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瓊
博羅縣中醫(yī)醫(yī)院院感科,廣東 惠州 516000
骨創(chuàng)傷屬于骨科的常見疾病,也是多發(fā)疾病,包含的疾病種類較多,其中最為常見的如骨折、骨節(jié)壞死等等。從近些年的臨床數據分析中得出,骨科疾病的發(fā)病率正在不斷上升,其中主要的患病人群為中老年。隨著年紀的增長,患者的身體素質會不斷下降,骨質不斷丟失,骨質疏松情況越來越嚴重,導致骨科疾病發(fā)生率提高[1]。手術是治療骨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相對于藥物來說,效果更明顯,但是手術治療對患者的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面?zhèn)?,尤其是在術后,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等不良情況,對患者的術后恢復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還會增加并發(fā)癥出現的情況,增強患者的痛苦[2]。在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之后,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處理,根據病原菌的具體情況,使用藥物等進行對應的處理,因此對于骨科患者創(chuàng)口感染因素的分析是臨床研究的重點項目,本次試驗主要分析骨科手術患者創(chuàng)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以及相關因素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次試驗分析對象為2017年1月—2019年12月骨科手術治療的1 450例患者,男女比例為746∶704,年齡上限74歲,下限21歲,平均年齡(45.35±3.84)歲。納入標準:選擇骨科手術治療者;患者和家屬對于本次試驗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標準:患者資料不全;中途退出試驗研究者;單純手法復位治療者;惡性骨腫患者。
切口感染的確診標準:根據《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患者進行判定,創(chuàng)口出現紅腫、出現痛覺和分泌物,并對患者的創(chuàng)口狀態(tài)進行觀察,對分泌物進行細菌學檢查,檢查的結果為陽性,患者炎癥因子水平上升,記錄感染的例數,針對于感染患者,要對病原菌的種類進行分析。在實驗中,要對感染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資料進行整理,多方面分析影響感染的相關因素。
1.3.1 對出現感染的患者進行實驗分析,記錄病原菌的種類,包括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真菌等。
1.3.2 記錄創(chuàng)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詳細記錄和分析,包括年齡、性別、手術性質、時間、患處部位、治療方法、術中出血量、切口類型、是否存在慢性疾病等,對比不同因素對感染的影響。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450例患者均手術治療成功,在術后出現感染例數為19例,占比1.31%(19/1 450),其中占比較高的是革蘭陰性菌,占比63.16%,革蘭陽性菌次之,占比26.32%,白假絲酵母、真菌占比較低,見表1。
表1 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影響感染的因素主要有骨折類型、患者年齡、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時間、參觀人員、手術性質、手術部位、是否有植入物、合并慢性疾病、術中出血量、皮膚準備方式、術后引流、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相關因素分析
近些年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開始提高對感染的重視,各類感染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感染大多出現在醫(yī)院中,所以醫(yī)院的感染成為人們的關注的熱點問題,在臨床數據統計中,全球每年因為感染死亡的患者數量超過億例,所以醫(yī)院感染問題對患者的病情影響非常嚴重,不能忽視[3]。手術室作為重要的治療場所,是醫(yī)院感染的重點關注地點,其中骨科手術較多。
骨科手術患者的病情非常復雜,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患者,身體素質較差,缺乏免疫力,再加上手術方面的不合理操作等,導致創(chuàng)口感染的出現,增加患者術后恢復的難度,增加創(chuàng)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出現的可能性,還會加重患者的負擔,而且出現慢性骨髓炎的概率也會升高,嚴重時,會導致手術的失敗,所以在骨科手術治療前,就要重視創(chuàng)口感染的預防,必要時使用藥物[4]。引起創(chuàng)口感染的因素較多,而且病菌的類型也比較復雜,所以對創(chuàng)口感染病菌的檢查非常重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藥物進行預防,降低二次感染的出現。在本次試驗研究中,發(fā)現導致感染出現的病原菌主要有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等,這兩類代表的菌株都是比較嚴重的耐藥菌,對很多抗感染藥物存在抵抗,尤其是頭孢類,耐藥率較高,在這兩類病原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細胞菌是常見的病菌,耐藥機制的形成主要是容易形成生物被膜,定植在感染部位,而抗菌藥物很難穿過生物被膜,導致抗感染的效果較差,而且醫(yī)院中的很多抗感染藥物容易增加病原菌的耐藥性,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抗感染預防時,要重視根據病原菌來選擇藥物,提升殺菌的效果,降低感染的出現[5]。在實際工作中,要重視做好藥敏實驗,觀察病原菌的耐藥情況,對藥物劑量以及種類等作出合理的選擇,提升抗感染的效果。
此外還要對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骨科手術中出現感染的原因比較復雜,與患者的身體免疫功能以及創(chuàng)面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受到醫(yī)院環(huán)境的影響,在本次試驗中,影響感染的因素非常多。在臨床分析中發(fā)現,身體下肢或者腰髖部出現骨折的概率更高,在手術治療中,傷口一般較深,所以身體受到的傷害更大,會增加手術操作的難度,而且術后恢復需要的時間更長,在此期間出現不良情況的概率會提升,在手術操作中,需要合理制定手術方案,提升治療的效果;如果為接臺手術,在間隙中,出現不良情況的概率較高,常見的為消毒遺漏、規(guī)范程度低、消毒不完全等,極易導致纖維、粉塵等出現,在手術中對手術室環(huán)境產生污染,增加手術的風險,導致感染等情況的出現,對此醫(yī)院要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必要的優(yōu)化,制定出更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在骨科手術中,存在急診情況,對于急診手術患者來說,多為開放性操作,創(chuàng)口一般較大,而且患者在來院之前,身體就存在創(chuàng)傷,皮膚的屏障被破壞,暴露在空氣中的外傷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于傷口的清理難度非常大,很難清潔完全,導致細菌等殘留,導致感染的出現[6]。在骨科手術中,會使用到植入物,通過植入物改善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起到重建的作用,植入物屬于機體異物,在植入操作之前,需要嚴格做好滅菌等方面的各項工作,提升清潔度,此外植入物容易與身體出現沖突,出現移位等情況,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會增加不良情況的出現。抗菌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對于病原菌的清除效果較高,但是長時間的使用,也會對身體中的有益菌產生負面?zhèn)?,導致菌群失調的情況,增加感染的風險。術中出血超過1 000 ml,出血量較大,患者的身體受到損傷,身體免疫力下降明顯,增加感染出現的概率,而且出血量較多,需要補充血容,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醫(yī)院要重視新技術的引進,提升止血的效率,并降低操作對患者身體組織的影響[7]?;颊咴谛g后,身體素質較差,缺乏營養(yǎng)物質的支持,在給予患者營養(yǎng)物質時,一般會通過靜脈等方式,增強患者的身體抵抗力,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能減少不良情況的出現,但是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飲食量,并且在操作的過程中,要做好器械的消毒工作[8]。在手術治療中,如果有參觀人員,會對手術室的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參觀人員的身體上可能存在病原菌,對患者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在開展手術的過程中,要對手術室以及參觀人員、醫(yī)護人員等,做好嚴格的消毒,降低空氣中細菌的濃度,提升手術室的衛(wèi)生等級?;颊叩氖中g部位對感染也有一定的影響,肢體相對于其它部位來說,血液供應較差,肢體上的創(chuàng)口,尤其是在關節(jié)周圍,愈合的時間較長,感染的風險會提高,對于軀干來說,血液較為豐富,血運狀態(tài)較好,愈合的時間較短,創(chuàng)口受到外界的影響更小。手術治療時間的長短對感染的影響較大,手術時間長,器械對身體的傷害更大,創(chuàng)口暴露的時間更長,這樣就會增加感染出現的情況,尤其是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導致創(chuàng)口出現腫脹、出血的概率更高,醫(yī)院要重視技能的提升,醫(yī)護人員之間做好彼此的配合,縮短時間。
在骨科手術的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較多,要制定出更合理的手術規(guī)范制度,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對醫(yī)護人員也要做好感染相關知識點的預防,對患者進行安全教育,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技能,而且在手術治療中,要重視提升患者的身體免疫力,增強對病原菌的抵抗力,為身體建立更好的保障。骨科手術感染率的高低與醫(yī)院的質量管理體系有著很大的聯系,對此醫(yī)院要重視質量管理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體系內容,實現對感染預防的控制,在醫(yī)院管理上也要嚴格落實相關的制度,強化無菌觀念,護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感染預防措施,并提高對醫(yī)護人員能力的重視程度,做好對應的知識宣教工作,提升工作能力,滿足工作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也要重視先進設備的引進,借助先進的手段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對患者身體的創(chuàng)傷等,實現感染的預防。同時在進行骨科手術的過程中,要提高對護理工作的重視,重視快速康復理念的運用,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縮短患者的病程,減少不良事件的出現。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導致骨科患者創(chuàng)口感染的因素較多,包括手術操作、住院時間、合并疾病、年齡等等,導致創(chuàng)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等。總的來說,創(chuàng)口感染是影響骨科手術患者療效的重要標準,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提高對不良因素的重視,做好疾病的治療,完善術前準備等方面的工作,根據病原菌的相關情況,合理選擇藥物,做好對應的預防,降低感染等不良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