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加平 王勇 李述帥 張嵐 陳曉彤
高密一中,是在黨的紅旗下成長和發(fā)展起來的一所光榮的學校。她于1945年,在革命烽火中誕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學校始終跟隨共產黨,堅定跟黨走,從諸城的古松禪院,到高密火車站邊上的天主教堂,輾轉鄉(xiāng)間,六易其址,辦學不輟。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又來到美麗的月亮湖畔。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山東地區(qū)建立的第一批具有“抗大”性質的學校,紅色基因和紅色傳統是高密一中賡續(xù)發(fā)展的源源動力和精神血脈!
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高密一中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層面進行規(guī)劃構建,在教職工和學生層面進行不同的活動實踐。既做好行走的思政教育,又開創(chuàng)德智體美勞融合課程,將政治、歷史、地理、語文、化學等學科進行融合,開發(fā)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利用一天時間,為師生開設了主題為“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紅色研學課程。
高一級部的1400多名師生從學校出發(fā),沿著高密美麗的母親河膠河徒步行走20公里。感受雨后春和景明,萬象更新。紅色研學出征儀式在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陳余彬的勉勵中,在授旗儀式后,在黨旗、團旗和校旗的指引下,闊步踏上本次紅色研學之旅。
生活是最富活力的課程,也是最有教育意義的課堂,研學途中尋訪高密母親河——美麗膠河,民生工程——孟家溝水庫。這是學校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師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觀察、體驗、感悟、思考高密風土民情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學習機會。研學過程中,老師們各展所長,結合沿途的自然風貌、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文地理等為同學們上了膠河歷史、紅色故事、垃圾處理、沿河生態(tài)、大棚種植、興村振興等一堂堂精彩的社會生活課程,讓同學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有些孩子蹲在大棚門口感受撲面而來的熱浪,第一次實地區(qū)分了地膜、大棚的不同構造和不同作用,為勞動人民的智慧點贊,高興地蹦了起來。
紅色研學旅途中,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舉行了紅色經典歌曲拉歌比賽,一首首膾炙人口、充滿革命精神的歌曲唱響了膠河兩岸,也深深地將革命精神植根于學生心間。有些班級竟然隨著《我和我的祖國》音樂朗誦起朗誦大賽時的集體稿件,此刻幸福、感恩之情自然流淌。到達孟家溝水庫后,同學們一起合唱了《太行山上》和校歌《迎著初升的太陽》,將本次紅色研學活動推向高潮。一千多面紅旗隨風飄曳,與清澈蔥翠的孟家溝水庫相得益彰,共同描繪出一幅紅色引領,綠色發(fā)展的秀美篇章。
紅心向黨,思政鑄魂,高密一中舉行“建黨百年誦經典,青春芳華譜新篇”誦讀大賽。
翻開革命詩頁,細嗅馥郁墨香,仿佛感受到先輩們的偉大意志;傳頌他們的紅色家書,品鑒溢滿字里行間的真情,仿佛觀望到前人們的堅定背影。本次朗誦活動分為“追溯歷史路”和“走進新時代”兩個版塊。進入決賽的15組誦讀者依次上臺,通過誦讀傳統經典、紅色家書等內容,全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所做出的可歌可泣的勵志感人故事和取得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性成就。我們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和同學們深情誦讀,翻開一頁頁塵封的紅色歷史,感受一段段與時俱進的磅礴力量。學生原創(chuàng)朗誦《千里江山,本應如畫》,原創(chuàng)校園歌曲《相約春天》為本次大賽助力。來自播音主持社團的導師李艷琴、張嵐老師,深情朗讀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篇,高一(13)班的同學們也集體朗誦《追夢路上》為祖國和中國共產黨獻上頌歌,還有很多班級通過線下視頻錄制、剪輯,為黨的生日獻上祝福。原創(chuàng)歌曲《相約春天》作為嘉賓節(jié)目為本次朗誦大賽添了色彩。在朗誦《趙一曼家書》時,著素色旗袍的同學時而顫抖心痛,時而堅定果決,讓觀眾動容,甚至面對趙一曼的家書而自慚形穢,在同學的聲音中感受到穿越時代的力量,臺下掌聲雷動。
我追求、我卓越、我行動——卓越學院“我是演說家”演講比賽
從承辦班級競逐到海報制作張貼、主持人確定、主持詞撰寫和后勤工作等方面,均放手讓學生自主鍛煉。由教師命題,將演講比賽分為命題性演講和即興演講兩部分,學生嘉賓點評,教師評委打分。陳校長親臨現場,親切地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就6個即興演講的題目,提出了“轉換思維方式,多角度看問題”“學習應堅持長期主義”“學習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青年人應有視野胸懷高度”“口號與行動一致性”等看法,高屋建瓴的解讀令同學們受益頗多。
此次演講比賽即興演講的優(yōu)秀片段讓人拍掌叫好。柴晨、張文睿組合用反問的語氣向同學們發(fā)出莊嚴的承諾:“我們生于長空,長于烈日。我們理應做翱翔于風的雄鷹,俯瞰萬物與大地。青年的征途既然在星辰大海,又何懼腳下峭壁懸崖的錘煉?”將此次演講推向高潮。董正圓、徐英杰組合說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在最單純的年紀,做一件很純粹的事情,那種感覺很好” 的時候,情緒激昂,像是在發(fā)出青春的錚錚誓言,也讓聽眾們倍覺溫暖和感動。
臧灝鈺同學作為嘉賓總結道:“我們應當清楚,高考不僅僅是通往更優(yōu)秀的平臺的入場券,更是國家為我們青年一代量身打造的一場修煉之旅。就拿看上去最不講道理的語文考試來說,只有做得了信息類文本閱讀,我們才能在未來信息爆炸的時代快速檢索出自己需要的資訊;只有做得了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我們才能在未來別人質疑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時獨立地查閱典籍解決,把文化的話語權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做得了文學類文本閱讀,我們才有權消費平凡事物上附加的文化意義和價值,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文化傳承在我輩,社會未來在我輩,所謂修齊治平,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后去改變這個世界。這是我們,作為卓越的一中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開展紅色劇目創(chuàng)編、展演活動
學生仿照《典籍里的中國》創(chuàng)編《你的樣子》劇目,從編劇到導演,從舞臺布景到彩排表演,從服裝搜集到美術作品背景繪制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學校提供啟智劇場和專業(yè)錄制設備、教師對學生展演進行全力支持。通過創(chuàng)編、展播表達對共產黨人周恩來、黃文秀等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繼的努力的歌頌,對新時代中國盛世的贊美。通過對《黨費》的改編表演,再現了艱苦卓越的斗爭歲月和共產黨人的入黨初心。讓學生能夠明史、增信。當主持人趙航為周總理介紹新時代中國的外交官、大飛機、新式武器的時候,自豪之情溢滿整個舞臺,極具震撼力的背景引發(fā)同學們的贊嘆。而學生自己的書畫作品《黃文秀背橘子》呈現在背景中時,我們更被學生們卓越的才情而振奮。
高密一中一直以來都將“志向高遠,人格健全,基礎扎實、特長明顯”作為學生發(fā)展目標,這個目標像一粒種子, 是學生發(fā)展的格局、層次和高度的一個濃縮。一只幼鳥能飛多高,取決于它的目光望向多遠的天際;一個學生能走多遠,取決于他的世界容納多大的格局。 “厚植一中學子素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希望同學們在學校構建的課程體系中,在綜合實踐中,置身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大形勢大背景下進行學習,把學習當做一種社會責任,盡自己所能,做得更好、飛得更高,讓這粒種子的果實更飽滿、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