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琪
北固英烈:一部生命史詩
都說北固山,是千古風云里
歌吟的山,一瀉萬里的豪放風格
刻寫在刀削斧劈般的峰嶺
經(jīng)典的詩,成為大江奔涌的回聲
從后峰向前峰,在日月映照
紀念碑的光影中,壯歌無聲
卻震撼江天,北固英烈殉難處呵
千百個慷慨走向刑場的生命
紅軍軍長、縣委書記、交通員、戰(zhàn)士
有孕在身的女共產(chǎn)黨員……
他們,誰不是永恒的詩人?
茫茫長夜里,眼眸含著的晨曦
是明麗的詩,鐐銬聲聲似鏗鏘詩韻
為理想獻身的誓言,是赴湯蹈火的詩
留給親人最后的家書,是柔情牽腸
但絕不向劊子手們低頭的詩
我仰望的熱血前鋒,與巖石
嶙峋的前峰,融合為一座雕像
紅楓遍山,相伴數(shù)十載
以血色的葉脈、彈性的枝條,證明
一部燃燒但不會枯朽的生命史詩
茅山的思念
山嵐夾著雨絲和蒼鷹盤旋的翅影
輕輕將巍峨的紀念碑擦凈,心香
熾熱處,亮了抗戰(zhàn)歲月的血色
紅了千峰萬壑的杜鵑花
松風竹海,揭示千百次戰(zhàn)斗的秘密
密林中的新四軍修械所,此刻
以莊嚴的靜默收藏:步槍、機槍
手榴彈、擲彈筒的彈火呼嘯
和血光中槍刺的金屬撞擊聲
野戰(zhàn)醫(yī)院重返前線的戰(zhàn)士,身影
仿佛蔥蘢閃過,可會在嶺上白云間
與隱居山中煉丹養(yǎng)生的古人相逢?
那本線裝《茅山志》之后,一部
紅色史書的深度,來自他們
以生命詮釋戰(zhàn)爭與和平的大義
大茅峰下,紀念廣場燃放的爆竹聲
引發(fā)云端里小號手嘹亮的軍號聲
回蕩山谷,盡管聲學專家給出
科學解釋,我卻寧愿一遍遍相信
無數(shù)英魂呵,沖鋒、進軍,在人間
韋崗,那支響箭
因為那句“彎弓射日到江南”
兩山聳峙夾一谷的險關,我眼里
像一張神圣、沉默的鐵弓
仿佛仍在新四軍戰(zhàn)士手中
公元1938.6.17,如時光之箭
帶著與敵寇拼殺的槍聲、吶喊
搭在歷史深處的心弦,從山麓
上升至126級臺階之上
與紀念碑頂那支刺向云天的
古銅色步槍,構(gòu)成
青山般的崇高與崢嶸
像守住他們的血脈僨張,守住
這支時光之箭,不讓它遺失于
山花流泉的風景或生活的甘美
倘若,先輩的烽火歲月
竟然被我漸漸忘卻
韋崗首戰(zhàn)的響箭呵
我相信,將射向我冷寂的記憶
讓我在思考的疼痛深處
重新燃亮遙遠的血色火光
注:“彎弓射日到江南”句,引自陳毅詩篇《韋崗初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