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峰
(河北農業(yè)大學 渤海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17年,國務院在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領作用,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放在首位,在過程中要注意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主動傳承紅色基因”。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揮紅色基因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這不僅展示了各級領導人的卓越智慧,同時也凸顯了紅色基因源源不斷的生命力。[1]在信息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錯綜復雜,多元化的價值觀及各類網絡負面信息等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基因,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tǒng)一,這不僅能實現(xiàn)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有利于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發(fā)展。
近年來,紅色基因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對紅色基因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lián)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一是基于紅色基于的內涵,對其概念進行闡述;二是分析了紅色基因的意義和價值;三是論述了紅色基因的傳承路徑。馬利強對紅色基因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論述,指出紅色基因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離不開黨的革命斗爭,它孕育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中,并在不斷的斗爭中得到發(fā)展,這使得紅色基因蘊含了強大的精神力量。[2]田仕和石虎認為紅色基因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以無私奉獻、自強不息、追求高遠為思想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會不斷衍生新的內涵,具備旺盛的生命力,這也證實了紅色基因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具有適用性[3]。王先峰指出紅色基因是在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展示了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路線和價值追求[4]。王會民和王婧銳認為紅色基因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基因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推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進了校園紅色文化的發(fā)展[5]。在學術界的現(xiàn)有研究中,多數學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價值,但是少有學者分析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路徑。本文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分析紅色基因傳承的作用路徑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
紅色基因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有著巨大的實踐價值,蘊含了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基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校園作為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物質文化是校園精神風貌的體現(xiàn),高校應該深入挖掘紅色基因的主要內涵,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狀況,構建以紅色基因為主要特征的校園氛圍。已有學者的研究表明,環(huán)境會對個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長時間的影響中,這種影響會在個體中形成固定的思維。高校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導大學生學習、認識紅色基因所蘊藏的精神力量,讓學生正確理解紅色基因的重要內涵,使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通過將紅色基因融入社會建設中,發(fā)揮文化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營造良好的紅色校園氛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結合紅色基因的文化內涵,將紅色基因融合到課堂講授中。從理論上來看,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將紅色基因的各個要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換位思考,在教學之前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做到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喚醒大學生主動弘揚紅色思想的意識。
校園活動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以紅色基因為主題的各類文娛活動,對紅色基因教育的開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實踐表明,高校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如紅歌大賽、紅色經典朗讀會、重走長征路等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此外,高校還可開展關于紅色基因的主題講座,增強校園的學術氛圍,為大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在主題講座的熏陶下,能夠深化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認識,增強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認同感,使紅色基因思想深入人心,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培養(yǎng)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注重運用各類網絡媒介,加強對紅色基因的宣傳。紅色基因具備豐富的傳播媒介,包括書籍、影視、歌曲等,這些都需要依賴網絡來進行傳遞。因此,高??梢酝貙捑W絡媒介,運用多種途徑來進行思想教育。建立紅色基因專題網站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學生隨時隨地瀏覽相關信息創(chuàng)造了條件,擴大了紅色基因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提高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社會、高校的共同努力,完善紅色基因的教育體系。在政府層面,可建立紅色資源建設管理體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積極含義,利用不同的文化載體將其資源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豐富的素材。在資源開發(fā)和建設過程中,要把握正確的價值導向,注重弘揚革命先烈的先進思想,保證紅色基因能高質量地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
本文的調查問卷主要包含校園氛圍、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五個部分,調查方式分為線上調查和線下調查,線上調查主要通過網絡發(fā)放問卷,線下調查主要在校園發(fā)放紙質問卷。本次調查總發(fā)放問卷750份,回收有效問卷653份,問卷有效率為87.1%。數據有效性檢驗是實證分析的關鍵一步,本文的數據有效性分析如表1所示。在表1中,變量校園氛圍的一致性系數為0.778,單因子載荷均大于0.7;變量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一致性系數均在0.7以上,單因子載荷均大于0.6。所有變量的KMO值為0.927,巴特利特球形檢驗顯著性p值為0.000,說明研究數據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1 數據有效性檢驗
由表2可知:變量校園氛圍與紅色思想教育的相關系數為0.056,且在10%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校園氛圍與紅色思想教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變量課堂教育與紅色思想教育的相關系數為0.073,且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課堂教育與紅色思想教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變量社團活動與紅色思想教育的相關系數為0.070,且在10%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社團活動與紅色思想教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變量網絡媒介與紅色思想教育的相關系數為0.011,且在1%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網絡媒介與紅色思想教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變量社會環(huán)境與紅色思想教育的相關系數為0.014,且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社會環(huán)境與紅色思想教育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表2 相關性檢驗
由表3可知:變量校園氛圍的回歸系數為0.080,顯著性水平p為0.000,說明校園氛圍對紅色基因教育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變量課堂教育的回歸系數為0.106,顯著性水平p為0.074,說明課堂教育對紅色基因教育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變量社團活動的回歸系數為0.278,顯著性水平p為0.000,說明社團活動對紅色基因教育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變量網絡媒介的回歸系數為0.138,顯著性水平p為0.024,說明網絡媒介對紅色基因教育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變量社會環(huán)境的回歸系數為0.109,顯著性水平p為0.081,說明社會環(huán)境對紅色基因教育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3 回歸分析結果
第一,通過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路徑主要表現(xiàn)在校園氛圍、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五個方面。第二,通過相關分析,變量校園氛圍、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與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校園氛圍、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在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路徑中發(fā)揮著作用。第三,通過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變量校園氛圍、課堂教育、社團活動、網絡媒介和社會環(huán)境與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因果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可以以此為突破口。
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努力,在日常教學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校園開展紅色社團活動。社團活動是大學生的主要課外活動,在高校內可以多開展與紅色思想相關的社團活動,在實踐中學習紅色思想,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第二,豐富紅色基因教育的傳播媒介。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課堂只是學生接受信息的一種媒介,在紅色思想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運用新媒體,豐富紅色思想的傳播媒介,在不同的媒介中推動紅色思想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第三,將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均會對紅色思想教育產生影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中,要注重將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紅色思想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