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楊殷,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黨的早期軍事工作的重要領導者,曾參與領導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革命的一生里,還有另外一個溫柔的身份:父親。長期投身革命、四海為家,他只能以書信的方式教育兒女。歷經(jīng)歲月浮沉,一封封得以留存下來的家書,記錄了他對兒女深沉的父愛,也將勤儉、樸實、無私奉獻的家風代代相傳。
是革命者,也是父親
“你性情從來都很容易發(fā)怒,這是不好的,你須知道待人接物,萬不能任自己的性情,并且你現(xiàn)在離開家庭而在朋友處住宿,更非每事忍耐不可,以后注意痛改為要。”這是楊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寫給長女楊愛蘭的信。當時,她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女。母親去世,父親投身革命,楊愛蘭和三個弟妹在廣州被托付給不同的親戚撫養(yǎng)。
骨肉離散,孩子們年幼,這些從地下交通站收到的家信,訴說著一位父親的叮嚀:從飲食起居、讀書學習到為人處世,哪怕是一個錯別字都要及時訂正。
縱是錚錚鐵骨,也有款款柔情:“你們年紀正是讀書時候,若過幾年則非常困難進步。光陰非??上В湃讼Х株幰嘀复艘??!薄澳隳昙o已長,各事都不能像從前那樣,除讀書外,各事不必沾染,打牌、閑游、看戲等,尤萬不可做。”
父愛靜默如山,作為革命者,楊殷只能將愛埋于心底。楊愛蘭曾向兒女們多次講起一個細節(jié):廣州起義前夕,父親悄悄來到姐弟倆的住處,擔心和孩子們見面會難舍難分,便躲在閣樓上,透過小花窗用鏡子的反射看孩子們吃飯。直到第二天,他們才得知父親來過。
94歲入黨:和父親最近的時刻
楊殷是中山市翠亨村人,與孫中山比鄰而居。他自小習武,早年加入同盟會,擔任過孫中山衛(wèi)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接受共產(chǎn)主義思想洗禮后,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原本家境殷實、衣食無憂,但投身革命后,楊殷變賣了家中房產(chǎn)、田產(chǎn),連妻子的陪嫁首飾都賣掉了,將錢財悉數(shù)投入革命事業(yè),直至最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楊殷在書信中經(jīng)常教育子女要樸實、勤儉,“因為用錢手慣則錢稍少則見煩悶,不能安分守己。以致?lián)p失名譽,信用全無,不能溶于社會?!?/p>
楊愛蘭一生歷經(jīng)坎坷,父親在世時她就在不知情中當起了小交通員,書包里藏著重要信息往返于粵港之間。此后一生,她遵循父親的教導,過著勤勉簡樸的生活,養(yǎng)育了9個兒女;晚年到香港打工,一直工作到79歲,才用積蓄在廣州買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居住。
在90多歲時,并不富裕的楊愛蘭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將父親位于翠亨村的故居捐獻給國家做展覽館?!凹邑斒巧硗馕?,只有文化科學知識,是自己永遠擁有的?!彼诨貞浉赣H的文章中如是說。
2007年,楊愛蘭以94歲高齡宣誓入黨,成為當時廣東省年齡最高的入黨者。她說,這是一生中最大、最快樂的事?!澳且豢蹋路痣x父親最近?!?/p>
家書成為傳家寶
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賣,楊殷與彭湃等同志在上海被捕。8月30日,楊殷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時年37歲。
“我的外公從小立志要做一個像竹子一樣有氣節(jié),像梅花一樣高潔,像松樹一樣遇寒不凋,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睏钜蟮耐鈱O女、現(xiàn)在已是耄耋之年的崔靜薇說,“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都在努力踐行這一志向?!贝揿o薇年輕時就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新疆建設,一去就是37年,在最艱苦的地方奉獻了青春。
楊殷的家書成了傳家寶。在楊愛蘭的孫女、80后崔淑敏心里,書信中的太外公并不遙遠,他的人格魅力可親可敬?!靶r候奶奶經(jīng)常給我講他的事,讀他寫的信,當時只是當故事聽。年紀越大才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我最好的老師?!贝奘缑粽f,“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路,每一代青年都有屬于自己的責任。要把路走好,挑起肩上的擔子。”
(據(jù)新華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