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江蘇省南通市蘇通科技產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江蘇南通 226001)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常見且有效的學習形式,將其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具有顯著成效。目前,針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種類多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把握運用時機,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簡便性原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需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簡便性。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對非課內因素進行合理控制,在課堂上適當加入一些非課內的趣味性因素來保證教學內容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但是,一旦非課內因素添加過多,就會使教學主題發(fā)生變化,甚至偏離原定的教學軌道。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應對課堂教學流程進行合理控制,以免影響課堂效率。
二是目的性原則。在英語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必須遵循目的性原則,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帶有目的性。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掌握了學習進度的推動權,如果漫無目的地開展合作學習,必然會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在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的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這樣才能夠將小組合作學習應有的作用發(fā)揮出來。
部分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認識,只是簡單地將小組合作學習等同于學生一起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導致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缺乏明確分工。而有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過度依賴其他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坐享其成”,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當成自己的。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能將所有學生的價值和潛力挖掘出來,還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這也使很多學生在初次參與活動時感到非常興奮和新鮮,并積極投入合作學習活動中。但時間一長、次數一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降低,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難以持續(xù)開展[1]。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采取多樣化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對活動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或者讓小組成員之間時常進行角色互換。這樣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始終保持“新鮮度”,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給學生營造更加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在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中,容易出現責任分散的問題。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形成學習責任感;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并引導學生進行明確分工,以免小組成員依賴其他成員的情況發(fā)生,營造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習小組采取“輪崗制”,使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進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這不意味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符合所有教學需求。這要求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模式和流程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在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方式;對需要學生討論的教學難點,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2]。另外,為了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更好地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采取“動態(tài)性”策略,經常性地對分組方式、學習目標等進行調整,使學習模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Unit 5 Signs 這一單元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之后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同時對本單元的重點句式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嘗試利用重點句式,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言情境,加深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還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組織與口語表達能力。
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善于應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教學活動,更好地理解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
例如,在詢問他人發(fā)生什么事時,往往會應用“What can I do for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這兩種句型。它們雖然意思差不多,但是應用的場合有著很大的不同。對此,教師便可以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話,這樣便能很好地加深學生對句型的理解。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分組方式。就分組模式而言,教師往往讓學生4~6 人一組。教師應盡可能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并應讓小組內的學生性格互補。經過長時間的實施,學生對這種模式逐漸厭倦,這時,教師需要積極改進,采用多樣化的分組形式,給予學生新鮮感,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層次進行分組,然后定期進行考查,如果學生進步比較大,教師應該立即進行調整,這樣對學生有很強的激勵作用。為了挑戰(zhàn)自己,學生必定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從而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促使學生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顯著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靈活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更多的新元素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始終保持時代性和先進性,進而將其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推動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