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在某些地方欣賞到許多種不同的冰川:有些是存續(xù)多年的凍土層(也就是“永凍層”),有些是覆蓋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等廣大地區(qū)的巨大冰層(我們稱之為“極地冰蓋”),也有由海水凍結(jié)而成\厚達兩三米的大冰塊(即大浮冰群),它們在極地地區(qū)的海洋表面任意漂浮。所有這些冰與雪一起形成了冰凍圈,這是我們星球上的固態(tài)水。在夏季的高溫下,部分冰雪會融化,這本來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可是據(jù)科學(xué)家們說,最近幾十年來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冰塊的融化速度變得越來越快,雪線也在不斷退縮。
為什么冰川如此重要
冰層反射了太陽的光線,是抵御全球變暖的屏障。
如果地面上的冰層融化,海平面就會上升。在水面上漂浮的冰塊并不會使海平面上升,但會影響洋流,從而改變氣候。
北極熊以海豹為食,如果沒有浮冰,北極熊就不得不走更遠的路才能捕到獵物,它們的生存將會受到威脅。
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qū),多年凍土層中保存著大量的天然氣,如果凍土融化使它們被釋放到大氣中,就會加速全球變暖。極地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1.第一塊冰
在寒冷的冬季,海水表面開始凝結(jié)成冰。氣溫必須降到一1.9℃(而不是0℃)以下,海水才會凝結(jié)。這是因為海水中含有一定的鹽分,海水的冰點(從液體變成固體那一刻的溫度)比淡水更低。一開始,海水會結(jié)成長度為1~2厘米的小冰晶,然后繼續(xù)“生長”。第一塊冰看起來黏糊糊、油膩膩的,這就是“油脂狀冰”。
2.餅狀冰
晶體繼續(xù)生長,不斷聚集,直到形成一塊直徑約30厘米至3米的“餅犬冰”。
3.尼羅冰
“餅狀冰”可以組合成體積更大的冰塊,形成厚度為10厘米的薄冰層。這種冰在波浪和外力作用下容易彎曲,并可以重疊在一起,被稱為“尼羅冰”。你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你距離目的地不到2000米,那么請盡量步行,并試著說服父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盡量不要開車。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學(xué)著節(jié)約資源,避免浪費。如果天氣很冷,在打開空調(diào)制暖之前你可以多穿一件毛衣。最后,如果你對北極熊感興趣,有許多環(huán)保組織正在推廣保護北極熊的項目,可以去了解一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