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鵬酈 張睿智
摘要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孝文化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核,蘊含在以民居為代表的各個載體之中。湖北是孝文化的發(fā)祥地,文章以湖北傳統(tǒng)民居為基點,通過分析該地傳統(tǒng)區(qū)民居的孝文化體現,針對湖北現代家居設計孝文化缺失的現狀,用設計手段加以改善,以期對現代家居老人生活環(huán)境的提高以及現代家庭關系的促進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孝文化 ;湖北傳統(tǒng)民居 ;現代家居設計 ;設計倫理
中圖分類號 :TU2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碼 :1672-7053(2021)07-0127-0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enduring, and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as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mbodied in various carriers represented by the dwellings.Hubei province is the birthplace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based on hubei modern residence, by filial piety culture by analyzing the area of modern residence,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hubei modern residential household design lack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with the improved design method, in order to explore other parts of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filial piety culture and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household design to improve the study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Piety Culture; Hubei Traditional Residences; Modern Home Design; Design Ethics
1 湖北傳統(tǒng)民居中的孝文化體現
1.1 逝者追緬空間
據光緒德安府志(今湖北孝感)記載,歷史上孝感明文記錄在案的孝子多達 493 名。湖北傳統(tǒng)民居中孝文化集中表現為堂屋的設置,堂屋位于整座民居中軸線的盡端,也是縱向民居空間序列的最后一環(huán),它兼具會客與祭祀的功能,是民居的核心空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經不斷演化,堂屋逐步成為湖北傳統(tǒng)民居的核心,尺寸大于其他空間區(qū)域,并且嚴謹的建在民居縱向的中軸線之上,是一個半開敞的空間,堂屋中祭祀著宗族的祖輩及先賢,著重突出了民居內部成員密切的血緣關系。湖北傳統(tǒng)民居堂屋具有多重功能,它既是供奉祖宗先輩的場所,又是宗族或家庭議事的場所,使得“堂”的釋義表達中充斥著禮法與人情,后來慢慢變成了一種對人的尊稱,例如“高堂”。
1.2 長者生活空間
湖北傳統(tǒng)民居中的孝文化代表著人的精神本原,家是國的最小單位,在家國同構的思想下 [1],傳統(tǒng)民居的空間劃分無不體現了古人尊卑有序的禮制觀念。天井式院落的布局特點有利于區(qū)分內外、尊卑的秩序。湖北傳統(tǒng)民居宅邸庭院常住人口少則十幾人,多達幾十人,每個人的居住空間都按照尊卑的禮序被安排的井井有條,不可擅自僭越。民居中居住空間除了以方位秩序為標準之外,還基于民居整體中軸線的方向,擴張出左右、前后等不同位置。傳統(tǒng)民居的天井院落,前院通常為仆人居住,天井兩側的廂房多為第二進院。在湖北傳統(tǒng)民居的空間布局里,每個人的居住方位和形制都是根據血緣關系的遠近、親疏而定。此外,兩側廂房在平面尺寸、空間布局上多為一致,盡量避免因居住空間的差異引起不睦。
2 湖北現代家居設計思考
2.1 緬懷故祖先人的空間設計
湖北現代民居的設計對于故祖的考慮較少,已逐漸與傳統(tǒng)民居中的祭祖之情相脫離。在湖北現代民居家居設計中,應考慮在居所內留出用于緬懷故祖先人的空間,這類設計側重表現在居所空間內的上方,正對廳堂門或者較為顯眼的地方?,F代民居樓層層高與傳統(tǒng)民居不可比擬,在高度受限的情況下可將故祖設計在側面,即斜對廳堂、門的空閑墻面,但不應設置在下方,低于一米在常人腰線以下,則為不恭 [2]。
2.2 針對長者進行的適老設計
長者的歸屬感表現為渴望建立一種深厚的關系,并在這段關系中有著自己固定的位置?,F代生活節(jié)奏快,以核心家庭為主的現代生活模式導致多數子女與父母,即使在一起居住也無法感受到第一順位的重視感,老人的晚年生活環(huán)境主要依賴于社區(qū),不僅與外界的交流減少,同時也缺少子女的關愛,因此缺乏安全感。以此戶型為例(圖 1),在湖北現代家居設計中,大多居所中存在設施尺度不適、室內色彩不搭、燈光分布不均、布局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從為老人設計的角度來看,湖北現代民居的設計分為基礎設計、增值設計和智能設計三部分。其中基礎設計包括生活、健康必需品設計與空間設計 ;增值設計便是在尊重的基礎上以獨有的設計手段改善長輩的心情狀態(tài),使他們達到精神愉悅以及滿足其自我實現。智能設計則是傳統(tǒng)與未來融合的主要趨勢,當下科技發(fā)展迅猛,應當借助科技的力量,以設計的手法達到老人生有所安的生活狀態(tài)。
2.2.1 布局設計
現代家居設計應遵從孝文化觀念,父母健在,子女不居于正房。現代商品房林立,方位也多為坐北朝南,社會目前現狀為向陽的主臥主要是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居住。一套居所坐北朝南的房間在節(jié)氣和溫度的把握上做到了陰陽相衡,所謂陰陽相衡是指這個房間利于養(yǎng)生。此類房間應設置為老人房,冬暖夏涼且明亮,適合年長者宜居和安養(yǎng)身體。老人床位需設計在朝南房間的近窗之處,這樣能接受足夠的光照并具有開闊的視野。適當增強陽光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癥 [3],還能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消除精神萎靡的精神狀態(tài)。老人房尺寸應適宜,避免臥室空間過大、過空,引起老人心理不暢 [4]?,F代民居的空間多有異形,在設計上也應當效仿傳統(tǒng)民居長輩臥室的規(guī)整四方形制。
2.2.2 路徑設計
年長者行為動線的便捷性與安全性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長者的行為動線應保證抵達任何一處室內功能區(qū)的距離最短、障礙設置最少 [5]。如圖 2 所示,此戶型內的老人路徑規(guī)劃設計使老人與各個功能區(qū)的距離增加,沒有充分考慮老人的生理特征,增加了出現意外的可能。在家居設計中,地面材質應平坦防滑,防止入夜后行走發(fā)生意外,各處門檻石上應鋪設硅膠防滑墊,側面適當安裝防撞側板。
2.2.3 家具設計
室內家具設計是長輩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最直接的視覺元素,家具的定做、研制與要求也應當符合一定年紀長者的人體需求。這些經過量身定做的家具對老人日常避免的碰撞、損傷來講是相對有效的。調整家具設計后,不僅方便長者的日常生活,也能保障老人生活起居的便捷與安全。相對于家具尺寸來說,家具的款式、裝飾雖在長者日常使用中居于次位,但也是不可輕視的。例如,云氣紋是一種用流暢的圓渦形線條組成的圖案,是漢族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單獨出現的云氣紋寓意高升和如意,滿懷對居所內老人的美好祝愿。
2.2.4 色彩設計
湖北傳統(tǒng)民居的老人房多為全屋最高處,太陽照射充足,光線集中,各物件識別度高。在現代家居設計中,室內光主要依賴于人造光源,而人造光源的塑造常常為了追求氣氛而忽略老人對于明亮的需求。對于年紀大的老人而言,視覺感受會直接影響其心理感受。同時,年紀增長會導致其眼部病變、機能驟減、視力下降,應多用明度較高的淺色,不宜使用純度較高的純色系?;蛘呖蛇x用舒馨氛圍的暖色調,如淺米、暖白色,為老年人營造安寧、典雅的氛圍。居所內整體的燈光和色彩搭配襯托出柔和明亮的室內環(huán)境,可使老年人從生理到心理感受到被關懷 [6]。
2.2.5 智能設計
湖北傳統(tǒng)民居建造雖生產力落后,但始終將長者放在最尊敬的位置。然而當今科技發(fā)達、技術進步,現代家居設計中應用智能化的設計可以實現長者安養(yǎng)、老有所依 [7]。國外設計師 Ruth Amos 在家居設計中引入“樓梯滑動扶手”的概念,使老人獨自在錯層的居所內可依靠自身輕松上樓。老人在使用“滑動扶手”的時候用攀爬樓梯時的手部力量推動向前,這樣可增加行動時的靈活度。此外,滑動扶手能隨著樓梯的長度拆卸和分解,并且兩端可折疊收納,但需要保證樓梯間距與暢通?;瑒臃鍪忠部梢杂糜谝磺心馨惭b軌道的位置,來確保行動不便者的出行安全。
3 結語
在中國老年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養(yǎng)老不離家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亦是現代絕大多數老年人所希冀的。近幾十年,老人在家庭關系中逐步邊緣化,多以獨立的核心家庭為主,老人共居模式也大多是建立在照顧第三代成員的基礎之上,隨之而來的家居設計中孝文化觀念流失的問題也逐漸顯現。通過借鑒湖北傳統(tǒng)民居中的孝文化體現方式,運用獨有的設計手段將古人智慧實現于現代家居設計之中,從設計的各個視角出發(fā),改善家居生活中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以期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以及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
本文系 2021 年三峽大學學位論文培優(yōu)基金項目資助《鄂西南留守老人居所適老性設計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2021SSPY159);2021 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傳統(tǒng)民居設計倫理融入湖北新農村家風建設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R2021014);2021 年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 :202111075014)。
參考文獻
[1] 唐凱麟.孝 :中國人最初的哲學思考和文明建構 [J].求索,2019(05):4-10.
[2] 聶雙燕.湖北鄉(xiāng)村傳統(tǒng)民居裝飾的藝術性探究 [J].大眾文藝,2018(07):126.
[3] 遠離老年癡呆 不妨多曬太陽 [J].上海醫(yī)藥,2016,37(02):34.
[4] 張鵬飛,李亮,許亮.夯土再生――“同居式”宜老空間設計 [J].裝飾,2017(07):48-49.
[5] 楊志.針對老年人的文字、色彩及版式設計研究述評 [J].裝飾,2012(05):86-87.
[6] 李沙,段萌萌.打造一條關愛鏈――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初探 [J].裝飾,2010(12):92-93.
[7] 楊海宇,王志武,沈惠吉.基于健康數據挖掘的智能養(yǎng)老床系統(tǒng)設計研究 [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9,32(06):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