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摘 要:部編本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出現(xiàn)了寫話內容,此后,寫作就開始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涯。寫話是學生正式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段學生的寫話有一項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此撇浑y的要求,對部分學生來說困難很大。往往從這個時候開始,有些學生就出現(xiàn)了分化。在引導學生寫好寫話的過程中,除了做好課堂寫話指導和課外閱讀外,還可以從注重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仿寫策略、合適的作文評價語三個方面提升作文學困生寫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段;寫作學困生;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第一學段(1~2年級)的目標第一條就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重點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被谶@樣的課程學習目標,在寫話實施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成了寫作初級階段的學困生,當然成為寫作學困生的原因肯定不盡相同的,但是作為教師要有一定的策略來促使這些學生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在具體實施中,應該采用以下策略進行干預,才能有效地改變學困生的寫作能力,使之提高。
一、 注重培養(yǎng)想象力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是打開他們了解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漢字的一扇大門,同時也是他們學會表達自己想法的重要方式,而寫作即是表達自己想法的關鍵。因為心理和生理的原因,部分小學生對于寫話的開始都是摸不著頭腦的,在他們的心里甚至不知道寫話是什么。而到了寫作學困生這里,他們的表現(xiàn)更是不知所措,甚至還表現(xiàn)出了反感。但小學生的特點是純真、童心未泯。在低段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一定的策略使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這無形中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使得他們的想象力逐漸地被激發(fā)出來。
(一)多維度地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
1. 晨讀古詩詞浸潤,感受意境
小學生的想象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基于他在生活中的無意和有意學習。中華民族的古詩詞蘊含著無數(shù)的意象和情感寄托,借助晨讀時間,教師解讀古詩或錄制古詩小微課,讓學生在有意識的引導中品讀古詩,教師也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古詩文的記憶,強化古詩痕跡的影響。通過古詩文的浸潤,讓學生在寫作中發(fā)揮想象力。
2. 午讀《日有所誦》,保持童心
對于低段的小學生,他們的特點就是純真無邪,《日有所誦》中的兒童詩、現(xiàn)代詩、童謠充滿童真童趣,為學習寫話的學生提供了資源,保持了他們的童心。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學生的心中埋下愛與美的種子,不由自主的表達就會流淌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打下了基礎,寫作的另一種形式通過這種方式被激發(fā)了出來。
3. 遇到教學文本,及時拓展
教科書中選用的課文都是經典篇目或是具有示范性的文本,這些優(yōu)秀文本蘊藏著經典好詞佳句和真實的情感。根據(jù)課程安排,掌握時機及時將包含各種語文要素的句子集中展示,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小學生的想象力逐漸地被激發(fā)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
想象力是因人而異的,一方面由于每個人的智商不同,導致想象的東西也不相同。另一方面,想象力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因此,在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的時候,只能潛移默化地埋下想象力的種子,讓他們養(yǎng)成多思考多想象的習慣,鼓勵他們多想多寫,不拘于一種模式而是大膽地發(fā)散多種思維,習慣于這種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寫作。
(三)培養(yǎng)想象力的具體策略
1. 平行空間法
讓學生天馬行空地想象另一個空間的另一個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去探究想象是否合理,只要求學生大膽地去想。此時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會產生奇思妙想,達到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目的。
2. 顛倒法
這是類似于小孩子讀的顛倒歌的一種形式的想象,讓他們想象和他們生活的現(xiàn)實狀態(tài)相反的一種寫法,即使是荒謬的想法,在學生那里也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積極想、樂于寫的興趣。
3. 變異法
舉例說明,乘法是需要背誦乘法口訣的,但在想象的國度里,乘法可以是“好雨知時節(jié)”乘“花落知多少”,也可以是“白銀盤里一青螺”乘“竹外桃花三兩枝”。學生在這種打破學科框架、跨越式的想象中獲得樂趣,從而愛上想象。
二、 讓仿寫助力寫作
(一)做好教學預設,選定仿寫材料
在選擇仿寫材料時,一定要考慮低年級學生對有些仿寫材料的理解局限性。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應該從仿寫好詞好句開始,然后逐步過渡到段落。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提前預設學生的認知和寫作的實際,考慮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實際能力,盡可能地預設學生在仿寫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對仿寫材料要進行篩選,還要對仿寫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仿寫的重點、精髓、核心。通過品讀、解析、指導,完成句段的仿寫。
(二)明確仿寫方式,強化技巧教學
仿寫不是簡單的仿照,也是需要講究技巧的。它包括詞匯特點的模仿、句式的模仿、結構的模仿、表達方式的模仿等。低段學生剛寫看圖寫話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寫話訓練,即:《打掃衛(wèi)生》《打雪仗》《在操場上》這樣的場景,抓住這個時機就可以好好訓練一下,圖中出現(xiàn)多人的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通過集中訓練,學生很容易掌握這種句式,那么在出現(xiàn)多人活動的場景中,學生就能很容易的寫出圖上的內容。比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在反復品讀反問句“葉子上生了蚜蟲還用治?”之后,引導學生也能夠舉一反三寫出這樣的句式。同樣,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一個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單元,在教學本單元時,可以體會祖國的幅員遼闊,山河壯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本單元除了一課古詩外,都是總分總的結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總結這一類文本的結構特點,然后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結構仿寫訓練,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做到歸類訓練后,還可以鼓勵有余力的學生挑戰(zhàn)非常態(tài)寫作,比如學了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和韻文《神州謠》后,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和分析,就可以鼓勵學生嘗試這樣的寫作方式,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