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欲睡
高中剛畢業(yè)那時的我,只因為心中不明所以的狂妄熱情,總想著要離開家出遠門闖一番。填志愿的時候,我心里想著帶“中央”字眼的大學肯定不差,所以毫不猶豫地填報了中央民族大學(以下簡稱“民大”)。
幸好民大誠不欺我,以它內(nèi)蘊的包容理解,令求學之途上的我洗盡鉛華,直至圓融如意,恰如民大的校訓“美美與共,知行合一”?!懊烂琅c共”一詞出自民大已故名譽校長費孝通教授關(guān)于文化自覺的著名論述,意為不同民族間要相互尊重、欣賞對方文化。
民大是民族類大學里的“NO.1”,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的最高學府,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高級人才的搖籃,是中國民族院校中唯一一所“211”“985”全國重點大學,也是中國唯一一所匯聚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學。
這個大學,總是載歌載舞
民大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獨具藝術(shù)魅力的儀式感。
大幕拉起,新生入學?!凹覉@”晚會是獻給新生的禮物,通過文藝演出的方式,讓新生更加了解五十六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呈現(xiàn)民大數(shù)十載光輝歲月。愛上民大,無須太多,一場晚會足矣。
大幕再起,老生離校?!霸僖?,民大”是畢業(yè)生的典禮,在學校一票難求,非畢業(yè)生都沒機會觀看。典禮分四個部分,從校園生活,到愛情真經(jīng),再到濃濃親情,最后收束在真摯的友情與對民大深深的祝福中,讓畢業(yè)生謹遵校訓精神,共創(chuàng)母校更輝煌的明天。
有始亦有終的民大,就這樣用藝術(shù)消去學生與校園之間的隔閡,讓無數(shù)學生魂牽夢縈。
大學四年間的各種民族節(jié)日晚會更讓人應接不暇,加之舞蹈學院、音樂學院同學的作品質(zhì)量超高,民大也時常被學生笑稱為“中央民族歌舞升平大學”。學校推廣學習的民族韻律操,據(jù)說還是民大附中的課間操,融合多民族舞蹈之美。設(shè)想一下,在周五的夜晚,小廣場光潔的地面上倒映著夜幕的幽藍,晚風低吟,歌聲裊裊,身著五彩鮮衣的青年男女們,踩著點點螢火翩翩起舞,燦星闌珊,纏綿又癡迷。在民大的校園里,如此場面,四季皆有。
民大特色:節(jié)日多,古爾邦節(jié)、開齋節(jié)、潑水節(jié)……師生們都可以一起慶祝;美女多,各具民族風情的美女自然美不勝收,走在校園里極其養(yǎng)眼。(傳說中男女比是3:了,對男生算是好消息吧。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欲抱得美人歸,還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吧?。?/p>
遇見民大,遇見繁華
民大雖不大,所幸位于西三環(huán),占地利之便——夾在兩個地鐵站中間,北理、北舞、人大、北外、清華、北大都在附近,交流學術(shù)方便;北依中關(guān)村科技園,實習機會很多;南鄰國家圖書館和紫竹苑,宛若私家藏書閣與天然后花園;西門外美食街上新疆風味的巴依老爺、四川風味的眉東坡酒樓、寶琴傣味等準會令你的吃貨本性暴露無遺,賣鴨血粉絲湯的攤位生意也十分火爆。學校有四個食堂,其中兩個是清真食堂,學校還有“魏公村清真餐飲培訓基地”的別名。個人推薦地下風味食堂的燴面片、金針菇炒肉飯、瓦罐湯,那味道真讓人大呼過癮!
和這些相比,更值得一提是學校的教師資源和學習氛圍,專業(yè)老師多半是畢業(yè)于清華、北大、中科院或者該專業(yè)全國排名前列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同學中學霸多,圖書館每天近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座無虛席,厲害的大佬比比皆是,吾輩還需繼續(xù)努力!
我在民大校園,發(fā)現(xiàn)了一塊墓碑
民大樹木林立,仿若置身森林公園。出自梁思成之手的大禮堂坐落在葳蕤草木間,為這份綠色靈動添了幾分厚重。民大不止賞心悅目的風景,還有古樸典雅的環(huán)境和濃厚的歷史氣息。記得有一天我在二號樓對面的小花園閑逛,偶然看到一棵樹下竟靜靜躺著一塊石碑,就那么埋在土里,上面并沒有文物保護標志,有一種“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驚喜。
后來,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一篇《我在中央民族大學發(fā)現(xiàn)了一塊墓碑》的文章,說的正是民大的那塊石碑。作者仔細辨認后確定碑上寫的是“皇清誥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本生考”,大致判斷為清朝一個加封過太子太保的禮部尚書的父親被皇帝加封誥贈的一塊碑,進一步縮小排查范圍,得知那位禮部尚書正是王崇簡,謚號“文貞”。當年王崇簡一介平民,出身平凡,才能不算突出,卻以飛快的速度從清初政壇上脫穎而出,順應時代腳步,開創(chuàng)了一個顯赫百年的大家族。
世人談成功,才華、勤奮、家世往往最容易被提及。而王崇簡,一個沒有人在意的普通人,成就位極人臣,或許是有一部分運氣成分在內(nèi),但更重要的是安分守己做該做的事,看清局勢而為之。往事歲月悠悠,凝練成墓碑塵封在草坪上,同樣也會賦予我們很多啟迪。今后若你漫步民大校園時,不妨閑下來看四周的一草一木,靜下心來思考,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這里的人們,有點暖
民大的氣氛,可謂是包容、積極、熱情和靈動。
民大的老師熱衷于和同學建立融洽關(guān)系。我有一位老師特別喜歡給同學介紹對象,還愛把地點選擇紫竹苑公園(我確信他肯定不知道“如果有情侶牽手繞紫竹苑走一圈,最終就會分手”的傳說)。
以前聽說有個學生來到民大,立志在四年內(nèi)和五十六個民族的同學都交朋友,結(jié)果他真的交上了五十六個民族的朋友。像我們宿舍,有回族、土族、壯族的同學,相處都很融洽。班里聚餐,老師會照顧少數(shù)民族同學的飲食習慣。古爾邦節(jié)的時候,清真食堂還會殺羊、燉羊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學生出示學生證可以免費吃羊肉。
各民族同學聚集,規(guī)矩自然不能死板。來到民大之后,我才了解到各個民族的同胞只有匯聚在一起,彼此贊美、包容、融合,方能碰撞出文化交流的絕美火花。作為黨和國家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和高級專門人才而創(chuàng)建的一所特色鮮明的高等學校,經(jīng)過近八十載歷練,民大已建設(shè)成為傳承和弘揚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民大就像一個驚艷了時光的舞臺,若你愿來,吾必出迎。遇時一見傾心,離時不留遺憾,青春或許會散場,但各民族團結(jié)的佳話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