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芮瑩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是陶淵明的心馳神往;水星離雨散,九天攬月,是李白的飄逸豪放;雨疏風(fēng)斜,枝頭花落。是李清照的哀怨悱惻。
——題記
陽光細(xì)碎,悠悠繞繞;石板小路,青草搖曳……風(fēng)吹得草葉簌簌,陽光引著人遐想。鄉(xiāng)下屋舍別致,天邊云角卷舒。推開積塵的舊門,灰塵激起,在陽光下翩然起舞。院內(nèi)略顯荒涼,圍墻也看不出本色,只顯出一種被歲月沉淀的腐朽氣息,那棗樹,許久未曾有人打理,枝葉散漫間又透出幾分生機(jī)。
房門落了鎖,在時光的消逝里,連鎖也銹跡斑斑。打開,放下。屋內(nèi)之前如何,現(xiàn)仍舊如何。稍有些高的門檻被踩掉了漆,細(xì)看門角,還透著些暗紅——那是這兒慣有的習(xí)俗。在大年三十這天要殺只雞,還要把雞血蹭在門角,說是可以保明年紅紅火火。
閉眼,腦海中關(guān)于童年模糊的記憶里,老奶奶拎著雞,蒼老的聲音在耳邊回響:“乖,今天中午燉雞湯給你吃,喜不喜歡?”睜眼,又望見一只舊舊的、望不見本色的玩偶——那曾是我最心愛的寶貝,誰都不讓碰?,F(xiàn)在看來卻有些可笑——毛料劣質(zhì),做工粗糙。那是我第一次見老奶奶,可一下車就開始哭,老奶奶就在附近的小超市里買下這個玩偶,送給我。當(dāng)時尚且年幼的我抱著粗糙的玩偶,就滿足地笑了?;貞涍@些,嘴角不由微挑,鼻頭卻不知因何有些酸……
如今,老奶奶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老了,被三爺接去鎮(zhèn)上住。好久不見,老奶奶原先黑里挑白的頭發(fā)已經(jīng)變成白中挑黑了,耳朵也壞了,說話得用吼,才能聽清。牙齒全掉光了,眼神差了不少;說話總是顛三倒四,不少事都不記得,不少人都不認(rèn)得——每每去看她,她用那雙渾濁無光的眼望著我半天,才能分辨出我是誰。然后便握著我的手,絮絮叨叨地和我說小時的事。她手上遍布皺紋,仿佛整雙手都是由層層疊疊的皮堆積而成,像蛇丟下不要的蛇蛻——但卻有著令人安心的溫度。
回神,老舊的房里,遍布灰塵。棗樹斜出的枝子透過窗子,一路把陽光引進(jìn)屋。陽光在屋里輕跳,時光緊跟在后頭。
歲月無情,令舊物朽敗,令她的背影佝僂……而這兒,仍舊是我心中永遠(yuǎn)的桃花源。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一屋一人共此生。
在那回憶的起點里,有甜蜜;間程里,有幻想;而在那終點里啊,就僅剩下濃濃的情了。
物,總會丟;人,總會老;但情,卻依舊濃……而那一方水土,那一間老屋,載著情,世世而傳。
而那桃花源,亦是如此。
(指導(dǎo)老師:宋清香)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處桃花源
每個人心中有一處地方,存留不愿忘記的紀(jì)念?!拔?,總會丟;人,總會老;但情,卻依舊濃……”這就是最直接最純粹的原因。作者用清新美麗的語言描寫了童年里的一位善良的老奶奶,在童年的記憶里,屋子有些舊了,但透進(jìn)屋子里的陽光跳躍著,始終閃著溫暖的光點。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心中的美好和善良。(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