        周鑒于二代,依然推崇和喜愛鳳凰鳥兒,珍愛上天賦予人的美德和禮儀。先秦古詩里有句: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而無止,不死何俟?人而無禮,胡不遺死?見出人們對無德無義的人的痛恨。西周玉器里鳳鳥紋郁郁。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距今五千年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xiàn)的是二里崗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

        西周早期鳥紋大量出現(xiàn),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周文王時代,遷都豐地,百姓語:鳳凰下豐(見《先秦?zé)o名詩歌錄》)。周文王敬德保民,故被稱為有鳳來儀??梢婙P凰鳥是人間祥瑞的極致,道德的極致,尊貴的極致,和平的極致,地位的極致。

        西周玉器較之商玉比,趨向于小型化,還有很小的,比如三到五厘米的鳳鳥玉璧(一枚五角硬幣那么大)——用卷云紋創(chuàng)生出一只鳳鳥來,稱為鳳紋——鳳鳥傲視天下,唯我獨尊,莊重雄強。鳳鳴岐山!西周人民的驕傲,因為他們有德的自信,所以相信上天會佑護(hù)周人興旺發(fā)達(dá)。無德的人不會有德的自信,只是名來利來的竊喜模樣罷了,所以可以在人群中識別出來。

        祥夫君送給我一對鳳鳥玉璧,上有冬瓜霜——沒有盤過的古玉會有一層白霜。祥夫君說,是生坑啊,你得自己把它們盤出來。

        生坑就是出土后一直那么安靜地放著,未被人盤過的古物。它們不是白玉,

        應(yīng)該是淡淡的黃玉,古雅微黃(祥夫君語),歷經(jīng)三千年歲月,玉肉依然縝密凝光剔透,鳳鳥紋雖簡約,但流暢中見繁麗持重。祥夫君說那時候的人并不以白玉為尊,青玉黃玉都是極為尊貴的——青璧禮天,黃琮禮地。

        鳳凰鳥兒攜著德來到人間,古時的匠人(西周的玉匠多來自商國)懷著對“德”無比恭敬的心把一只鳳凰鳥兒鑿刻在一枚和田黃玉上,于是這一枚玉便有了心。

        我對祥夫君說:何德何能也,您送我鳳鳥紋玉璧。他沉吟片刻說:知道玉是你的靈魂……這一對玉璧是我父親(上世紀(jì)四五十年代專門收藏三代古玉)當(dāng)年收來的……今天把它們找到……正好就這么一對……

        對于現(xiàn)代的玉器雕琢,祥夫君曾說:都太巧了,物忌太巧,當(dāng)代就這樣,無法與古人比。

        我就想,當(dāng)代的人也都太巧了,我自己也偶爾就有巧的時候,那時候就很討厭自己,庸俗可憎??催^古玉件后,再看自己的新玉,件件都妖巧,不見古人才有的大氣端然匠心。我自創(chuàng)的妖巧這個詞語,真是貼切于多少人多少事。

        它們安安靜靜地在盛著諸多古玉的箱子里待了多少年?從那個英年早逝、當(dāng)年身世傳奇貌樣美心地堅的男子離開這個人世之后,兩塊小小的玉璧和著一干古玉,留給了后來的人。后來的人在某日,左思右想,依稀覺得有這么兩枚幾乎一模一樣大小和花紋的小玉璧,是曾過了眼的。于是去細(xì)細(xì)翻找。祥夫君在電話里對我說:竟然找著了……是你的了。

        一枚更鵝黃些,一枚是淡淡白月亮的黃。前者有紅沁,后者無。兩枚玉從未盤過,結(jié)著冬瓜霜。

        我和祥夫君這一生若隨著天意,也不過就是貴州山脊梁上見的那一次。

        十一年前,我在上海巨鹿路讀到他的小說《婚宴》,大驚異,端然默想良久,思緒空茫。十一年前,我三十二歲,就已顯出了能迅速辨別好文的稟賦。隨著天意,又過去五六年,這一年我在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做出版策劃人。技藝嫻熟的那日,緩緩拿起電話,篤定地通過正萬找到祥夫君。正萬曾是《山花》雜志的副主編,他自身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我斷定通過他找祥夫君一定是通途。

        祥夫君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來。他說都可以,出什么,怎樣出,多少版稅,都可以,總之,怎樣都可以。后來,《衣食亦有禪》面世,它的貌樣和內(nèi)文真是好啊。許多人對這本書愛不釋手過目難忘。這就是隨著天意做事、事必成功的例證。這本書之后又過去五六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文學(xué)活動,我們才見到。我寒寒窣窣從深闊的大包里找我?guī)Ыo祥夫君的小玉,那是一個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的玉籽兒。祥夫君總是紳士,他說,一定很貴吧。我淡定不回答。祥夫君情商很好,他說,那么,我回去之后把它放在貼身的小口袋里,或者枕頭下,好玉養(yǎng)人。見他這樣知足之人,于是心下頓然起愿,一定要再送一個大的給他。貴州的活動是正萬主辦的。想來人世間的遇見必然是很巧的。雖然巧這個字在玉器這里是最要規(guī)避的。結(jié)著冬瓜霜的兩枚玉璧,夾在《風(fēng)月無邊》這本新書里而來。祥夫君筆下的明桂,這么多年來我總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活得跌跌撞撞的明桂。然而上天待我好,我在這一日歲月靜好地取出兩枚小玉璧,中間的孔,內(nèi)小,外開,高古玉用的是沱工,這樣的雕琢痕跡就是證明。

        是黃玉么?

        白玉埋千年變秋葵。祥夫君答。

        那么也可能是白玉的真身。但是它們的色澤如此幽黃,貴氣凜然。

        古玉《爾雅·釋器》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肉即周圍的邊,好即中間的孔。邊比孔大是璧,邊比孔小是瑗,邊孔一樣大為環(huán)。它們是璧。

        吐灰。80攝氏度的燙水里一遍遍浸泡。取出,不一會兒又結(jié)白霜。雪花白。

        我在單位里有一個玉友。這個絕色并安靜的女子用一雙秀手摩挲兩枚玉環(huán),不多時就滋潤亮麗起來。她有一雙天然就適合盤玉的手。她說,先不要急著包金,得盤個一年時間,才能盤出來,繼續(xù)吐灰,不要害怕燙水,燙不散的。

        兩枚玉璧,西周時代,鳳紋,在地下埋了三千年。專業(yè)書說這種高古玉要用人間的六十年才能盤好。我中午出門,手心里就揣著它們,一路在口袋里盤。我對祥夫君說,送你一個黃玉葫蘆。祥夫君說,家里玉多,就不要寄了。我說,留個紀(jì)念吧。

        他說,也好,到了老年時候,像白石老人那樣,把黃葫蘆拴在衣襟上。

        祥夫君說玉盤好了發(fā)張圖片給他看。他還說,玉就是要送給好人、懂的人、有耐心的人。

        而這樣的人一定很少很少。

        因為祥夫君千里寄來的兩枚玉璧,我和古玉結(jié)了這樣的好緣分,我開始鉆研它們,如我十年前開始鉆研老和田玉。野馬先生在大雪紛飛之日興頭頭對我說,來良渚遺址把古玉的課補一補吧。瞧,全都是天緣。

        祥夫君囑我:你應(yīng)該把這盤玉過程寫下來,還有從開始到后來的照片,很珍貴,因為很難再有機會上手盤商周玉了。

        玉友小查雪夜訪我。我們在斗室里喝茶。她說,這個是出土玉呢,還是傳世玉?

        那一天,一對玉璧剛剛從大同來到我的桌上。須盤,觀察它們,才可知道內(nèi)情。

        雪夜訪我。我們喝鳳凰山的茶,吃潮汕茶點。玉友特送我一只翡翠白菜,糯種飄翠。貓狗俱已熟睡,我們輕聲說話,它們愈發(fā)覺得歲月靜美,面露酣暢的笑意。玉友說,瞧它們,都是善果。

        良玉。好人。好運。

        第五日,我在微信里對玉友說,它們不是傳世玉,是出土玉。

        夏商周高古玉會有吐灰現(xiàn)象,更有其他時代古玉所不具有的分泌黏液狀態(tài)?,F(xiàn)在,經(jīng)過五天七八次80攝氏度水溫浸泡吐灰后的玉璧,我突然捉住了黏液。

        是不是你手上有香味?

        我剛剛洗了手的,只能是玉自身的。

        那么,是出土玉了。

        那吐灰時段里它們的模樣——熱水很快就如淡淡的石灰水。玉璧撈出,晾著,它們很快就又白蒙蒙的樣子了。沒完沒了地吐灰,要把地下三千年吸附的物質(zhì)傾吐出去。

        第五日有了黏液包裹玉璧態(tài)時,祥夫君說,再不要用熱水泡了。

        我聽話,握在手心里盤,白灰漸漸就止住了。玉肉是秋葵的黃,因為雜質(zhì)析出得多,它們終于開始有了剔透感、凝萃感。玉紋清晰無比,一只飽滿的鳳凰玉樹臨風(fēng)。

        黏液已成包漿,使勁攥一下,手指都是黏的。

        像一塊膠糖。我舔了一下,是咸的。祥夫君說,那是土質(zhì)里的鹽堿。

        卻沒有任何異味。也就意味著它們是在很干凈的土層里,一躺幾千年。

        一只玉璧有紅沁,艷若紅霞,細(xì)若微絲。

        只玉璧極其干凈,但因為盤的時間實在是短暫,所以其中的雜質(zhì)令它看起來有石英石的質(zhì)感,就是有粼粼的閃光。

        玉友說,總能盤出來的,到了最后就是一塊美玉了。她自己就盤出來一枚古玉,那玉肉果然鮮潔。

        我握著玉璧走夜路回家,就想,能夠幾千年堅固的藝術(shù)品,也不過就是它們了。而我,有。且它們從此時開始,就從出土玉變成了傳世玉。

        后面還會有變化。它們現(xiàn)在的樣子真的是不起眼啊,像每一次在馬路邊遇見的小豆丁貓,帶回家長著長著一只一只都成了富貴貓。清人劉心瑤《玉紀(jì)》云:至其始終,顏色時聚時散、變化多端,竟似晴云舒卷,幻化無窮,令人莫測,亦莫知其所以然也。

        2018年,于我意味著什么呢。我在這一年的開端擁有了高古玉,并親眼目睹了它們的冬瓜霜時代,到雪花白時代,到起包漿時代。

        考古資料說:玉璧最早產(chǎn)生于距今約5.6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xiàn)。玉璧的應(yīng)用范圍極為廣泛,既是權(quán)力等級的標(biāo)志,也可用于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商周時期為玉璧的發(fā)展時期,為貴族專用禮器。這時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時代的,均為圓形,璧面平滑,內(nèi)外緣厚度相當(dāng),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鉆打的孔一般都很規(guī)整。商代玉璧多素面無紋;西周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題材主要是龍、鳳、鳥紋。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xì)陰線相結(jié)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陽玉、岫巖玉。

        很重要的一句話——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獻(xiàn)記載和后人推測: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二為信物。

        信物。信。信自己。信你。信因。信善果。我再細(xì)看那鳳凰紋,真仿佛昨日工匠才鑿刻上去。只有和田玉(真玉)承受得住光陰,不飛灰。

        盤玉有武盤、文盤、意盤三種方式。玉店老板坐在玻璃柜臺后面常常使用的就是武盤的方式——簡直魯莽,往玉上刷油,用一塊莫名其妙顏色的布子,大力揉搓。因我生性急躁,所以武盤簡直適合我。我在某天用一把軟刷子使勁刷玉,一為去掉縫隙里的雜物,二是希望玉膚熠熠發(fā)光。醒龍先生無意中見到了我這一幕,他的反應(yīng)總是機警,當(dāng)頭棒喝我:造假!

        雖只兩字,倒真的是到位。

        那一天我收到祥夫君寄來的古玉璧,上手就用擦了護(hù)膚霜的手摩挲,恨不能玉立刻锃亮。幸好祥夫君在微信里及時有預(yù)見,他說:你千萬別用油去盤它們哦。

        他怎么就知道我會如此莽撞呢??磥砦页扇绽锛傺b的曼妙和風(fēng)花,早已被一干人識破。

        于是到度娘那里求教,知道意盤是最高級。祥夫君的父親生前常常招呼倆孩子說,來,和玉親近親近。

        親近就是意盤了。祥夫君的父親如是言:貼身戴著就好,不必放糠袋里去盤。貼著身子讓體溫皮膚和它親近,你盤不出來讓你兒子接著盤,兩三代人共盤一塊玉不是什么傳奇。

        所以祥夫君這有家學(xué)的人叮嚀我:穿個繩閑閑掛在身上就是盤玉了。

        我怎甘心這樣的閑閑?恨不能吐灰愈來愈多,終于玉成為剔透的肉質(zhì)。然而祥夫君的父親亦曾說過:生坑最好,千萬不要瞎盤,盤壞了是罪過,也不要吐灰,吐壞了亦是罪過。

        我這兩個西周玉璧是生坑。生坑的意思是什么呢?指剛剛出土的東西,或雖出土有年然未遭損壞,一如現(xiàn)坑時模樣者;熟坑是指出土后已經(jīng)過一段時間,已經(jīng)過他人盤玩、傳世的東西。

        吐灰怎么就不好了呢?如果不用80攝氏度的熱水浸泡,幫助它吐灰,它懷里三千多年的灰何時才能吐出來呢?

        這就是我這個暴躁的人焦慮的心思了。

        于是我再去讀祥夫君的文章《盤玉》,努力教化自己。

        他在文中這樣說:看古玉只須一眼,不要多看,是要看其神氣皮殼,有的高古玉出土一如新玉,那只是一般人的眼里所見,其實大不一樣。古玉皮殼極是松,賊光一點也沒有,是珍珠的那種感覺,是珠光,柔和異常特別迷人。商周以降,唐宋元明清的玉是沒有這種現(xiàn)象的。玩玉的人盤玉,不外是身上常帶著個糠布袋,先是粗糠后是細(xì)糠,或粗細(xì)交加,沒事用手搓捏,但一捏盤過頭皮殼便會壞掉。父親對我說盤玉要慢盤,慢盤便是貼身貼肉地戴在身上,是天長地久,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就那么過來了,人與玉相親,玉與人亦復(fù)相親,古玉的精彩便會給慢慢煥發(fā)出來。這也是生坑變熟坑的過程。

        “盤過頭皮殼便會壞掉”,這句話頂頂重要。適合玉,適合感情,適合天下大小事。

        讓自己靜坐,讓玉靜待著,欣賞它的珠光。這樣的意盤,我何時能做到?

        好的感情是珍珠的光芒,內(nèi)斂,溫存,恒久。不好的感情是賊光閃閃的,上躥下跳也。我卻用刷子讓玉放出賊光,而沒有耐心讓玉閑閑和我一起呼吸。天下的理本來就是通用的。我雖然懂得了不少道理,卻每每無法好好使用。

        所以盤玉的美妙,就在于悟性的增長,于是修行。

        古時候的和田玉件原料都來自昆侖山與其河谷里撿拾來的籽料,琢磨而成。

        那時候沒有機械條件開采礦山里的玉。也就是說,山料在清代以前都未大行今日泛濫之道。

        山料?不對玉去做更進(jìn)一步琢磨的人,會一臉茫然。

        籽料?籽料就一定比山料好?好在哪里?

        好在它的獨一無二,好在它歷經(jīng)億萬年摔打而真身不滅;好在它一路翻著筋斗而來,遇見山壑,遇見激流,寒來暑往一番番,雪花月碎一輪輪,激發(fā)出內(nèi)應(yīng)力,于是玉肉更縝密、堅韌;好在它披著修成了真身的金甲,那金甲上刻寫著一路走來的風(fēng)霜——碰口、毛孔、金屬離子的沁色、水線、棉、釘子紋、水草沁、死裂……

        好在它的面容由艱辛轉(zhuǎn)為滄桑轉(zhuǎn)為慈藹轉(zhuǎn)為圓融,如今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它——如脂似皂,玉肉如膩,身形柔暢,盤摩在手中,恰似一個有閱歷有呼吸有靈魂的獨立生命體,它那樣溫存、親和,以不講之姿,講明了生命的態(tài)度所持最應(yīng)該——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金剛經(jīng)》言)。

        祥夫君贈我這一對玉璧,他揚聲曰:籽料!古代都是籽料!

        我喜歡他的話語向來這樣有定位,是檻內(nèi)人,深諳人間事;但心胸和悟性又是檻外廣闊的。

        籽料還具有一個大大的品德,那就是深埋地下幾千年,所沁入的雜質(zhì)終會在見了天光之后吐得干干凈凈,它又恢復(fù)了本來的清澈細(xì)膩,柔綿珠光氣,恰是——身諸毛孔,流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佛真身觀言)。

        所以好玉是可以做修心的好朋友的,好玉亦是愈戴愈煥發(fā)生機和神采的。

        而山料,因為不是獨立生命體,它只是泱泱眾生中復(fù)制的一枚,不愿意去經(jīng)歷一番、深思一生,以塑就真身——所以是平庸的,怯懦的,木呆的,甚而是白白地來一世的。

        毛孔,手指輕輕撫過去……生命的珍貴。

        我終于把一對玉璧穿繩貼身戴著了,不再急功近利浸燙水吐灰,只是讓它們閑閑和我待在一起,日復(fù)一日,不離不棄。

        和真玉待在一起……那細(xì)細(xì)的踏實,那實相。

        3

        我見過并以手觸之的最古遠(yuǎn)、經(jīng)過最初的人鑿磨并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玉,就是祥夫君擁有的那塊四分之一手心大的碧玉。他說這塊碧玉是三代之前、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八千到五千年)的玉。是他最珍愛的玉佩之一。那玉恰是《山海經(jīng)》描述的好玉模樣: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而有光。五色發(fā)作,以和柔剛。

        祥夫君說,古人使用的和田玉都是籽料。白玉河(玉龍喀什河),墨玉河(喀拉喀什河),綠玉河。人們在好月亮的夜晚到河里拾玉。古籍里記載的綠玉河今日已不知蹤影。

        綠玉,即碧玉。綠玉廠,清代在北疆準(zhǔn)噶爾盆地的瑪納斯設(shè)置過,后關(guān)閉?,敿{斯的碧玉主要是山料,也有山流水和大塊的粗拙鵝卵石籽料。和田的碧玉都是籽料。和田沒有發(fā)現(xiàn)碧玉山礦。

        懂得和田碧玉籽料的美的人,那就是真的懂玉的人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方才使用到的《山海經(jīng)》話語,里有一句:濁澤而有光。濁澤二字解釋為厚重,但濁的本意是混雜不干凈。和田碧玉籽料最大的特點就是:混雜不干凈——玉肉里有白棉,黑點,老裂,玉纖維交織若涌流的冰河,有氣勢卻凌亂。然而它令人愛不釋手的理由也來源于此:從內(nèi)而外的油潤、油透、熟透(古代至今評價一塊好玉,首要講的是它是否溫潤,是否脂性十足),且它渾然昏然的濁厚,令它擁有旺盛的生命原發(fā)作力,獨一無二,氣場強大。用不懂的人不待見的濁澤碧玉籽料打制碩大圓珠手串,保留原皮,毛孔清晰,堅貞油潤的玉肉里黑點和白棉潛伏著,發(fā)柔光,卻有倔力,這就是好玉的標(biāo)準(zhǔn)了。

        其實我今天想要略為梳理的是中國北方的玉器文明發(fā)源這個話題。由祥夫君的五六千年碧玉佩說起,我將目光投向北方,北極星照耀的山川森林戈壁,那里有一個美麗的湖泊叫貝加爾湖。貝加爾湖有玉,成分是透閃石,真玉的成分。貝加爾湖靠近中國的內(nèi)蒙古和東北——這片地域上的赤峰在八千多年前出現(xiàn)過玉文明古國(抑或稱為古部落),今人稱之為興隆洼文化(包括查海文化和紅山文化等)。興隆洼遺址是至今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興隆洼出土的玉器皆為陽起石-透閃石軟玉,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使用真玉的最早源頭。

        興隆洼的真玉采自何處?它的正北方是貝加爾湖,那里有透閃石軟玉,相距兩千公里以上。它的南偏東面是遼寧的岫巖,距離五百公里,岫巖細(xì)玉溝產(chǎn)透閃石老玉,黃白色、黃綠色,正吻合興隆洼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特征。興隆洼西面則是昆侖山,相距兩千公里以上。到了距今五千年前,華夏大地上出現(xiàn)多個擁有玉文明的文化部落或古國,遼寧的紅山文化、巢湖的凌家灘文化、太湖的良渚文化、巫山的大溪文化等。

        玉的來源?!就地采集或者交換得來,無外乎這兩個渠道。紅山文化的玉采自不遠(yuǎn)的岫巖細(xì)玉溝。凌家灘的玉采自揚州的茅山。良渚的玉采自江蘇溧陽天目山余脈的小梅嶺。大溪的玉器多為黑玉,古書有說蜀出黑玉,則玉采自四川,至今未查出具體來源。臺灣島上的臺東卑南文化遺址的玉器,距今三千年,采自當(dāng)?shù)氐幕ㄉ徲竦V,透閃石玉,暗綠色。

        我和野馬去良渚博物館看玉。美曰補課。館里一塊深綠色糅雜黃沁的玉給

        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因為只有和田碧玉籽料才是這個氣勢,五千年華光不去,熠熠如新。玉肉呈現(xiàn)濁澤之貌,因而厚重油潤。我對野馬說,這塊玉應(yīng)該是和田碧玉。野馬說,做學(xué)問最怕武斷臆想。

        在良渚的陪葬玉器里,有一個鮮明的特點,等級高的貴族所陪葬的玉器里真玉數(shù)量比例則多,而普通貴族乃至平民,真玉的數(shù)量則少,其他美石(石英石,蛇紋石,大理石,白云巖,瑪瑙)雕鑿的玉器會混雜其中。專家們斷定良渚的玉均采自小梅嶺,那里的透閃石玉不是和田玉的交織氈狀結(jié)構(gòu),而是纖維致密結(jié)構(gòu)。

        著名古玉學(xué)者楊伯達(dá)先生說:“首先發(fā)現(xiàn)和認(rèn)識到和田玉之美的應(yīng)是生活繁衍于昆侖山北坡山麓、河流地帶的古羌人,也就是《穆天子傳》里所描寫的以‘西王母為首領(lǐng)的古羌母系群體。據(jù)《瑞應(yīng)圖》《竹書紀(jì)年》《尚書》等古文獻(xiàn)記載,西王母曾向黃帝、帝舜貢獻(xiàn)白環(huán)、玉玦、白玉珀等玉器,說明‘西王母母系部落向中原及西北的父系部落酋長——黃帝、帝舜進(jìn)貢玉器。亦可理解西王母母系部落也早已發(fā)現(xiàn)和認(rèn)識昆侖山和田玉的優(yōu)勢并制成環(huán)、玦、珀等玉器貢奉黃帝、

        帝舜等父系部落首領(lǐng),我們也可想象居住于陜、甘、青、寧的另一支古羌人也經(jīng)常西去長途跋涉到達(dá)昆侖山北坡和河谷取……《說高陽》則提出顓頊生于西徼若水,在昆侖山麓,是西方昆侖民族的祖先,亦即西戎人的祖先。……楚國三間大夫屈原《楚辭》中也提到昆侖山。屈原自稱為‘帝高陽之后裔……我們及漢族發(fā)源于西方的昆侖,這說法是對的,也只有昆侖山才當(dāng)?shù)闷鹗歉哧柺系陌l(fā)祥之地?!?/p>

        是否可以有這樣一個大膽的推理。以玉事神的功能在一萬年乃至八千年前就已經(jīng)確鑿地形成,那么作為事神的巫職人員,會有取玉、運玉、制玉、交流玉的本職(也有專家認(rèn)為,良渚的玉的來源不排除交換得來這個渠道)。昆侖山古稱玉山,也說是眾神的居處,那里的真玉是人間的最珍貴,因巫教交流,而輾轉(zhuǎn)十?dāng)?shù)年,人力運載萬公里抵達(dá)良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昆侖真玉為部落頭領(lǐng)享有,并以之降神、悅神、誘神、媚神,祭天禮地,更顯法事鄭重有效。

        透閃石為主要成分的玉石為真玉,但昆侖山的和田玉是真玉中的最真,于是,掌管玉器的巫,一定有一個畢生最高的追求,就是擁有昆侖和田玉。到了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武丁時代,皇帝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愛的女人叫婦好。婦好墓內(nèi)陪葬的玉器,經(jīng)科學(xué)鑒定,多為透閃石,確定為新疆玉。玉石之路,突然有一天就完全地打開來,從遙遠(yuǎn)的昆侖,面向中原。

        4

        說文解字解釋“瑞”:以玉為信,從玉。解釋“靈”:巫以玉事神。

        在遠(yuǎn)古,人們活得純粹,與大自然融合,求平安,求祥瑞,求與神對話,求魂靈不死輪回,核心只一個固執(zhí)的所求:旺盛地活下去。

        大自然制造的天氣,猛獸的出沒,無法預(yù)知的戰(zhàn)爭,個體的死亡,都掌控在神靈的手中。石器時代的人類柔弱,從而熱愛祈福,并堅信神所傳達(dá)來的指導(dǎo)性示意可修正命運,恭敬于祭天禮地的莊重儀式,事關(guān)一個部族存續(xù)并不斷壯大。

        說文解字解釋“巫”:向神祝禱的人,能夠用魅力歌舞使神靈降臨現(xiàn)場?!拔住弊窒褚粋€人揮動兩袖起舞。巫職人員除了用歌舞與神對接,巫身上還有神器,這神器就是玉,它在距今一萬年前左右終于區(qū)別于石,而被人類認(rèn)為是宇宙萬物之精華。

        玉器對通神有什么作用?玉的堅固和美麗可以取悅神,傳說鬼神餮玉,以玉侍奉神,玉這樣人間最珍貴的物什令祈福的儀式感無以倫比的莊重,加強了部落成員對巫師和神的凝聚力。在很古遠(yuǎn)的時代,巫師等同于王。

        由巫師可以聯(lián)想到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薩滿教。這個教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薩滿的意思是無所不知的人。興隆洼文化遺址(八千年前),正是在中國的東北地界,今天的內(nèi)蒙古赤峰,毗鄰遼寧省。在這里正式發(fā)掘出來的玉器有一百余件。主要器類有玦、匕形器、彎條形器、管、斧、錛、鑿等。其形制與石質(zhì)同類器相仿,可形體明顯偏小,多數(shù)磨制精良,沒有使用痕跡,不排除作為祭祀用“神器”的可能性。

        薩滿教沒有系統(tǒng)的教義、教規(guī)、經(jīng)文,人們只能從巫師的巫術(shù)實踐中窺探它的理論基礎(chǔ)。薩滿教的教義是:萬物有靈、相信靈魂轉(zhuǎn)世、人神分界。

        無疑,薩滿教與八千年甚至一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巫以玉事神”的行

        為完全吻合。有學(xué)者將新石器時代晚期稱作“玉器時代”,即緣于此。而薩滿者,正是一個部落的巫者。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是薩滿行神事時的工具,它們有穿孔,系于薩滿的腰上,起舞。

        興隆洼遺址出土的代表性通神工具,是玉玦。透閃石玉質(zhì),即真玉。玉料應(yīng)該采自遼寧岫巖的細(xì)玉溝,那里出產(chǎn)被人們稱作老玉的透閃石真玉。玉玦是巫師的耳飾,可借通靈的玉玦形珥詳盡而聰慧地聆聽神的每一句旨意。

        需要補充一句:古代耳飾有玉玨和玉玦兩種。玉玨是女性佩戴,為一對。玉玦是男性佩戴,為一只,有決斷之意。玉功能的發(fā)展演繹:從巫者事神的工具,到王者貴胄的飾物,有清晰軌跡。

        距今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有一件出土玉器格外醒目,性狀與新疆和田的青花墨玉籽料一模一樣。岫巖產(chǎn)青花玉嗎?不產(chǎn)。青花玉產(chǎn)地是和田、青海。俄羅斯。青花玉籽料則只和田有。也就是說,某文化遺址的玉器原料一定不僅僅來自于部落周邊,會有一部分來自遙遠(yuǎn)的地域流轉(zhuǎn)交換而來。

        《尸子》卷下:“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昆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p>

        5

        追求神似并天真,用刀果斷樸拙,而不喜好浮華繁縟。這是新石器時代玉工的特點。藝術(shù)的最高端呈現(xiàn),是返璞歸真、自然性和神性充滿其中。原始社會的玉器,光素?zé)o紋,刻陰線,透閃石陽起石真玉內(nèi)蘊的精光補充玉器的魅力,它們看起來深厚,凝重,豪放,不羈,坦然。玉光發(fā)自玉的內(nèi)部,不是浮光,不是現(xiàn)代玉器拋高光后散發(fā)的玻璃光芒。

        當(dāng)我們在八千年玉歷史的長河里上下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玉文明的最高級在遠(yuǎn)古,而不在三代之后。高級者必純粹清澈,低級者必庸俗狡黠。玉文化的墮落從何時起?當(dāng)玉成為權(quán)貴階層彰顯優(yōu)越性,而作為起居、身體的裝飾性器具的時候,玉里所含有的文明便趨向于墮落了。宋、遼、金玉器里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可見墮落從這里始。

        到了明清時期,則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fēng),其玉質(zhì)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末小說《金瓶梅》則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種種罪惡與黑暗,并預(yù)示了當(dāng)時業(yè)已腐

        朽的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前景。業(yè)已腐朽與玉器鼎盛相映照。

        逆流而上,回到西周時代,那時候的玉器已經(jīng)正式成為禮器,君子必佩玉,是為玉德,警心,也是風(fēng)雅。再向前走,夏商之前,玉被賦予具有超自然神力的秉性,可與上神溝通。玉器正是經(jīng)歷了神器到禮器到裝飾器的演變過程。

        花紋累累重重,雕工細(xì)細(xì)密密,圓雕鏤雕器物風(fēng)靡,元代巨大的玉海,到清代無數(shù)的大小玉山子雕件,玉終于淪落為皇室權(quán)貴的玩物和金錢味道力透玉背的商品。《石頭記》在此時應(yīng)運而生,賈寶玉落草時所含著的昆侖和田五色花紋纏繞的籽玉,來這欲壑難填的人世走一遭,他是否懷有一個重做神器的理想?

        6

        玉有六器,敬天禮地,玉璜是之一。新石器時代已有玉璜。

        清孫枝蔚的《漁家傲·題徐電發(fā)楓江漁夫圖》有詞:釣得玉璜心自喜。時至矣,擲竿早為蒼生起。

        自古就有遇著玉璜大祥瑞大安寧之說。

        玉璜是半圓或者圓弧的玉璧,也就是玉璧的一部分,呈現(xiàn)彎狀,上有雕琢的花紋,富麗紛繁,兩頭有穿孔,掛繩用,垂至心口處,似銀鎖,佩之心安,氣定神閑,莊重雍容。

        玉璜在遠(yuǎn)古為權(quán)威貴族女性佩戴。到了良渚中晚期,男性權(quán)威絕對確立,玉璜迅速退出中心舞臺。

        我遇見的這枚玉璜,縝密青白玉帶糖色,手工雕刻十?dāng)?shù)成對的云勾紋,淺浮雕,古樸精致,玉面有手工琢磨痕跡,每個勾紋的弧度略有差池,不會完全一致,玉肉打光無結(jié)構(gòu),有一處明顯白棉點,玉面光澤如蠶絲,細(xì)膩滑潤如錦緞。藏族店主用綠松石做此玉璜的穿繩。

        玉友小查今日仔細(xì)看我從甘南回來,胸前昂昂然佩戴便不愿意取下的這玉璜。那不是白棉點,那是水沁。小查說。水沁意味著是古玉,你打光看,密密一層小小的白點,仿佛氣泡。白棉點則不會這樣分布。

        小查繼續(xù)鑒玉,說,上面的淺浮雕雙勾云紋雖制式統(tǒng)一,但每一個都有細(xì)微差異,玉面鑿痕雖然平滑依然留有痕跡,而這正是手工制作的特點。古玉一定是手工制作。玉璜邊沿有淡淡褐色沁。這也是古玉的特點。褐色沁打光看,翩若驚鴻之姿。如果是糖色的話,會更集中更濃厚。

        古玉上的沁色,是因為玉器長期埋在土中,通過本身微量元素與土中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顏色變化。由于埋藏地域的土中所含物質(zhì)不同、埋藏時間長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盡相同,從而呈現(xiàn)出千變?nèi)f化的顏色。

        如清末民初的古玉鑒藏家劉大同先生在《古玉辨》中說:夫?qū)氂裰少F者,晶瑩光潔,溫潤純厚,結(jié)陰陽二氣之精靈,受日月三光之陶熔。其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舞鶴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測。較之寶石,徒有光彩,而少神韻,能奪人之目,而不能動人之心者,則遠(yuǎn)勝十倍矣。

        最少是清代的玉璜。小查給出結(jié)論。且是出土的。

        感覺是山料。我問小查。

        她說,這樣油潤的青白玉,也可能是籽料。新中國成立前的和田玉器多是籽料制成,但古人不喜籽料的皮色,所以都會把皮色剝掉,故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古代和田玉大都沒有皮色。比如這個玉璜,玉不帶皮,神仙難斷。

        資料記載:元代以降,就有了開采和田玉山料的史事——塔什庫爾干大同村,在元代有開發(fā)玉礦。葉城縣西南有密爾岱玉礦,清代開采盛期,采玉工人超過三千名。于田縣的阿拉瑪斯玉礦床、冰斗河玉礦、賽底庫拉木玉礦床等幾處礦床及礦點,自清代至今,斷續(xù)開采二百余年。

        那么這個油潤縝密的玉璜,也可能是上好的山料制成。

        籽料的魅力是皮色的美輪美奐和獨無二性。籽料的玉肉有上好的,也有次的。山料雖不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山料的玉肉也有上好如籽料的。

        這個玉璜制作之精美,玉質(zhì)之精純,如一面活水。玉璜護(hù)心,我佩戴它,安靜如閑草。

        7

        蒼璧禮天。

        蒼璧的意思是青色或者青碧色的玉璧。天圓地方,所以圓璧禮天,方琮禮地。璧用天的顏色,青玉,琮用地的顏色,黃玉。

        2018年12月凜冽寒冬,祥夫君托野馬從北京帶給我這一枚青綠色半透明的玉璧。它的直徑是5厘米,壁厚3毫米,有的地方是2毫米。祥夫先生說,這是一枚史前玉璧,新石器時代的。

        史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yuǎn)古。那就是夏商周之前的新石器時代。

        戰(zhàn)漢前的玉被稱為高古玉,明以前的玉被稱為古玉。從出土的玉器來看,八千年前人類就發(fā)現(xiàn)玉,親近玉,尊貴玉,加工玉,讓玉成為神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規(guī)模最大的是齊家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其中的玉璧數(shù)量驚人的多。此時的玉璧光素?zé)o紋,扁平圓形,對鉆中孔,拋光如鏡,沱機和解玉砂打磨的加工面在反光下可以看見由不同角度的面構(gòu)成。

        傳統(tǒng)高古玉材料與贗品的區(qū)別,要記住兩個字:熟、青。這如同熟水果與青水果。高古玉表面體現(xiàn)的硬度及密度是不均勻的,熟透了;而高古玉贗品則是很均勻,有青澀感。二是原始皮色與贗品的區(qū)別,要記住四個字:柔和、生硬。如同熟飯與生米。高古玉原始皮色斑駁多彩,橘皮感自然,而贗品則是缺少皮色過渡,質(zhì)感生硬。

        我為什么會覺得它是一枚齊家文化玉璧。大約這就是玉和人的感應(yīng)吧。

        我并不是古玉研究者,更很少有機會親手盤摩觀察解讀古玉。我第一次接觸和擁有古玉,是祥夫先生贈送我一對出土并未傳世冬瓜霜保留完好的西周鳳鳥玉璧。

        我就想,良渚(長江下游)?紅山(內(nèi)蒙古至東北)?龍山(黃河中下游)?仰韶(黃河中游)?齊家(甘肅蘭州到青海一帶,渭水上游)?……

        我想起在浙江良渚博物館遇見的玉璧,它的色澤更深厚混雜,宛若一塊正宗的和田碧玉籽料,幾乎不透明。但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良渚玉材來自江蘇溧陽的小梅嶺,究竟良渚的玉里是否有地道的和田玉,至今尚無定論。

        我在網(wǎng)上搜索史前玉璧圖,對照眼前的這塊玉璧,看它究竟更契合哪一種文化。

        齊家文化的玉璧形制和玉肉特征最吻合這枚玉璧——它的表面有一層細(xì)光,這是祭祀用玉流傳千年的特征:

        它的內(nèi)里有細(xì)細(xì)密密繁多的次生針尖狀晶體;

        它的圓并不周正,玉璧孔也不周正,表面有橫向推磨紋,這是玉片用人工力量切割形成的痕跡,細(xì)細(xì)的磨砂處理玉面形成啞光,玉璧厚度不勻,會有斜坡面,玉璧孔鉆口是外喇叭狀,有波浪螺旋痕;

        內(nèi)孔有被蝕的坑洼,有暗紅色的鐵沁,沁色自然滲透,有沁色玉面的凹陷,仿佛土咬,也有白色的水沁,有飯糝,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點狀、顆粒狀的白色物質(zhì),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飯粒、小米飯粒,沁成這種情況,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專家說齊家文化的玉璧玉質(zhì)滋潤,色澤純美,透明潔凈,散發(fā)幽光,熟糯穩(wěn)重,玉璧氣質(zhì)非常樸素,這個也完全吻合。

        齊家文化出土的玉其實有很多種,和田玉,青海透閃石玉,叫做祁連玉的蛇紋石玉,還有綠松石和石英玉。我手中的這枚玉璧當(dāng)然是和田玉。我用小刀的利刃劃一下,璧絲毫無虞,不是石英玉。

        枚齊家文化的玉璧,是很昂貴的,而祥夫先生豪邁贈予。

        當(dāng)我憑著對玉的敏感認(rèn)定這是一枚齊家文化玉璧的時候,我在微信里問祥夫君,這樣斷定對嗎。他答曰,對。

        齊家文化距今四千多年。那是光明美好清潔、歲月靜好的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是這樣定義的:人類開始從事農(nóng)業(yè)和畜牧,將植物的種子加以播種,并把野生動物馴服以供食用。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其食物來源變得穩(wěn)定。同時農(nóng)業(yè)與畜牧的經(jīng)營也使人類由逐水草而居變?yōu)槎ň酉聛?,?jié)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人類亦已經(jīng)能夠制作陶器、紡織。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jìn)一步的改善,開始關(guān)注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使人類開始出現(xiàn)文明。新石器時代是母系氏族公社全盛時期。

        谷崎潤一郎說和田玉:它們被手澤幾百年、古老空氣凝聚的石頭、溫潤瑩潔、深奧幽邃、云翳凝重、光影之美不舍晝夜。

        他是唯美派文學(xué)大師。他的話洞徹了和田玉和東方人審美定律的關(guān)系。

        和田玉肌理的特征是這樣的:內(nèi)斂,內(nèi)收,收住的是綿密,交織,內(nèi)蘊,渾厚,脂分,精華被涵養(yǎng),散發(fā)的是柔和的珠光。

        東方人對待自然,生活,女性美,情感,藝術(shù),究竟有根深蒂固的偏好——含蓄,清芳,雅正,玄妙。

        人和玉,正是高度一致的美學(xué)淵源共振,共情,融通。近些年誕生了一個新詞,叫“耽美”。東方人喜歡在美中沉溺,耽耽不起身。

        同時它也是隱忍的,無懼真身不被人識。東方女人的美里就有隱忍的品性。一個男人眷念一個女人,是因為他想起了那神秘的,什么也不說的隱忍。

        和田玉是厚澤的,東方人究竟是喜歡歲月靜好加富貴延年的。一塊油脂般溫敦的玉肉,它一面是高士的雅潔,一面是心理上的安泰富足,大方之家和大戶之家,略顯滑稽的交織結(jié)構(gòu),東方人糾結(jié)的內(nèi)心。

        忽蘭生于新疆,現(xiàn)居武漢。2001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曾獲上海文學(xué)征文新人獎、新疆青年文學(xué)獎、漢語詩歌雙年十佳獎、長江叢刊文學(xué)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優(yōu)秀編輯獎、小說選刊優(yōu)秀編輯獎。著有長篇小說藍(lán)河三部曲《布爾津光譜》《禾木》《草原之子》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第9屆高研班學(xué)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xué)院簽約作家,文創(chuàng)二級。

        猜你喜歡
        籽料玉璧夫君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第15屆中國當(dāng)代玉雕大師(籽料作品)拍賣會
        藏天下(2018年7期)2018-08-20 06:22:26
        面試三個準(zhǔn)夫君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沒有畫眉樂,偏是斗嘴歡
        鑒別真假籽料先學(xué)會看毛孔
        中老年健康(2015年7期)2015-05-30 16:33:56
        醒獅國學(xué)(2014年11期)2015-03-17 11:12:57
        知玉珠寶店聚天地之靈氣 凝日月之精華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V免费|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538在线啪在线观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禁区一区二区三区天美| 色欲人妻aaaaaaa无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内射视频| 青青草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蜜桃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视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аⅴ天堂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天堂一区二区|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中文字幕亚洲五月综合婷久狠狠 |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国产精品密播放国产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av|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人妻熟女妇av北条麻记三级| 国产亚洲成人av一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日日爽日日操| 一区二区三区观看视频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下载|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2| 欧美xxxxx精品| 偷拍色图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AⅤ无码国精品中文字慕|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真人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亚洲av网站在线观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