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艷丹
釘釘、微企號、智能教育裝備等技術為我校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不僅打通了政務與校務間的通道,加速了家校合作進程,同時也拓展了學習空間,讓深度學習有了支撐點。它們?nèi)缈諝庖粯咏櫾谌粘=虒W中,每個人都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便利,我校也從“數(shù)字化”走向了“數(shù)智化”發(fā)展。
技術改變教育,教育也須融合技術。因此,技術與教育的關系就是“賦能加一度”。從這一語境出發(fā),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南師附小)一直致力于用技術賦能校園教學管理。
在教學中,我們本著“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初衷,一直致力于讓技術真正賦能學生成長、改變傳統(tǒng)教學。南師附小共有8個校區(qū)、2個幼兒園,學生人數(shù)達到17000人,是一所大型集團校。多年來,我們在思考單一校區(qū)內(nèi)涵發(fā)展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帶動整體發(fā)展。從這一立場出發(fā),我們從三方面著手,在管理、家校和課程三方面用技術加上關鍵一“度”。
三個“ding”賦能校園管理
在管理這一“度”中,學校啟用了“釘釘”這一軟件。作為江西省最早使用釘釘?shù)膶W校,南師附小每年都會被阿里巴巴評為標桿用戶。在使用時,我們從兩個維度進行布局——一是提供強大的基礎保障,二是簡化程序,讓老師按自身需求自主操作。
在這一層面,我們通過三個“ding”來賦能校園管理。第一個“ding”是“?!?,無論是緊急通知、溫馨提醒還是溫暖祝福,“?!钡囊宦暰湍芗皶r、精準傳達給全體師生,讓校園管理更加高效;第二個“ding”是“盯”,考勤、事務報備等人事管理都有“小秘書”“盯”著,校長打開手機就能看到集團1200多名教師的相應數(shù)據(jù);第三個“ding”是“釘”,我們用釘釘簡化并可視化采購審批流程,為每一個固定資產(chǎn)做二維碼登記,釘釘一掃就能了解所有物品的使用情況。
同樣賦能管理的還有釘釘上的日志——午餐巡查、專項督導、理事長校區(qū)試導等都可被歸類到校務日志上,創(chuàng)建者根據(jù)自身需求設定閱讀權限。日志可以讓管理者及時掌握校區(qū)動態(tài),走近師生生活,頁面上的實時互動功能還可以讓師生感受到被關注、被關心的溫暖。
除了教學管理,釘釘還可賦能學習管理——我們將學習資源上傳,建立“學習共同體”,帶動整體學習進度。
在管理這一“度”上,釘釘打通了政務和校務之間的“任督二脈”,破解了集團化辦學管理難題。
微企號全方位破解家校溝通難題
在家校這一“度”,最難解決的是家校間的溝通問題。南師附小通過微企號來搭建溝通橋梁,融合釘釘、微信和qq三種通信軟件,多角度、全方位破解溝通難題。
以信息群發(fā)為例,此前教師要逐一添加家長為好友才能群發(fā)信息,但微企號的定點交流功能可以讓老師在未添加好友的情況下,與任一家長點對點交流,已讀及未讀情況將清晰標注,并自動提醒,確保通知到位。
在家校溝通工作中,信息采集與調(diào)研是工作難點,微企號的調(diào)查問卷功能大大提升了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準度——問卷可一鍵發(fā)送至家長,并實時制作圖表,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視化。教師可實時掌握相關數(shù)據(jù),準確把握學生情況。
在進行家校溝通工作時,既要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也要讓家長實時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南師附小每天都會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直播,實時播放校園活動,家長可以通過留言與學生、老師互動。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微企號的相冊功能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以往的照片傳輸只能在溝通群內(nèi)進行,這樣很快就會被文字、語音信息淹沒,難以保存。有了專門的照片上傳空間,老師和家長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足跡,了解學生的成長變化。
微企號還有三個非常實用的功能。第一個是社團選課。學校各個校區(qū)的社團總計超過300個,選課非常麻煩,步驟也很煩瑣,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兩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微企號的出現(xiàn)大大縮減了操作步驟和選課時間,以前兩周才能完成的事情,現(xiàn)在只需要14秒——只需三步,學生即可成功選課?,F(xiàn)代化技術為教育加快了速度,更增添了一份溫度。
第二個功能是德育評價。學校以前會通過發(fā)放能量幣的方式獎勵學生的善舉,但由于沒有及時總結(jié),學校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情況無從知曉。為此我們進行了技術升級,實現(xiàn)了多元評價、增值評價和智能評價的融合:學校為每個孩子配備了“種子能量卡”,老師用“魔法棒”對學生進行實時鼓勵,或用手機記錄學生行為。孩子們可以隨時查詢能量卡積分,還可根據(jù)積分兌換禮物和課程。在學期結(jié)束時,學校將根據(jù)“種子能量卡”反饋的數(shù)據(jù)進行可視化呈現(xiàn),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加立體、全面,家長也可通過圖表更加清晰地看到學生的成長。
南師附小還利用微企號開設了“空中課堂”,挑選優(yōu)秀教師為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實現(xiàn)了“離校不離教,佳教抵家教”。這為學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60余位參與線上教學的教師順利完成了149節(jié)“贛教云”課程。通過微企號的云課堂、云廣播、云視頻、云合唱,南師附小還實現(xiàn)了與新疆、云南等偏遠地區(qū)學校的“云牽手”互動,并肩攜手,共克時艱。
“微企號”還拉近了家長與學校間的關系,縮短了溝通距離。近年,南師附小開展了“四團大綻”,“四團”包括通過不斷學習讓教育理念與時俱進的家長督導團、別出心裁為校本課程增添驚喜的家長講師團、提供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的家長智囊團、熱情參與學校各項工作的家長研習團。技術的加持讓家長與學校間的溝通、互動變得更加便捷、高效,每一位家長都開始嘗試改變自己、重建心態(tài),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默契的伙伴。
一個小小的“微企號”加速了家校合作進程、提升了家長與教師的教育智慧,從觀念、結(jié)構(gòu)與機制層面,轉(zhuǎn)向真正的“數(shù)智化”時代,讓家校之間如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當中的榫卯一樣完美契合,共繪理想教育藍圖。
智慧教育如空氣般浸潤于學習
最后一“度”,加在課程教學上,學校運用教育裝備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智能教育裝備的核心在于人,裝備應該像鹽和空氣一樣浸潤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