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勇
陽谷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疾病發(fā)作后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1]。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且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較高,一般在9%-10%左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主要是通過感染造成的,臨床普遍實施頭孢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2]。本文主要是對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研究,表明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類藥物治療具有顯著效果?,F(xiàn)具體報道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臨床資料,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收取時間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本次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此調查內容全部知情,且自愿簽署相關同意書。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最大患者為75歲,年齡最小為40歲,平均年齡為(55.46±1.66)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最大患者為76歲,年齡最小為42歲,平均年齡為(56.57±1.7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不明顯,對比結果不存在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60例均能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相關指征;(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語言以及智力障礙;(2)存在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3)惡性腫瘤疾病;(4)依從性差;(5)存在嚴重精神障礙、意識障礙;(6)存在其他肺部疾??;(7)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臨床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測量并根據(jù)患者實際狀況實施針對性治療。除此之外,觀察患者呼吸狀況,并對其實施支氣管擴張類藥物治療。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頭孢類藥物治療,具體實施內容如下:頭孢呋辛鈉(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4875;生產廠家:國藥集團威奇達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1.75g);靜脈滴注:可將1.5g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溶于50ml注射用水中或與大多數(shù)常用的靜脈注射液配伍(氨基糖苷類除外),一次1.5g,一日3次,靜脈滴注20~30分鐘,一周為一個療程。
研究組對患者實施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類藥物治療方案,具體實施內容如下:阿奇霉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821;生產廠家:北京星昊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25 g),靜脈注射250mL氯化鈉溶液(0.9%)以及0.5g阿奇霉素,頭孢類藥物治療同對照組,每日一次,一周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將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種。顯效表示患者呼吸困難、咳痰以及咳嗽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表示患者呼吸困難、咳痰以及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效好轉;無效表示患者呼吸困難、咳痰以及咳嗽等臨床癥狀未發(fā)生任何變化,總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觀察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評估內容包括惡心、腹痛以及嘔吐等。記錄并評估肺功能指標,評估內容包括最大呼吸速度(PEF)以及第1秒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2.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分析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2.2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0.00%)明顯高于研究組(3.33%),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2.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狀況,研究組改善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研究結果存在對比分析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狀況對比
慢性阻塞性肺炎又稱阻塞性肺氣腫,系終末細支氣管遠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脹,并伴有氣腔壁的破壞[3]。該疾病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fā)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驓怏w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4]。目前臨床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相關學者認為與慢支和阻塞性肺氣腫發(fā)生有關因素都可能參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fā)病。已經發(fā)現(xiàn)的危險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外因(即環(huán)境因素)與內因(即個體易患因素)兩類。外因包括吸煙、粉塵和化學物質的吸入、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可能與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居室擁擠、營養(yǎng)較差及其他與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相關聯(lián)的因素有關);內因包括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等。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夜間排痰、呼吸困難、有膿性痰、氣短、喘息、胸悶、疲乏、消瘦、焦慮等[5]。臨床上關于急性加重期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吸氧目標是維持血氧飽和度達88%-92%。(2)支氣管擴張劑吸入短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如異丙托溴銨、沙丁胺醇。(3)抗感染藥物以下三種情況需要使用: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多,咳膿痰;膿痰增多,且伴隨其他癥狀;需要機械通氣。頭孢類藥物可分布于身體各個部位,它是一種殺菌劑,對細菌生長具有積極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菌作用;細菌如果產生一些破壞某些抗菌藥物的酶,可對某些抗菌藥物產生耐藥;和青霉素比,青霉素過敏反應發(fā)生率比較高,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而致命[6-7]。頭孢菌素分子結構與青霉素有相似之處,也會產生過敏反應,但是發(fā)生過敏反應的比率要比青霉素低,產生過敏性休克的發(fā)生率更低。阿奇霉素片為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對多種細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嗜肺軍團菌、志賀菌屬等革蘭氏陰性菌;脆弱擬桿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沙眼衣原體等非典型病原體,適用于治療敏感菌株及沙眼衣原體等所引起的一系列感染[8]。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阿奇霉素在臨床上的抗菌譜較頭孢菌素相對狹窄,主要作為頭孢菌素的輔助制劑在臨床上應用,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細菌的蛋白質含量,進而實現(xiàn)殺滅細菌的作用。該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結果顯示,該品對胃酸穩(wěn)定,單次服用0.5g后,血藥峰濃度0.4μg/ml(2-3h后),蛋白結合率低,約為7%-23%左右,消除半減期12-14h,以原形由膽汁排泄(占比超過50%),部分為去甲基的代謝產物[9]。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實施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類藥物治療后患者不良反應及治療有效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患者肺部功能改善狀況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統(tǒng)計學研究結果具備對比分析意義。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聯(lián)合頭孢類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顯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康復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各院積極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