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英
(橫峰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江西 上饒 334300)
膽囊結石主要見于成人,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臨床工作中發(fā)現40歲后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結石主要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型結石和黑色膽色素結石,主要為肥胖、妊娠、高脂肪飲食等因素所致,飽餐、油膩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可伴惡心、嘔吐等癥狀。大多數患者無癥狀,僅在體檢時發(fā)現,稱為靜止時膽囊結石,部分患者的膽囊結石的典型癥狀為膽絞痛,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是外科常見疾病,發(fā)病率高,且患者病情長疾病變化快[1]。腹腔鏡手術是一門新發(fā)展起來的微創(chuàng)手術,是未來手術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深受患者的歡迎,尤其是前者術后瘢痕小,符合美學要求。膽囊切除術是本病的最佳治療方案,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使用[2]。但是不能否定的是腹腔鏡屬于侵入性手術,會對腹腔臟器造成一定的影響,易出現炎癥和水腫[3]。因此,術后進行第一時間進行護理顯得很有必要,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和縮短住院時間。本文探討對腹腔鏡膽囊炎切除術后患者進行護理,現將護理效果觀察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縣人民醫(yī)院外科病房收治的6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進入我院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患者30例劃分為對照組,將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的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30例中女12例,男18例,年齡36-72歲,平均(59±5.9)歲,其中膽固醇膽囊結石患者18人,混合型膽囊結石患者12人;觀察組30例中女10例,男20例,年齡33-70歲,平均(57±7.4)歲,其中膽固醇膽囊結石患者17人,混合型膽囊結石患者13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膽囊結石類型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均為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患者意識清醒愿意配合;排除標準:伴有精神疾病患者;意識不清楚患者;不愿意參與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指導患者在手術后的第一天,應注意適當的飲水,如果飲水正常以后,患者可以進食全流質或者半流質的飲食,如進食稀飯、粥類;患者在手術后的第二天,如果飲食正常,排氣排便,可以考慮食用清淡飲食,如面片、面條等;患者應注意在手術后的一周,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進食水果以及油脂含量過高或者高蛋白的飲食,因為在患者手術后的一周,患者膽汁排泄多處于紊亂的狀態(tài),患者膽總管內膽汁的排泄多需要適應的過程;患者在手術后的一周以后,應注意適量的食用油脂類食物以及高蛋白飲食,但是注意循序漸進,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及一次性過多食用。這種情況利于患者膽總管內膽汁的排泄,避免患者進一步發(fā)生膽總管內結石的可能性;對于結石體質的患者來說,其術后應該適當的服用1-2月左右的優(yōu)思弗。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前提下,指導患者在手術后的第一天,應注意適當的飲水,如果飲水正常以后,患者可以進食全流質或者半流質的飲食,如進食稀飯、粥類;患者在手術后的第二天,如果飲食正常,排氣排便,可以考慮食用清淡飲食,如面片、面條等;患者應注意在手術后的一周,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進食水果以及油脂含量過高或者高蛋白的飲食,因為在患者手術后的一周,患者膽汁排泄多處于紊亂的狀態(tài),患者膽總管內膽汁的排泄多需要適應的過程;患者在手術后的一周以后,應注意適量的食用油脂類食物以及高蛋白飲食,但是注意循序漸進,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以及一次性過多食用。這種情況利于患者膽總管內膽汁的排泄,避免患者進一步發(fā)生膽總管內結石的可能性;對于結石體質的患者來說,其術后應該適當的服用1-2月左右的優(yōu)思弗。
觀察組額外研究的護理方法具體如下:本科室挑選學習能力強、技術操作熟練的護理人員,由科室護士長和兩名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總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并發(fā)癥比如惡心嘔吐、出血、疼痛、膽漏等;結合醫(yī)院具體情況及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護理人員通過播放音樂轉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對于疼痛耐受性較差的患者給予鎮(zhèn)痛劑或者熱敷減輕疼痛;術前做好健康宣教,叮囑患者禁食禁水,做好腸道準備;術后予以低流量氧氣吸氧,降低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發(fā)病率;密切觀察引流管引出液體的量、顏色和性質;做好護理記錄工作,警惕患者是否出現腹痛,排除膽漏的可能[4]。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級別,其中非常滿意和滿意算入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患者人數除以總人數百分比。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其中,P<0.05,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護理非常滿意4例,滿意14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為60.0%;觀察組護理非常滿意5例,滿意21例,不滿意4例,護理滿意度86.7%,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分別為53.3%和10.0%,經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數據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膽結石又稱膽石癥,是指膽道系統(tǒng)包括膽囊或膽管內發(fā)生結石的疾??;膽道感染是屬于常見的疾病。按發(fā)病部位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結石在膽囊內形成后,可刺激膽囊黏膜,不僅可引起膽囊的慢性炎癥,而且當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后,還可以引起繼發(fā)感染,導致膽囊的急性炎癥。由于結石對膽囊黏膜的慢性刺激,還可能導致膽囊癌的發(fā)生,有報告此種膽囊癌的發(fā)生率可達1%~2%。因此,根據病情盡早切除膽囊很有必要。膽結石手術治療可分為一般手術和微創(chuàng)手術。一般手術對于一些比較大的、藥物不起作用的結石可通過手術直接切除膽囊,能快速根除病灶,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但手術有一定的適應證。微創(chuàng)手術只是在腹部切三個2~3cm的小切口就可以了,手術方法簡單、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由于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最佳方法,但術后得不到有效護理極易導致多種并發(fā)癥。本次研究通過設立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而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額外給予一些循證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積極合理的護理,發(fā)現有利于增加患者住院舒適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科學合理護理,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