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珠
曾經(jīng)讀到過一篇小說,說的是一位老嫗在孩子們長大后獨居深山,只有機器人陪伴,她每天都會坐在門口的臺階上眺望遠方,像是在等待什么。有一天,她坐在門口一如既往地看著遠方,突然嘴角揚起了笑容,她仿佛看見幼時的女兒從遠處向她跑來,高興地喊著“媽媽”。突然她的心臟犯病了,待機器人發(fā)現(xiàn)并趕緊去為她拿藥,再到她身邊時,老嫗已經(jīng)離開了人世。機器人手上的杯子和藥灑了一地,然后它坐在了老嫗的身邊,直到電量耗盡……
無獨有偶,前幾年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講的是忠犬八公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地在澀谷車站等候主人公,主仆之情感動天地,令路人嘆為觀止,成為地方的一道風景。
為什么機器人、動物與人的感情會讓那么多人感嘆唏噓?是不是因為我們?nèi)鄙龠@樣的陪伴,才會有期盼和遺憾呢?
前幾天我去看病,碰到一位退休后返聘的醫(yī)生,因為前一天是父親節(jié),她就和我說起了她的女兒給丈夫過父親節(jié)的事情,抱怨女兒花錢大手大腳,去最好的飯店,逛最有名的商場,給父親買幾千元一條的皮帶,說是抱怨不如說是炫耀。她的女兒是丁克,并不想生孩子,但女兒很孝順,逢年過節(jié)都會陪著父母去逛逛街。雖然這位醫(yī)生說自己不缺錢,但女兒的孝順對她來說還是很受用的,因為她聽來聽去,身邊朋友的孩子都沒有這般貼心。是的,這樣的孩子是暖心的,雖然說孝心不一定要通過物質(zhì)來表達,但如果既沒物質(zhì)又沒儀式更沒有精神陪伴與安慰,又如何體現(xiàn)孝順呢?
有人說50、60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后一代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孫輩的一代,所有的苦都吃過,自然災害、下鄉(xiāng)支邊、下崗等等,唯獨享受不到孩子的孝順。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們找工作不易,加班是常事,有時忙得連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還能期待孩子會來照顧你?
一個快樂的晚年應該是有陪伴的,這種陪伴需要有愛,有溫度,無論是愛人的陪伴還是孩子的陪伴?!督】挡┯[》的讀者中有許多是老年人,我想說的是:無論怎樣,愛自己是你首先要做的,晚年的生活放下所有,健康便是全部的內(nèi)容。如果有心情,找?guī)讉€老朋友聊聊天、散散步,以自己最愜意的方式走完生命的最后階段,為自己完美地圈點人生。如果你是年輕人,你也會老去,也該為孩子做個榜樣,去關(guān)心一下自己的父母,一個電話,一次探望,一句暖言或許便是你父母最溫暖的記憶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