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玲,丁永年,紀文靜,阿孜古力·阿不來提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消化科,烏魯木齊830011
非酒精性脂肪肝?。∟AFLD)是一種由遺傳-環(huán)境-代謝應激相關因素所致的以肝細胞內脂肪堆積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病理綜合征[1]。NAFLD的發(fā)病機理尚不清楚,但已知脂質的合成和代謝在其發(fā)病中起著重要作用[2]。在肝臟中,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1c(SREBP-1c)是脂質代謝的關鍵調控者,可調控與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合成相關的靶基因,如硬脂酰輔酶A 去飽和酶(SCD1)、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輔酶A 羧化酶1(ACC1)等,激活脂質合成的轉錄過程[3]。脯氨酰寡肽酶(POP)是一種可以裂解短肽中脯氨酸殘基羧基端肽鍵的絲氨酸蛋白酶,參與多肽的成熟和降解,可調控炎癥因子、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等[4-6]。研究[7-8]發(fā)現(xiàn),在單純脂肪變細胞及NAFLD 動物模型中POP 表達增高,提示POP在NAFLD 進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具體調節(jié)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2019年1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本研究觀察了POP 抑制劑S17092 對脂質超載人肝細胞株LO2 脂質沉積的改善作用,并探討其作用機制。
1.1 細胞、試劑 人肝細胞株LO2購自購自中國科學院細胞庫。POP 抑制劑S17092 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PMI 1640 培養(yǎng)液購自Hyclone 公司,胎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生物有限公司,棕櫚酸鈉(P9767)、油酸鈉(O7501)、油紅O 試劑盒購自Sig?ma-Aldrich 公司,GAPDH 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POP 抗體購自Abcam 公司,蛋白提取試劑盒、蛋白檢測試劑盒購自凱基生物公司,甘油三酯試劑盒購自中生北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DS-PAGE 凝膠制備試劑盒及組織細胞RNA 微量提取試劑盒購自索萊寶公司,SYBR Green 熒光實時定量PCR 試劑盒購自Life Technologies,RT-PCR 試劑盒購自TaKa?Ra 公 司,AcSDKP ELISA 試 劑 盒 購 自SPI Bio and CEA公司,PC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 脂質超載模型制備、分組及POP 抑制劑給予方法 參照文獻[9]方法,將LO2 細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1640 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每2~3 d 更換一次培養(yǎng)基,待細胞處于良好生長狀態(tài)且長至80%匯合時,將配置好的油酸和棕櫚酸(2∶1)的混合物按1 mmol/L加入培養(yǎng)液中,繼續(xù)培養(yǎng)24 h,建立脂質超載模型。綜合前期試驗結果及相關文獻[8],本研究選擇10μg/mL S17092 處理細胞。將LO2 細胞隨機分為3 組,對照組LO2 細胞用1%無FFA 的1640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模型組LO2 細胞制備脂質超載模型后再用1640 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實驗組LO2 細胞制備脂質超載模型后再加入含S17092 的1640 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各組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24 h,用于后續(xù)實驗。
1.3 各組細胞內脂質沉積觀察 采用油紅O 染色法。將三組細胞用PBS 洗滌3 次并用4%多聚甲醛固定15 min,然后再用PBS 沖洗3 次,加入丙二醇試劑,室溫下脫水5 min,然后用新鮮稀釋的油紅O 溶液染色10 min,將細胞用60%異丙醇洗滌兩次,每次1 min,用水沖洗,并用蘇木精復染30 s,用PBS 洗滌后,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內脂質沉積情況。
1.4 各組細胞內TG 檢測 采用Bio-Rad 蛋白質測定法。取三組細胞,PBS洗滌兩次后,用0.25%胰酶消化,添加100μL 細胞裂解緩沖液孵育10 min 后離心5 min,收集上清液,按照TG 測定試劑盒說明書要求檢測細胞內TG。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5 各 組 細 胞 內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 檢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取三組細胞,提取RNA 后反轉錄合成cDNA,以cDNA為模板,以GAPDH 為內參,配置20 μL 的PCR 反應液,于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上進行PCR 反應。PCR反應條件:50 ℃2 min、95 ℃2 min 預變性,95 ℃15 s、60 ℃15 s、72 ℃1 min,40個循環(huán)。引物序列如下:POP 正 向 引 物 為5′-CATCTCCCAAGAGGCT?GACTA-3′,反向引物為5′-GGGCAATAACACAAC?CAAAGA-3′;SREBP-1c 正 向 引 物 為 5′-GA?CAGCCCAGTCTTTGAGGA-3′,反向引物為5′-CAG?GACAGGCAGAGGAAGAC-3′;FAS 正向引物為5′-TTCCGAGATTCCATCCTACG-3′,反 向 引 物 為5′-AGGCTCACAAACGAATGGAC-3′;ACC1 正向引物為5′-TCACACCTGAAGACCTTAAAGCC-3′,反向引物 為5′-AGCCCACACTGCTTGTACTG-3′;SCD1 正向引物為5′-TTCCTACCTGCAAGTTCTACACC-3′,反 向 引 物 為5′-CCGAGCTTTGTAAGAGCGGT-3′;GAPDH 正 向 引 物 為 5′-GAAGGTGAAGGTCG?GAGTC-3′,反 向 引 物 為5′-GAAGATGGTGAT?GGGATTTC-3′。以2-ΔΔCt法表示細胞中目的mRNA的相對表達量。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細胞內脂質沉積情況比較 油紅O 染色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LO2細胞內含有大量的紅染顆粒,而實驗組較模型組紅染顆粒相對較少,見圖1。
圖1 顯微鏡下觀察油紅O染色的LO2細胞(×200)
2.2 各組細胞內TG 水平比較 對照組細胞內TG水平為(1.995 ± 0.221)pmole/μL,模型組細胞內TG 水平為(2.910 ± 0.030)pmole/μL,實驗組細胞內TG 水平為(2.573±0.113)pmole/μL,組間相比,P均<0.05。
2.3 各 組 細 胞 內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 相對表達量比較 各組細胞內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 相對表達量比較見表1。由表1 可知,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實驗 組 細 胞 中POP、SREBP-1c、FAS、ACC1、SCD 1 mRNA 相對表達量明顯升高(P均<0.05);與模型組 相 比,實 驗 組 細 胞 中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 相對表達量明顯降低(P均<0.05)。
表1 各組細胞內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s)
表1 各組細胞內POP、SREBP-1c、FAS、ACC1、SCD1 mRNA相對表達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模型組相比,#P<0.05。
組別實驗組模型組對照組POP mRNA 1.369±0.0819*#1.595±0.040*1.060±0.021 SREBP1c mRNA 1.381±0.083*#2.626±0.066*1.043±0.032 FAS mRNA 1.639±0.113*#2.955±0.095*1.051±0.019 ACC1 mRNA 1.376±0.045*#1.821±0.066*1.062±0.036 SCD1 mRNA 1.311±0.019*#1.869±0.109*1.073±0.014
近年來,隨著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的增加,NAFLD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研究[11]發(fā)現(xiàn),NAFLD是終末期肝病和肝癌的重要病因,即使是肝臟輕度脂肪變性,也會增加71%的死亡風險,而高循環(huán)FFA濃度可通過破壞NAFLD 患者的脂質代謝而加重肝臟脂肪的積累[12],因此研究FFA 如何影響代謝調節(jié)將進一步增進我們對NAFLD 發(fā)病機制的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是在FFA 誘導的脂質超載細胞模型中研究POP抑制劑對NAFLD 的影響,這可能有助于闡明與疾病進展有關的機制。在正常人和NAFLD 患者中,棕櫚酸和油酸都是肝甘油三酯中最豐富的FFA。根據(jù)GOMEZ-LECHON 等的報告,載有含油酸/棕櫚酸(比例為2∶1)的FFA(1 mmol/L)混合物的肝細胞模擬了人類的肝臟慢性脂肪變性[9]。因此,我們通過將LO2 細胞與1 mmol/L FFA 一起孵育,建立了細胞脂肪變性的脂質超載模型,油紅O 染色顯微觀察可見細胞內脂質液泡中大量脂質沉積證實了建模成功。
目前研究[13-14]發(fā)現(xiàn),POP 與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肝硬化、抑郁癥、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和癌癥相關,在肝臟中發(fā)現(xiàn)POP 可促進肝臟的再生和修復。此外有研究[13]表明,POP 可作為肝硬化嚴重程度的評估指標。而ZHANG 等[7-8]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脂飲食誘導的NAFLD模型中POP表達上調,抑制POP可降低肝脂肪變性的嚴重性和炎癥反應,而抑制POP 對肝臟炎癥的保護作用與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和脯氨酸-甘氨酸-脯氨酸(PGP)的產(chǎn)生受抑制以及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抑制有關。而另一項細胞實驗[15]表明,POP 過表達可導致Smad7 蛋白和PPAR-γ 上調,減弱大鼠肝星狀細胞的活化,進而延緩肝纖維化。目前POP 在肝臟脂肪變性過程中的機制尚未闡明。一般認為,脂肪肝是由肝臟攝取FFA、TG 合成和排泄之間的不平衡引起的,與脂質代謝相關基因失調密切相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模型組POP mRNA 相對表達量更高,而實驗組則表現(xiàn)出細胞脂肪變性減輕。SREBP-1c 是調節(jié)肝臟新生脂肪形成的最重要轉錄因子,可以通過調節(jié)內源性TG、膽固醇、FFA 等合成所需的酶的表達來維持脂質的動態(tài)平衡。SREBP-1c 及其靶基因的異??梢鹨葝u素抵抗、糖尿病、心臟功能障礙、血管并發(fā)癥和肝脂肪變性等一系列代謝性疾病。研究[16]發(fā)現(xiàn),NAFLD 患者肝臟內的SREBP-1c 含量明顯升高,表明SREBP-1c在NAFLD 發(fā)生進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F(xiàn)FA 刺激下的L02 細胞中SREBP-1c 基因表達顯著上升,其調控的靶基因FAS、ACC1、SCD1 的表達同步上調,細胞內TG 含量亦增加,并伴有肝細胞內大量脂滴生成,表明SREBP-1c基因表達的上調啟動了相關脂質生成的級聯(lián)過程,促進NAFLD 的發(fā)生及進展。而與模型組比較,實驗組肝LO2 細胞抑制POP 后,內源性長鏈脂肪酸合成的關鍵基因SREBP-1c及其靶向基因FAS、ACC1、SCD1 mRNA相對表達量亦顯著降低,細胞內TG含量和脂滴的生成減少。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在L02 細胞中進行FFA 處理導致脂質蓄積可能是由POP介導的,而SREBP-1c及其靶基因FAS、ACC1、SCD1 相對表達量升高是POP誘導脂肪變性的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POP 抑制劑S17092 可改善脂質超載LO2細胞的脂質沉積,其機制可能與抑制SREBP-1c及其靶基因的表達有關。細胞中POP 表達與脂肪合成相關基因之間的密切關系可能是治療干預NAFLD的潛在目標。然而,POP 促進肝脂肪變性的確切機制仍有待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