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圖書館,北京 100101)
BALIS原文傳遞中心是北京地區(qū)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eijing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下設的5個中心之一,于2007年12月正式啟動,采用集中式管理與分布式服務相結合的模式為成員館的注冊讀者提供各類型文獻傳遞服務。在實踐中,原文傳遞中心一方面注重加強文獻資源和硬件系統(tǒng)的建設,強化規(guī)范管理和宣傳推廣,為讀者提供免費服務;另一方面,堅持走開放合作之路,加強與其他圖書館聯盟及文獻機構的資源與服務的融合,實現跨地域跨系統(tǒng)間的資源共享,為應對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實現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絡免費學術資源主要有3種途徑獲?。孩匍_放存取資源,包括開放存取期刊和知識庫(含學科知識庫和機構知識庫)兩種形式。隨著信息自由、公平傳播與獲取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球的開放存取運動發(fā)展迅速,使得開放存取資源不斷增加,尤其是生物醫(yī)學、化學、物理學、數學、非線性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開放存取的歷史較長,資源豐富,學術價值比較高,用戶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絡免費獲取。②學術站點、學術論壇,研究人員出于及時交流科研創(chuàng)新思想的目的,不定期地在學術站點或論壇上自愿公開其學術文章。③學術搜索引擎,專門面向研究人員整合互聯網最優(yōu)質的學術性期刊文獻及其他學術論文、數據等內容,可提供免費或收費資源,并通過一些檢索功能優(yōu)化結果查找的準確度,極大提升了用戶的學術搜索體驗。網絡免費學術資源的沖擊使用戶對文獻傳遞的需求顯著降低。
國內外數據庫出版商依靠自己強有力的文獻資源或多方獲取文獻的能力為用戶提供文獻傳遞服務。如EBSCO數據庫將二次文獻與一次文獻“捆綁”在一起,為最終用戶提供文獻獲取的一體化服務;北京超星公司推出的讀秀(百鏈)學術搜索,利用云服務模式免費為讀者傳遞圖書館缺藏的文獻;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的《中文期刊服務平臺》通過OA鏈接、網絡資源鏈接、原文傳遞等方式為用戶獲取全文提供全方位保障。
知識發(fā)現系統(tǒng)主要利用數據倉儲、資源整合、知識挖掘、數據分析、文獻計量學模型等相關技術實現各類異構數據庫的融合,提供學術資源一站式、高效、精準的搜索,并通過分面聚類、引文分析、知識關聯分析等實現高價值學術文獻發(fā)現、深度知識挖掘、可視化的全方位知識關聯[1]。這使得獲取學術資源更加容易方便,如超星發(fā)現、EDS資源發(fā)現系統(tǒng)等。
學術論壇、學術搜索引擎提供的文獻互助專欄,在用戶之間搭建了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懸賞賺取虛擬貨幣來實現,因界面簡潔、傳遞效率高、限制規(guī)定嚴格等特點,深受網絡用戶的歡迎[2]。如“小木蟲學術社區(qū)”中的“文獻求助”欄目,百度學術提供的“文獻互助”功能,用戶的參與度都非常高。
為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BALIS原文傳遞管理中心一直將“服務工作”作為核心任務來抓,不斷完善管理系統(tǒng),加強資源建設和整合,積極開展宣傳和免費服務活動。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BALIS原文傳遞服務發(fā)展迅速,取得顯著成效。
BALIS積極開拓合作渠道,擴大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范圍,逐步與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首都圖書館、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tǒng))、CASHL(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以及NST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等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使BALIS用戶能夠通過原文傳遞服務免費獲取國內各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以及專業(yè)圖書館的文獻資料。
建立完善的系統(tǒng)平臺是提供良好服務的基礎保障。十余年間,BALIS原文傳遞中心在不斷改進本地讀者系統(tǒng)與管理系統(tǒng)的同時,還在與CALIS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了“BALIS/CALIS融合系統(tǒng)”,讀者可通過一卡通賬號登錄系統(tǒng)向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申請文獻。原文傳遞中心還通過“BALIS統(tǒng)一檢索平臺”建設項目將包括NSTL在內的各類資源整合起來,為讀者提供一站式檢索、獲取文獻的服務。
互聯網時代用戶的行為模式和使用習慣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為了適應用戶的需求,原文傳遞中心于2018年推出了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移動端的文獻傳遞功能,用戶用已有的BLAIS原文傳遞賬號與微信平臺綁定或登錄App,即可檢索文獻、發(fā)送申請、獲取原文,非常方便。
截至2020年底,BALIS原文傳遞成員館已達96家,其中包括4個合作成員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即NSTL))。BALIS原文傳遞本地系統(tǒng)讀者服務量和文獻申請滿足量一直呈現穩(wěn)步發(fā)展態(tài)勢(見表1)。但滿足率近5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圖書的申請量不斷增加,由于圖書的文獻傳遞涉及版權問題,成員館無法滿足全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滿足率。
表1 BALIS原文傳遞本地系統(tǒng)近十年讀者服務量及申請滿足量統(tǒng)計
從表1中BALIS原文傳遞中心提供的統(tǒng)計數據看,2020年各成員館完成文獻申請單的平均時間為1.84天,整體而言服務效率還是有些偏低,這與各館館員大部分都是兼職從事文獻傳遞工作有很大關系。在當前網絡發(fā)達,信息溝通渠道多樣,用戶有更多選擇機會的情況下,如果用戶提交文獻申請后要等近兩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結果,則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挫傷他們的使用積極性,轉而尋求其他途徑,導致用戶流失。
為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推動學校內涵發(fā)展,高校圖書館把特色學科建設需求作為主方向,從形式和內容上對資源進行特色化建設,為學校特色學科發(fā)展和圖書館開展特色文獻服務提供文獻信息保障。BALIS很多成員館在多年的積累和建設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各自非常有特色的文獻資源,例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機構知識庫、中國科技史數字圖書館、教育資源數字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剪報資料庫”、民國時期圖書期刊資源庫;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收藏的鐵路史料、滿鐵資料及建設的“數字鐵路博物館”等。但遺憾的是,這些獨具價值的專題資源還沒有納入BALIS統(tǒng)一檢索平臺,進行整合揭示和原文傳遞,供BALIS成員館的用戶共享和利用。
BALIS原文傳遞中心通過建設“BALIS統(tǒng)一檢索平臺”,將各成員館館藏OPAC、電子全文數據庫進行無縫對接,實現各成員館資源在同一平臺上的揭示和共享。平臺還與NSTL檢索接口和文獻傳遞接口做了對接,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獲取各成員館以及NSTL的學術信息并發(fā)送文獻傳遞申請,獲取原文。統(tǒng)一檢索平臺為文獻傳遞服務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保證。但實踐中發(fā)現,平臺還存在對數據庫資源揭示不全面的問題,筆者所在館的一位讀者曾經在統(tǒng)一檢索平臺上檢索一篇學位論文,顯示沒有結果,但后來卻發(fā)現這篇論文在圖書館的CNKI中國知網中有收錄并且提供全文,可見BALIS統(tǒng)一檢索平臺在資源整合方面還有待完善。
原文傳遞系統(tǒng)在使用中仍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登錄系統(tǒng)后一段時間不操作,系統(tǒng)便提示需重新登錄,這時就需要關閉整個瀏覽器,再重新打開原文傳遞頁面才能正常登錄。此外,用戶檢索到所需文獻時,必須先瀏覽“館藏信息”,了解有哪家圖書館收藏了該文獻,然后再進入申請單頁面,在“選擇出借館”一欄里從幾十家BALIS成員館中找到這家收藏館,向其發(fā)送申請,這給讀者使用帶來了不便。此外,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功能也需優(yōu)化,按“讀者性質”“讀者專業(yè)”等指標統(tǒng)計數據時,系統(tǒng)沒有給出統(tǒng)計總數,需要用戶自行加總,按“申請單”統(tǒng)計時,也無法查看“滿足”以及“未滿足”申請的詳細信息,而且統(tǒng)計數據無法導入EXCEL文檔,不便于用戶后續(xù)開展更深入地分析工作。
文獻傳遞效率直接關系到用戶使用的滿意度,為了有效提升服務效率,增強用戶黏性,接收文獻申請量比較大的成員館要設立專職人員開展原文傳遞工作,以保障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無論兼職館員還是專職館員,都要切實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提升自身服務意識。成員館要加強完善內部服務管理制度, 依據文獻傳遞的服務要求規(guī)范工作流程、細化內部管理制度, 保證服務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3]。成員館還要建立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據此分析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增強工作人員服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提高讀者文獻傳遞申請的處理效率,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為了全面揭示BALIS各成員館的特色資源,實現各館間的優(yōu)勢互補,協(xié)調發(fā)展,聯合保障,原文傳遞管理中心應借助統(tǒng)一資源檢索平臺,將各館自建的特色數據庫、機構知識庫以及網絡上的OA資源等整合起來,提供基于元數據、外掛式以及異構數據庫的全面深度的資源揭示和原文傳遞服務,實現用戶對各成員館特色資源的一站式檢索和發(fā)現,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保障,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各成員館特色資源的優(yōu)化建設、宣傳推廣和充分利用。當然,這是一項非常繁瑣而且難度較大的工作,需要各成員館制訂符合版權要求的校外用戶使用規(guī)則,同時采取合乎通用標準的文獻組織方法規(guī)范著錄元數據,并提供相關技術接口等。
原文傳遞統(tǒng)一檢索平臺需要繼續(xù)增強系統(tǒng)對異構數據的處理能力,包括多數據庫、多語種文獻的無縫集成和整合檢索,通過標準規(guī)劃和技術手段提升元數據質量,實現元數據的集中倉儲和準確調度,從而提升平臺的查全率和查準率。此外,還應面向用戶開放檢索異常反饋機制,借助公眾力量提升數據質量以及館藏揭示的準確性,以保證用戶對文獻的及時獲取。后續(xù)系統(tǒng)平臺還可以按學科、服務對象對資源進行整合,在文本內容挖掘與價值發(fā)現方面,展現學科知識點關聯關系,實現資源多維分類導航,圍繞各種類型用戶,打造更具個性化特色的資源檢索服務平臺[4]。
原文傳遞系統(tǒng)做一些智能化處理會更好地提升用戶使用體驗。例如,在統(tǒng)一檢索平臺中檢索到所需文獻,填寫申請單時,用戶無須事先了解收藏館的信息,在“出借館”列表里系統(tǒng)自動將未收藏該文獻的圖書館都屏蔽掉,只列出收藏館,這樣用戶只要從中任意選擇一家提交申請即可,這將簡化文獻申請步驟,提高用戶發(fā)送申請單的效率。此外,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功能也需要進一步細化和改進,除了需要增加EXCEL導出功能外,還應提供按“讀者學歷”“讀者類型”“讀者專業(yè)”等不同角度的綜合統(tǒng)計功能,讓館員能從多個維度統(tǒng)計特定用戶的使用情況,更細致地了解、分析本館細分用戶使用原文傳遞的效果,為后續(xù)開展個性化文獻服務提供完善的數據支撐。
BALIS原文傳遞對所有讀者始終秉承免費服務的原則,同時對提供文獻服務的成員館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和獎勵,使成員館某一領域文獻短缺與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需求的矛盾得到了緩解,又提高了各成員館館藏利用率,實現不同層次高校圖書館間資源的共享共建[5]。相信,隨著BALIS原文傳遞中心的積極協(xié)調、不斷完善,以及各成員館的不懈努力,原文傳遞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高校圖書館讀者將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