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涵 潘亞舟 嚴謹
益陽是“中國竹子之鄉(xiāng)”,其境內的桃江竹林面積位居湖南省第一位,全國第三位。隨著環(huán)保力度的加大,國家取締了一些竹制品加工企業(yè),竹子的需求量驟減,多處竹林被毀,竹子被賤賣。我們想通過調查桃江及益陽竹產業(yè)的實際情況,探尋一種提高竹林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法,保護竹林不被過度砍伐。
竹子主要進行無性生殖,每年春季從地下的竹鞭上長出竹筍來,然后發(fā)育成新竹。1年生的竹子已具備繁殖能力,2~3年生的竹子的竹鞭繁殖能力最強,5年生的竹子竹鞭基本不具備繁殖能力。因此竹子長到一定的年限要適度砍伐,讓竹林中的竹子不斷更新,保持竹林旺盛的生命力。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竹筍中以冬筍的經濟價值最大,未加工的冬筍售價約為每千克40元,與2000千克的竹子等值。
從2018年上學期開始,我們利用假期,對冬筍的功效、價值、探測與培育等進行了研究。
我們了解到,冬筍生長過程中不能從土壤外汲取養(yǎng)分和水分。冬筍喜濕但又怕濕,若土壤長期處于干燥狀態(tài),冬筍會因缺水而死亡;如果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冬筍會因水多而腐爛。因此,冬筍只有生長在竹鞭靠近主竹竹梢倒垂的位置時,依靠竹梢滴落的露水來保持土壤的適宜濕度,才有可能長成健壯的冬筍。
同時,冬筍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只能靠汲取主竹的養(yǎng)分生存,大部分側芽發(fā)育的冬筍因生存條件不適宜而死亡。如果對冬筍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墓芾恚湍芴岣叨S的成活率。
目前,冬筍的探測還只能依靠人工經驗判斷,無法了解冬筍的生長環(huán)境,一旦探到就挖,存在很大的誤采、空采的幾率。由于冬筍價格高,在利益的驅使下,每到冬季,冬筍“采挖大軍”進入竹林,竹林中到處留下探測、挖采后的坑。盲目的探測、采挖冬筍不僅損害竹根,還會破壞竹林的土壤,不利于水土保持,阻礙竹子的繁殖。
為了提高冬筍的成活率,保持竹林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設計了一種冬筍生長培育監(jiān)控行走小車。
一、結構設計
冬筍生長培育監(jiān)控行走小車由主控裝置、檢測控制機構、營養(yǎng)檢測補充機構三部分組成。
主控裝置上設有用于掃描土壤表面裂痕或土包情況的視頻監(jiān)測儀,用于檢測土壤裂痕處的土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控制機構以及提供電源的主控器。
檢測控制機構上設有與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連接的升降檢測頭,它垂直升降運動時能帶動擴穴器深入土壤,擴穴器內的濕度檢測探頭、二氧化碳檢測探頭分別與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連接,隨升降檢測頭升降探測冬筍。
營養(yǎng)檢測補充機構包括營養(yǎng)液箱、排液管、液泵,營養(yǎng)液箱經液泵與排液管連通,主控器連接控制液泵。
二、模擬實驗
(一)冬筍裂痕位置土壤水分對比檢測實驗
1.實驗目的
測定冬筍位置裂痕的土壤與其周圍土壤含水量的差異,探究濕度變化檢測的方法及途徑。在不同時間段測定竹林中有冬筍生長處的土壤,觀察其同一時間濕度的差別與不同時間內其差值的變化。
2.實驗原理
裂痕中有冬筍時,由于冬筍夜間代謝旺盛,呼出的大量水分殘留在土壤中,其生長處的土壤的含水量大于其他地方的。90%以上的冬筍生長在竹梢倒垂的位置,冬天早上,竹梢上的露水滴落在冬筍生長處,也會造成該處土壤含水量增加。隨著水分的蒸發(fā),不同時段土壤的含水量不同,但在同一時段,其裂痕外部的含水量明顯高于內部的。
3.實驗結論
裂痕中越靠近冬筍的位置,其相對濕度越大,接近土層表面的相對濕度稍大于其所處竹林的平均濕度。裂痕中土壤的濕度與竹林中的平均濕度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若超過該范圍,就會導致冬筍生長遲緩,甚至死亡。
由此可見,控水對冬筍的生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可以進一步確認裂痕中是否有冬筍。
(二)冬筍裂痕位置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對比檢測實驗
1.實驗目的
通過對冬筍生長位置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把冬筍的生命氣息轉化為理化指標,若土壤滿足該檢測理化指標,則可判定其中必有冬筍。
2.實驗原理
冬筍在土壤中進行呼吸作用,呼出的二氧化碳滯留在土壤中,導致其濃度高于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裂痕中如沒有冬筍則不存在呼吸作用,其二氧化碳濃度也與空氣中的一致。
3.實驗結論
冬筍在土壤中只能通過細小的裂痕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其局部空間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定高于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用這一指標可以確認裂痕中存在冬筍。
三、創(chuàng)新點
1.開辟了用土壤裂痕、土壤濕度、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等理化指標來探明是否有冬筍、判定冬筍生長位置的先例。
2.實現(xiàn)了對冬筍生長狀況的實時監(jiān)控,檢測冬筍生長時的養(yǎng)分與水分狀況,并根據(jù)需要進行實時分類補充,解決冬筍無法培育的難題。
四、改進與完善
未來,我們還想讓該小車能在丘陵地區(qū)行走自如,讓其在即使有重物覆蓋的情況下也能準確判斷冬筍的位置,并找到能確定冬筍生長位置的方法。(指導老師:張 鑫? 丁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