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鳳 扶綏縣建筑工程管理站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fā)展,各種房建工程建設規(guī)模和數量的逐漸提升,人們對于整體房屋建設的質量要求也在逐漸提升。而在具體房建工程施工作業(yè)中,變形縫施工是其結構穩(wěn)定性保障的重點內容,并且在具體變形縫內容中,由于其內容的多變性與復雜性,導致其施工程序和流程十分復雜,因此保障變形縫施工質量不僅是房建工程建設的重要要點,更是提升房建工程質量和人們對于居住與工作環(huán)境要求的重要保障。
(1)沉降縫。在房建工程中的沉降縫是指整個建筑體下沉的深度。一般兩個相鄰的建筑體之間下沉的程度和負荷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則需要結合實際建筑的情況作出適當的施工處理,避免沉降程度增加影響建筑的安全性。針對沉降縫而言,其具體的施工技術特點和重點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需保障樁基設計區(qū)域的巖石其穩(wěn)固性相對良好,并且需結合樁基的承載力和壓縮程度以及密度情況來明確樁基的掩埋深度,為后續(xù)沉降縫的設置施工標準加以確定[1]。另一方面需要確定沉降縫的寬度和深度,并且需要結合基樁掩埋的深度、地基承載力和建筑體的負荷程度來確定樁基的寬度。同時需根據實際施工情況來適當的調節(jié)基樁的參數,保障基樁的架構具備較大的承載力。
(2)防震縫。防震縫與另外一種變形縫(伸縮縫)相似,其主要作用在于,能夠將建筑架構分為一種結構簡單的獨立個體形式,進而增加建筑的抗剪性,避免整個建筑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出現損害的現象。一般來降,防震縫是結合雙柱和雙墻的施工模式將建筑的頂端完全斷開,并且由建筑體的全高中貫穿實現防震縫的作用。對于防震縫的寬度而言,一般都是將其控制在50mm~100mm 之間,由此將防震縫的兩邊建筑劃分為獨立的架構,但是需保障兩邊架構的均勻性和簡單性。在該變形縫施工作業(yè)中主要包含三部分重點內容[2]。一是在確定防震縫寬度期間,需要結合建筑物整體高度來保障建筑的穩(wěn)定性。二是需優(yōu)化建筑的平面構造,主要是因為防震縫的布控位置是相對較為固定的,也因此施工人員需要將防震縫布置在空間比較大的位置,降低建筑體對空間的依賴程度。三是工作人員需要核算建筑體內部其他空間的抗震性,加固一些抗震性能較小的區(qū)域,提升整個建筑的抗震能力。
(3)伸縮縫。該變形縫又被稱為溫度縫,建筑物在外界溫度發(fā)生較大變化期間,伸縮縫可以保障建筑物避免因為熱脹冷縮的作用發(fā)生損壞。結合伸縮縫的作用,可以劃分較長結構的建筑體,將分為多個獨立個體,減少溫度急劇變化所造成的建筑物損壞的情況。在施工過程中,主要也是包含三點內容[3]。
①需要在施工開始之前深度剖析建筑物的結構和構造情況,確定容易受到溫差影響的區(qū)域,并且還需將墻體和主梁位置所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變化情況和相關參數加以核算。
②結合建筑物的特點來明確整個建筑物的改變方向,進而對伸縮縫的具體寬度加以設置。
③在上述標準達成后,想檢驗所有的建筑質量參數,保障其質量能夠滿足所有參數標準,后續(xù)利用保溫性的建筑材料填補建筑架構,保障其主體部分和伸縮縫可以保持相對應的間距,進而保障整個伸縮縫是以獨立存在的形式展現的。
在變形縫施工作業(yè)中,需要滿足變形適應、施工便捷、檢修方便和密封防水等功能要求。在伸縮縫施工過程中需要結合地質情況的勘察和建筑設計結構的類型來適當地減少施工內容,可以根據后澆帶施工或者誘導縫施工等措施替代。在變形縫區(qū)域內部的混凝土結構,需要保障其厚度在300mm 以上[4]。在設計沉降變形縫期間,一般需要保持30mm 以下的沉降最大分差,其寬度適合設計為20mm~30mm。其防水措施可以結合工程開挖的方法和防水等級的要求進行明確。具體如圖1~圖4所示。
圖1 中埋式止水帶與外貼防水層復合使用
圖2 中埋式止水帶與嵌縫材料復合使用
圖3 中埋式止水帶與可卸式止水帶復合使用
圖4 中埋式金屬止水帶
在變形縫施工作業(yè)中,其具體的施工材料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橡膠止水帶物理性能要求
注釋:B型比較適合變形縫用止水帶,S型適用于施工縫用止水帶,J型適用于有特殊耐老化要求的接縫止水帶。
(1)梁模板施工。該施工技術應用到建筑施工作業(yè)期間,在梁體模板布置之后需對其進行加固作業(yè),然后布控變形縫位置的側模板,一般必須要將模板的兩邊部分進行精準調節(jié),這樣才可進行后續(xù)撐條的裝配。而在布控作業(yè)中,可以采取垂直的方法和形式,模板和撐條的加固可以采取鋼釘釘入的方式。而在模板上布控撐條時,需要結合梁橫截面的實際方位來確定其各個撐條之間的距離,一般都是在10cm~20cm 之間,梁體的截面需要控制在30cm×60cm×30cm 之間,而要想將模板的剛度控制在所規(guī)定的范圍,需要將撐條之間的距離維持在20cm 左右[5]。同時在具體施工作業(yè)中,還需注意兩個部分。
一方面梁側模板的寬度要小于方木1cm,由此來保障模板更加便捷的在方木的固定。
另一方面,固定撐條頂端的鋼釘,可以利用交錯加固的形式,防止撐條在實際施工作業(yè)中發(fā)生位移或者錯位的問題。最為重要的一點,在固定施工作業(yè)中,鋼釘必須要外露5cm左右。
(2)柱模板施工。柱模板施工作業(yè)需要注重三個方面的內容。
①在模板的設置中,可以沿著柱體的邊線進行設置,不需要將模板設置在變形縫區(qū)域內部,剩余三個面都需要設置模板。
②在模板上設置的柱體,需要進行詳細處理,但是在具體處理過程中則不需要強化模板,可以利用柱箍加以支撐。在完全校正模板之后,再將撐條裝配到變形縫區(qū)域,撐條需要保證與模板呈現垂直的狀態(tài)。隨后將鋼釘從撐條的最頂端釘入,保障二者連接的牢固性。也是需要將鋼釘外露5cm左右,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在模板拆除過程中,更加方便將鋼釘拔出。而在柱模板變形縫位置上的模板,需要與梁底模板高度相同。
③將柱變形縫位置上的撐條需要結合10cm~15cm的距離加以設置,并且需要保障撐條避讓拉結螺栓所在的區(qū)域,利用長度較較長的鉆來進行穿透,并利用該穿透的方法在變形縫區(qū)域模板上進行開孔作業(yè)。
(3)撐條施工。如果在變形縫施工作業(yè)期間發(fā)現其兩邊的構架不相同,這樣在使用撐條施工作業(yè)期間就會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梁側模的部分設置模板,則需要在該模板設置好之后,立刻將對應的梁撐條加以設置,隨后進行加固作業(yè),選擇型號較小的釘子進行[6]。最后再使用木楔條加固增加撐條的穩(wěn)定度。而在使用木楔條加固措施過程中,要想提升撐條之間的支撐力度,需要利用兩根木楔條進行加固作業(yè)。在這幾項施工作業(yè)完成后,需要先拆除釘子,然后取出木楔條,最后拆除全部的撐條。在墻體和柱體的側模實施支模過程中,也需要結合上述的辦法進行全面處理,只是在其木楔條的設置中,需要將其設置在撐條的前后與中間部分,由此也可以明確一點的是,撐條所楔入的位置不同,其所產生的效果也會相對不同。
(4)撐條施工。首先需要結合變形縫兩邊的構架來處理撐條的施工位置,在梁側模支模處理完畢之后,可以設置相對應的撐條,隨后結合釘子的釘入將梁側模和撐條加以固定,在此期間,可以在撐條的中部進行加固,提升撐條整體的支撐能力。另外在模板拆除期間,需要嚴格根據釘子拆卸—木楔條的取出—撐條拆除的程序進行,如果要想增強柱與墻體側模支模狀態(tài)下的支撐能力,不僅需要結合上述施工內容要求進行施工作業(yè),還需將木楔條設置在撐條的前、中和后部分,加強其固定的作用。
(5)鋼筋施工。在進行鋼筋施工作業(yè)期間,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監(jiān)督施工場地中的鋼筋施工質量,并且還需保障鋼筋綁扎的質量全面提升,如果其質量沒能達到所要求的標準,需要立刻調遣相關人員到現場解決問題,保障其可以達到施工標準。
(6)混凝土施工。在進行變形縫施工期間,混凝土施工作業(yè)是極其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該施工作業(yè)期間,需要加強對其施工流程的控制與監(jiān)督。并且在澆筑混凝土期間,可以采取交替澆筑的模式,保障其整個體結構受力的均勻性。相關施工組織與機構需要結合施工流程來嚴格監(jiān)管施工過程,避免發(fā)生混凝土澆筑時間過長或者過短的問題,保障其施工質量可以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施工人員需要將隔離劑涂抹在模板外側,這樣在后續(xù)模板拆除期間會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變形縫施工作為房建工程施工作業(yè)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對于整個房建工程的安全性和質量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于施工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因此施工過程中需要先進行現場勘察,做好施工前期的調研工作,為變形縫施工質量的提升奠定更加良好的技術基礎,也為房建工程的質量提升做出重要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