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英
教師借助于多媒體等設備創(chuàng)設場景,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引發(fā)學生的積極體驗,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生活之中處處皆語文,這些內容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故事等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思考,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一、情境導入文本,拉近生本距離
“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身于學習之中。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文本的重點難點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講述動人的故事,或播放美妙的音樂,或呈現(xiàn)唯美的畫面,引導學生融入文本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如在學習《趙州橋》一文內容時,教者用猜謎的方式導入: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么?車水馬龍。當學生猜出是“橋”之后,教者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橋,由此而導出《趙州橋》一文。教者以謎語導入,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參與文本的興趣。又如在學習《海底世界》一課內容時,教者提出問題:《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從哪兩個方面告訴我們“世界是奇妙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這個特點的?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天空的?從哪幾個方面寫大地的?今天我們要探尋這個世界的另一個地方,是哪里呢?請大家看老師板書課題。
二、融入情境體驗,進入情感世界
語文教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插圖,這些作品有著很強的主觀情感,為語文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文本中蘊含的情感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他們或喜,或悲,在與文本共情中增進了自己的體驗。教師要借助于情感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能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特定的情境,步入作品表達的境界。教師要借助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情思,促進他們高尚品格的熏陶。如在學習《繁星》一文內容時,教者創(chuàng)設情境如下:大家一定觀察過天上的繁星吧?你是如何觀察的?有著怎樣的感受?晴朗的夜空,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時會有諸多遐想,我們常把心里話告訴星星,讓它分享我們的快樂與憂愁。在五四運動后,一位作家在獨自仰望星空時,用心靈與宇宙對話,下面讓我們看看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怎樣的感受。
三、融入情境思考,產(chǎn)生理性分析
情境的設計能營造活潑的氛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思考。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讓他們表達富有個性的見解。學生進入文本后能產(chǎn)生理性的思考,能促進知識方法的掌握,能對文本形成個性化的解讀。學生由情入智,能從情的角度產(chǎn)生思考,能準確地把握文本的內涵。如在《女媧補天》一課教學中,教者引領學生用朗誦再現(xiàn)當時可怕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天塌地裂帶來的人間慘狀。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最后一顆石頭,此時你的情感怎樣?教者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到女媧找石的艱辛。
四、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引發(fā)探究欲望
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會創(chuàng)設生動的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教師要以問題引領學生求索,讓他們感悟,從而引發(fā)他們的互動交流,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畫筆、歌聲,體會文本的意境,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文本內容,讓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這樣更易于被人所接受。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要開展自主、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引領學生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感受文本的內涵,這樣的課堂才會富有生機,才會富有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