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玉鳳
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jié)氣。夏季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根據(jù)中醫(yī)的說法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少汗養(yǎng)心,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調(diào)節(jié)體溫,調(diào)和營衛(wèi),利于氣血調(diào)暢。如不顧養(yǎng)護,因天氣炎熱,經(jīng)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體健康。中醫(yī)有“汗血同源”之說,汗液是人體內(nèi)的津液在陽氣的蒸騰氣化作用下,從汗孔排出體外的液體。由于汗為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的生成都來源于人體攝入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二者能夠在血脈內(nèi)外相互滲透、互相補充,即所謂“津血同源”。而在中醫(yī)臟腑學說中,心又有主一身血脈之功能。因此,就有了“心—血—津液—汗”的關系鏈?!夺t(yī)宗金鑒》將其歸納為:“心之所藏,在內(nèi)者為血,發(fā)于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惫食龊惯^多,不僅容易耗津傷血,而且也會傷及陽氣,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yǎng),出現(xiàn)心慌、氣短、失眠、神疲乏力、煩渴、尿少等癥狀。
“夏氣與心氣相通”,對于出汗多的人,立夏以后的養(yǎng)生應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傷及體內(nèi)陽氣,故保護心氣尤為重要。但是,不運動不利于心臟健康,那么夏季容易出汗多的人該如何調(diào)養(yǎng)呢?
立夏之后最涼爽的時間段要數(shù)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早在住所附近的樹蔭花間散散步,即使是在自己家的陽臺上散步也能起到頤養(yǎng)心神的效果。夏季鍛煉,可以選擇輕緩一點的運動,比如瑜伽、太極拳等,既可以鍛煉身體,更可以養(yǎng)心。夏天應該少做一些運動強度太大的鍛煉方法,比如,踢足球、打籃球等。
夏季晝長夜短,人們應順應自然,晚睡早起,睡眠時間會略顯不足。同時白天天氣炎熱,體力消耗較大。因此,午睡格外重要。午睡時間以半小時為宜。這也符合中醫(yī)“天人相應”理論,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做到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夏季心經(jīng)當令,而午睡最為受益的器官之一,無疑是心。
酷夏熱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較多,容易造成低血鉀現(xiàn)象,引起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欲不振等癥候。因此,夏天的飲食勿忘補鉀,防止缺鉀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適量酌情吃一些杏子、荔枝、桃子、李子、西瓜等含鉀高的水果;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豐富。茶葉中亦含有較多的鉀,熱天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欲,夏天人疲勞、困倦不適時,飲食中適量加醋,可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夏季還可以多吃些涼性蔬菜,如苦瓜、苦菜等。
夏季出汗多,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所以要增強脾胃的功能。細糧與粗糧要適當配搭吃,一星期可吃3餐粗糧,稀與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面食、豆?jié){,中餐吃干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制合理,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鴨肉及魚蝦類為好。少吃生冷食物,少冷飲,特別是冰。生冷食物會使脾圍胃耗,導致泄瀉、腹痛之癥的發(fā)生。
●三豆粥:
用綠豆、赤豆和黑豆各12克,甘草3克(布包),粳米50克,加入清水600毫升左右,用文火熬成稀粥。
功效:消暑定神。三豆粥從“扁鵲三豆飲”演化而來,其中綠豆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赤豆性味甘酸,功效為清熱利水、散血消腫;黑豆性味甘寒、微苦,有解毒、散熱、除煩的作用,它們都是夏令消暑清熱的佳品。
●荷葉蓮藕粥:
鮮荷葉1張,鮮蓮藕1節(jié),粳米5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洗凈切碎,放入鍋內(nèi)加水煎湯,濾取汁500毫升左右,再將蓮藕洗凈切成小粒,與洗凈的粳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調(diào)味后食用。
功效:清熱解暑,和胃。適用于夏季出汗多、食欲不振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