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郁離子”,為明代開國功臣劉基的“托名”。元末大亂之際,隱居家鄉(xiāng)的劉基所著的一部寓言集,便以此為名。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每當(dāng)提及“劉伯溫”這三個字,就會馬上想到他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燒餅歌》。其實(shí),他政治家的聲譽(yù)和文學(xué)家的光輝,被神秘詭異的民間傳說遮掩了。在真實(shí)的歷史中,朱元璋得天下,劉基立功不小。而在文學(xué)上,這部《郁離子》稱得上中國的《伊索寓言》。
《郁離子》中有這樣一則寓言,郁離子的一匹牝馬,生下了小馬駒,這給全家?guī)砟蟮挠鋹偂?/p>
一位懂得相馬的老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郁離子之馬,孳得駃騠焉?!蹦慵业倪@匹小馬駒,將來會是一匹千里馬呀!
大家看著這匹剛出生的小馬駒。它很快就能筆挺地站立起來,抬頭尋找母乳吮吸,然后輕捷地踢踏馬蹄,好奇地打量著周遭的一切。
有人向郁離子建議,這樣一匹千里馬,應(yīng)該趕緊獻(xiàn)給朝廷,只有皇家的馬廄,才是這匹天生高貴的馬駒應(yīng)該去的地方。在那里,它可以得到最好的照料,受到最好的調(diào)教,成為名副其實(shí)的千里馬。郁離子雖然舍不得這匹馬,但是為了它的成長,為了它的未來,不遠(yuǎn)千里舟載車運(yùn),從浙東海濱,一直送到京城。
郁離子獻(xiàn)馬,成為京城一大盛事,畢竟千里馬不常見,大家都很感興趣。然而,元朝是從馬背上得天下的,自認(rèn)為對馬的認(rèn)知能力超強(qiáng),你一個普通老百姓牽來一匹小馬駒,敢誑稱千里馬,誰曉得你是不是詐騙?于是,有人讓郁離子將馬送到太仆寺檢驗(yàn)。太仆寺,是當(dāng)時國家設(shè)置的馬匹管理機(jī)構(gòu)。那班官員知道自己既無伯樂之才干,更無伯樂之慧眼,而且,國家的御馬廄里也無千里馬,因此他們辨別不出千里馬。面對郁離子牽到衙門里的這匹馬,這些官員,既不敢說它是,也不能說它不是,支吾了一陣子,囁嚅了兩句。郁離子終于明白了,他們的意思是這匹來自長江之南的馬駒,因非冀地所產(chǎn),便注定不可能是地道的千里馬,也就沒有資格進(jìn)入皇家馬廄,只能散放在外廄牧養(yǎng)。
有一位名叫南宮子朝的京城朋友,對郁離子說:“熹華之山是南方天帝的住處,那里有一種鳥,羽毛青里帶紅,因此名叫紺羽鵲。紺羽鵲孵出的雛鳥跟任何鳥都不一樣,想一想天下的鳥類,只有鳳凰的形狀與它相似。于是此鳥講鳳凰的才德,立鳳凰的志向,想發(fā)出像鳳凰一樣的叫聲來驚動天下。好心的爽鳩告誡紺羽鵲道,上古的圣人只以木主事神,后世改用土偶祭祀,不是先王考慮不周,而是古人務(wù)實(shí),不求貌肖,內(nèi)容和實(shí)質(zhì)最為重要;后人唯名,崇尚形似,更在意皮毛和表面。所以,你千萬別發(fā)出鳳凰那樣的鳴叫,免得給自己帶來不幸。然而,紺羽鵲沒有聽從勸告,終于有一天,它振翮而起,鳴叫起來,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至于河川同響,巖谷回應(yīng),林木呼嘯,萬物發(fā)聲,整個熹華之山為之震撼。鷔鳥感受到它的強(qiáng)大,害怕危及自己的地位,就讓鷚鳥對西王母的使者進(jìn)了讒言,說這樣的怪鳥,發(fā)出這樣的怪音,是不吉祥的。于是,使者就派鴆鳥天天追趕它,撲打它,將它驅(qū)逐出九天之外。掙扎逃命的紺羽鵲,那美麗的羽毛都飄落到海濱。不幸,又遭 鶝鶔的利箭射中頸部,差點(diǎn)死去?!?/p>
南宮子朝講到這里,為郁離子慶幸,這匹馬未被看中而收留,因此,也就不會落得那只紺羽鵲的下場,這是多么妥當(dāng)?shù)慕Y(jié)局呀。他對郁離子說:“人世間多一匹千里馬,少一匹千里馬,他們是無所謂的,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才是最重要的?!?/p>
聽完這番話,郁離子立刻明白了。那匹小馬駒,好像也頓悟了,他們高高興興地踏上歸程。
(孤山夜雨摘自《河北日報》2021年6月25日,曾 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