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會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因具有生長功能的內膜細胞出現(xiàn)于子宮內膜以外部位引起的疾病,20~45歲是其主要發(fā)病年齡段[1]。月經異常、盆腔包塊、痛經、不孕不育、性交痛等均是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癥狀,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主要與子宮內膜種植、內分泌功能失調、遺傳因素、免疫防御機制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2-3]。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Daniilidis等[4]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并發(fā)不孕風險較健康人群高,這意味著疾病對病人自身及其家庭均有較大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常伴不同程度心理應激,以抑郁、焦慮為主,心理應激的存在不僅影響病人日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增加病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的風險,明顯降低其生活質量[5-6]。由此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除合理藥物治療外,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也極為必要。本研究旨在觀察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心理應激狀況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未來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診治的8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臨床資料,年齡22~45(28.39±3.54)歲;孕次0~5(2.45±1.02)次;產次0~2(0.87±0.32)次。納入標準:病人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7]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診斷標準,均符合腹腔鏡手術治療適應證并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后病人均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為惡性病變者。
1.2 調查方法 研究組全部量表評估結果選取時間均為手術后。
1.2.1 心理應激狀態(tài)評估 采用Zung等[8]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估病人心理應激狀況。①SDS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0.874,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shù)為0.932,檢驗統(tǒng)計量(Kaiser-Meyer-Olkin,KMO)值0.762,包括焦慮和軀體癥狀、生理狀態(tài)、惡劣心境、樂觀情緒4個因子,共20個條目,分界值為53分,≥53分提示病人有抑郁,且分值越高抑郁情況越嚴重。②SAS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0.902,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shù)為0.921,KMO值0.788,包括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焦慮心境、混合性因子、運動性緊張4個因子,共20個條目,分界值為50分,分值≥50分提示有焦慮,且分值越高焦慮情況越嚴重。焦慮與抑郁的評估由我院心理科具有豐富的SDS、SAS量表測評經驗的醫(yī)生進行,所有病人焦慮、抑郁評估人員均為同一位心理科醫(yī)生。
1.2.2 生活質量 使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制定健康調查簡表(Health Survey Brief Form,SF-36)評價[9],本研究SF-36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3,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shù)為0.842,KMO值0.726。該量表包括軀體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活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8個維度,各維度以0~10分計分,滿分為8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
2.1 心理應激狀況評估結果 8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評分23~75(49.93±10.11)分;SDS評分22~74(49.29±9.17)分;其中無心理應激15例(正常組),病人SDS、SAS評分分別為(33.12±5.51)分、(32.17±3.22)分;單純焦慮或抑郁41例,病人SDS、SAS評分分別為(50.12±6.51)分、(52.12±6.11)分;合并焦慮和抑郁24例,病人SDS、SAS評分分別為(60.12±4.11)分、(59.17±3.96)分。
2.2 不同心理應激狀況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F-36評分比較 3組中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及總分由低至高依次為合并焦慮和抑郁組、單純焦慮或抑郁組、正常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心理應激狀況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F-36評分比較 單位:分
2.3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SAS評分與SF-36評分相關性分析結果 經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分析檢驗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SAS評分與SF-36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SAS評分與SF-36評分相關性分析(r值)
2.4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SAS評分對SF-36評分影響的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分別將SDS、SAS評分作為自變量,將SF-36評分作為因變量,經一般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DS、SAS評分升高是SF-36總分降低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SDS、SAS評分對SF-36評分影響的線性回歸分析
子宮內膜異位癥好發(fā)于育齡女性,疾病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醫(yī)學界普遍認為與環(huán)境、遺傳、女性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10]。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在患病期間因受到病痛的折磨,不可避免地產生不同程度不良情緒,以焦慮、抑郁為主,加之手術治療后需持續(xù)用藥,藥物的使用帶來的尿頻、心悸、頭暈等毒副反應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理應激[11-12]。心理學研究表明,負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機體免疫力,病人身心平衡被破壞,生活質量明顯降低[13]。由此可見,生活質量與心理應激程度密切相關。
心理應激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性格,是一種對客觀現(xiàn)實穩(wěn)定的態(tài)度及與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因環(huán)境、成熟、遺傳、學習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也是一個人心理特征的核心,受到意識傾向性的約束,可反映個體生活經歷與本質屬性,是個體身體特征及精神特征的綜合考量[14-16]。多年來我國學者進行普查發(fā)現(xiàn),機體的某些負性個性(情緒)與某些身心疾病間直接聯(lián)系,如哮喘病病人多存在依賴、膽小、順從、內向、自卑等情緒[17]。因人們在疾病體驗過程中或在建立對緊張應激的方式時常伴有自身的性格特征與心理應激,故可以認為心理應激(性格)是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隨著現(xiàn)代經濟水平提高,女性所面臨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在心理應激方面常表現(xiàn)出恐懼、低落、悲觀、易怒等情緒,持續(xù)時間越長,其不良的應激狀況越嚴重,長時間不良的應激狀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人機體健康,誘發(fā)各種相關疾病[18-20]。
本研究共納入8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最終經SDS、SAS評分評價病人的心理應激狀況結果顯示,無焦慮、抑郁病人15例,其他病人均伴單純抑郁或焦慮,甚至有部分病人同時合并焦慮、抑郁,提示子宮內膜癌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心理應激狀況較差。對比不同心理應激狀況病人的生活質量結果顯示,同時伴焦慮和抑郁的病人生活質量更差,其次為單純抑郁或焦慮病人,正常組病人的生活質量相對理想。該結果提示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伴負性心理應激后,可能會導致其生活質量變差。究其原因可能與負性心理導致病人治療信心不佳有關,治療信心不佳將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影響治療效果,繼而影響其整體生活質量[21]。由此,推測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心理應激狀況可能與生活質量相關,且心理應激可能是生活質量低下的影響因素。為證實該猜測,本研究進一步作相關性分析與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DS、SAS評分均與SF-36評分呈負相關,且SDS、SAS評分分別是影響病人SF-36評分的主要因素,該結果佐證了上述猜測。可見,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生活質量不佳可能受到負性情緒的影響,若要進一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還應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病人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如指導病人情緒調節(jié)的正確方法、認真仔細地為其進行疾病健康教育等。因焦慮與抑郁之間會產生交互效應,為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本研究指定同一位具有SAS、SDS量表豐富測評經驗的心理科醫(yī)生進行測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2個量表之間存在的交互效應,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為測評可能存在主觀性,依然可能導致結果的偏差,故本次研究各量表測評結果與實際可能存在出入,研究仍有局限,還需要在未來找到更為合理的測評方法,摒除SAS、SDS之間交互效應帶來的影響,確保結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應激狀況,這可能是導致病人生活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醫(yī)務工作者在對病人進行治療時還應重視心理方面的合理干預,以緩解病人心理應激狀況,對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一定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