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平 趙波 余咪咪 張楠
[收稿日期] 2020-02-24
[基金項目] 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法出國研修項目(2017-5043);2018西安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項目(xjy182)
[作者簡介]
*徐冬平(1978—),男,吉林松原市。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xiāng)規(guī)劃及其教育。
[ 摘 要] 以PBL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綜合分析了丹麥奧爾堡大學AAU模式的理論基礎、教學層次、基本原則、模式優(yōu)點、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的問題,提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改革中應該在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效果評價等3個方面積極借鑒AAU模式的優(yōu)點,助力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突破傳統(tǒng),向創(chuàng)新型教育模式轉型,以改善高校的教學效果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高校教育更好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 關鍵詞] PBL教學模式;AAU模式;丹麥;奧爾堡大學
[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21)03-0068-05
1 PBL教學模式起源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中,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1]。20世紀50年代,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對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嚴重不滿,認為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機械記憶分散的生物醫(yī)學知識,卻付出了犧牲學生發(fā)展終身實踐和學習所需要的臨床問題解決技能的代價[2]。因此,麥克馬斯特大學開始了最初的PBL教學實踐探索,學生被分為學習小組,利用患者訪談記錄,對患有復雜且有意義的醫(yī)療問題的模擬患者開展探索性互動研究,以此來識別學習問題并制定診斷和治療計劃[3]。麥克馬斯特大學認為與其通過枯燥灌輸式教育傳授給學生“遺忘率”高的基礎知識,不如通過實際醫(yī)療任務來學習這些基礎知識的效果明顯,這形成了PBL教學模式最早的雛形[4]。在不斷的教學實踐探索下,麥克馬斯特大學在1969年提出了PBL教學模式,成為全球PBL教學模式的發(fā)源地[5]。在麥克馬斯特大學的不斷推動下,丹麥的羅斯基勒大學和奧爾堡大學分別于1972年和1974年開展了PBL教學模式實踐,瑞典的林雪平大學和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于1976年開始了PBL教學實踐。這些最早一批開展PBL教學模式探索的世界著名大學經(jīng)過近半世紀的探索和研究,在PBL教學模式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jīng)驗和科研成果,值得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部門進行參考和學習。
2 丹麥奧爾堡大學AAU模式
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演變與發(fā)展,PBL教學模式在諸多高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其教學領域亦從醫(yī)學教學擴展到工程科學教學、人文社科教學、農業(yè)工程教學以及理學科學教學,并以不同形式和日益多元化的特色發(fā)展[6]。丹麥奧爾堡大學從1974年建校就一直秉承著“以問題為導向和以項目為組織”的PBL教學理念,開展全校各學科的日常教學工作,至今已形成獨特的奧爾堡大學教學模式,在丹麥稱為AAU模式(Aalborg University 模式)。Kolmos等人的研究表明,AAU模式培養(yǎng)畢業(yè)生尤其在項目設計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溝通和生活知識等方面都比其他學校具有更優(yōu)秀的表現(xiàn)[7]。鑒于AAU模式對中國高等教育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本文將從AUU模式的理論基礎、模式層次、基本原則、模式優(yōu)勢、課程設置、教學評價等6個方面介紹AAU模式。
2.1 AAU模式理論基礎
AAU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為建構主義理論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科爾布循環(huán)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PBL模式的重要理論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現(xiàn)有的知識并不是對當前世界的準確描述,而是一種特定的假設或者解釋,這些假設和解釋最終都得隨著人類社會的進行而不斷地革新。同時建構主義還認為知識只能無限接近卻并不能準確地描述世界的法則,需要知識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無限地接近世界的真相。而學習過程就是在前人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地對現(xiàn)今社會的現(xiàn)象和信息不斷加工創(chuàng)作的過程,即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只能在一定的背景和角度下,在接受一定指導情況下完成對現(xiàn)實世界知識的加工和創(chuàng)造,最終構建起現(xiàn)實世界的意義。從知識結構方面來看,建構主義理論將網(wǎng)絡化的知識劃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知識。結構性的低級知識可以通過非情景化或去情境化的低級方式學習掌握,而非結構性的高級知識則包含了復雜的概念和理論,只有通過情境化的高級學習才能更好地掌握,這與戴爾的“經(jīng)驗錐”提出的90%學習者傾向于牢固記憶和理解親身實踐過的知識理論相符合[8]。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混淆了低級學習和高級學習的概念,忽略了學習的真正目的是建構圍繞關鍵概念組成的學習網(wǎng)絡,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主動性思維,關注內部衍生,重視“社會性”建構,構建學習的情景和活化學習的思維活動過程,激發(fā)學生自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在學習中構建新的知識,不斷實踐人們無限接近世界真相的認知活動。
科爾布循環(huán)學習理論是AAU模式的另一重要理論來源。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戴維·科爾布提出了循環(huán)學習理論,詳見圖1??茽柌颊J為經(jīng)驗學習主要包括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兩個層次。個人經(jīng)驗學習需要4個適應性學習階段,即具體經(jīng)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具體經(jīng)驗是讓學習者產生一種新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對已經(jīng)歷的新體驗加以反思并開展細節(jié)觀察;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進一步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并且使之內化為合乎邏輯的概念;主動實踐是學習者通過主動的行為驗證內化后的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實踐中去。個人學習的四個階段并非構成閉合的環(huán),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開放環(huán),主動實踐的成果可以演化為下一階段學習的具體經(jīng)驗,促進開始新的學習階段,形成螺旋錐式不斷上升的學習過程。集體學習是構成整體的個人學習的集合,包括產生、整合、解釋和行動4個方面,其中每個方面對應個人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但又不是簡單的對應。集體崇尚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反對把學習看作孤立和封閉的行為;倡導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溝通;重視學習者的相互啟發(fā)、分享知識。正因為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風格,才有了他們對某種事物看法的不同觀點,思想碰撞中“知識得以增長”。不同思想的“交換”使得每個學習者得到更多的思想。毋庸質疑,集體學習比個人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產和傳播。
丹麥奧爾堡大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科爾布學習環(huán)為理論基礎,發(fā)展了PBL教學的AAU模式,即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探索、分析和解決過程開展高等教育。AAU模式更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集體學習,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并促進了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的產生。AAU模式與丹麥其他高校相比,其在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果方面效果顯著,畢業(yè)生在丹麥企業(yè)的各項評估中被評為最有創(chuàng)新力、最能學以致用、最受雇主歡迎的員工,被證實為一種經(jīng)濟型的高等教育模式[9]。
2.2 AAU模式的5個層次
PBL的AAU模式從初級到高級可劃分為基于問題的認識論能力學習、基于問題的專業(yè)行動學習、基于問題的跨學科理解學習、基于問題的跨學科學習、基于問題的提高競爭力學習5個層次,這5個層次分別對應奧爾堡大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學習過程,即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從接受知識到創(chuàng)作知識的過程。模型的不同層次包含了對知識范圍、學習內容、問題場景、學生、導師和評估等幾方面的界定,詳見表1。
2.3 AAU模式的基本原則
PBL的AAU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下原則是保持AAU模式具有獨特魅力的源泉。
第一,問題導向性原則。無論理論上的問題還是實際的問題,均是指導學生學習過程的起點。問題也必須是真實的和基于科學的?!罢鎸嵭浴币馕吨搯栴}與學術界之外的相關性?!盎诳茖W”意味著該問題是可理解的,可以采用跨學科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
第二,基于項目組織創(chuàng)建學習框架原則。一個PBL項目代表了一個時限和針對性的過程,在過程中,問題可以被表達、分析和解決,從而產生有形的產品或者知識,但只有在問題的范圍內組織學習框架,才能保障問題被真實地反映、分析和解決。
第三,課程支持項目工作原則。為了確保學生在完成PBL項目中熟練使用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學生將參加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如講座、講習班、研討會和練習,以支持項目的最終完成。
第四,合作推動項目工作原則。PBL小組內組員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對于成功完成項目至關重要,小組合作包括知識共享、集體決策、學術討論、行動協(xié)調和相互批評反饋等,這是AAU模式中學生們必須充分掌握的原則。
第五,學生對自己學習成績負責原則。在課程的框架和目標范圍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項目的內容,從而確定其學習計劃的關鍵要素。同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有相當大的責任。學生應認真對待小組中的合作性學習,以及學習過程的組織、項目的過程和結果。如果不能認真對待學習中的一切過程,將有極大可能被項目組淘汰,那也意味著很難在其他項目組中被接納。
2.4 AAU模式優(yōu)勢
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PBL的AAU模式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放性思維,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AAU模式強調將學習與問題或者任務掛鉤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更加專注地投入于學習中。AAU模式強調設計復雜、真實、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將真實問題加載其中,并通過組員自主合作來探索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并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自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是問題與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完成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去發(fā)揮,大大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第二,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不斷增強。在AAU模式中,團隊合作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基本前提。組員通過組內分工與協(xié)作,開展針對所完成問題的分析討論,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子問題,分別學習和攻克各子問題,并在組內分享各自學習到的知識,通過不斷攻克子問題來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組員要保持高度的協(xié)作精神,需要積極溝通與讓步,學會犧牲與奉獻,這使得經(jīng)歷AAU模式的學生更加能夠充分保持高度合作的精神,這是現(xiàn)代化社會急需的人才。
第三,學生具備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AAU模式以實際問題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隱含在問題中的學科知識。這種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主查閱資料,與組員和導師交流,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自己的講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和遷移。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查閱資料能力、表達能力、知識建構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這些都是學生具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集中表現(xiàn)。
2.5 AAU模式課程設置
課程是AAU模式得以實現(xiàn)的載體,課程設置合理與否關系到大學是否能夠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奧爾堡大學實行3+2學制,即本科3年加研究生2年。一般情況下學生都選擇完成研究生學業(yè),多數(shù)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為5年左右。如前所述,AAU模式分為5個層次,基本對應完成研究生學位的5年學習時間,本科階段完成AAU模式的前3個階段即可。AAU每個學期課程設置也比較科學,每個學期學生需要完成30個學分,其中每學期需完成3門課的課堂學分(5分/門),共15學分。課堂學分基本在學期的前8~10周內完成;此外,每學期還需要完成15個學分的PBL學分,基本在每學期的9~18周完成,19~20周進行PBL項目評估。AAU模式的課程設置靈活,既滿足了學生在課堂集中學習的需求,又極大滿足了學生完成PBL項目的時間需求,這是AAU模式在奧爾堡大學得到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
2.6 AAU模式教學評價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是評價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AAU模式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過程性評價就是導師根據(jù)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分析報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和教學中的問題給出輔導意見并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通過后才能參加總結性評價。AAU模式的PBL項目不進行標準化期末考試,這是AAU模式評價與其它總結性評價的最大區(qū)別??偨Y性評價就是在課程完成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相當于期末考試。AAU模式的總結性評價一般由2~3位校內教師或者校外專家參與,期間要對每一位學生開展詳細的問詢,平均時長為40~50分鐘,問詢內容包括對項目知識的了解和對隱含知識的了解,最終通過每一位學生在問詢中的表現(xiàn)給出項目得分。雖然這種問詢式的總結性評價比較耗時,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但總體上得到奧爾堡大學教師的一致推崇和學生的一致認可。因為這種評級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最準確和最科學的判斷,并可以為學生指明下一步的學習方向。
3 AAU模式對我國高等教育啟示
AAU模式對我國的高等教育具有極強的啟示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我國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評價體系3個方面。
3.1 教學模式改革
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然主導著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但進入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不斷探索提升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慕課、微課、金課、項目導向式教學、線上教育等一系列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PBL的AAU模式是一種經(jīng)過多年實踐,且得到丹麥社會一致認可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可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進行推廣和嘗試,以提升我國大學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AAU模式中國化可以當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為契機,先期在部分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yè)采取PBL教學模式,如將人文地理專業(yè)、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機械制造、化學工程、印刷包裝等專業(yè)打造成PBL教學模式的試點。經(jīng)過4~5年的專業(yè)探索期,將PBL教學模式中國化的先進經(jīng)驗在本專業(yè)所屬學院以及全國范圍內的同專業(yè)進行推廣,進而推行學院規(guī)模的PBL教學實踐和在更大范圍內推行PBL專業(yè)教育。經(jīng)過5~10年的學院PBL教學探索,可以在部分條件成熟的高校采取全校PBL模式教育化,完成校級的PBL教育改革。經(jīng)過改革的教學模式應是以PBL教學模式為主導,融多種教學模式為一體的中國化的PBL教學模式。采取中國化PBL模式的高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缺點,大大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PBL教學模式改革對我國培養(yǎng)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
3.2 課程體系設置改革
AAU模式的特點是打破了傳統(tǒng)高等教育方式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課程體系,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能夠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課程體系。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摧毀工業(yè)化社會建立起來的沿用多年的傳統(tǒng)課程體系,部分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課程知識在學生畢業(yè)前就已經(jīng)成為舊知識,這導致了畢業(yè)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迅速下降。在未來我國推行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必須打破趨向僵化的傳統(tǒng)課程模式,引入PBL模式的課程體系,建立具有專業(yè)系統(tǒng)性、跨專業(yè)協(xié)作性、激發(fā)引導性、生產實踐性和知識建構性的課程體系,強化學生在課程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培養(yǎng)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如在某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中壓縮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課程,增加問題導向型課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依次提高問題的等級和領域范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等。從而使學生在PBL小組學習中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管理問題和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成長為綜合性科研和工程人才。
3.3 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一直以標準化的總結性評價(期末考試)為主,評價結果為考試成績,學生一般不會得到有關學習缺陷以及下一階段學習建議的反饋,造成學生無法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未來的學習改善,評價效能低下。我國的教學模式改革中可參照AAU模式,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過程性評價不是只關注學生學到的知識,而更多地關注學習過程。過程分析報告是過程性評價的主要依據(jù),教師和學生都能通過過程分析報告對每一階段教學和學習過程不斷進行反思,為下一階段的共同改善提升奠定基礎??偨Y性評價可在AAU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中國化,采取主客觀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客觀評價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主觀評價,主客觀結合評價過程能夠發(fā)現(xiàn)并反饋給學生一段時期內學習的弱點,以便在下一階段學習中及時改善。AAU模式的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教學評價體系,有利于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科學、準確和真實的評價,也有利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效果,應該在我國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中廣泛借鑒,并加以改造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SAVERY J R,DUFFY T M.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C]//WILSON B.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5:135-150.
2] BARROWS H 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1996(68):3-12.
3] BARROWS H S,TAMBLYN R M.Problem-based learning: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M].New York,NY: Springer,1980.
4] TORP L,SAGE? S.Problems as possibiliti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K-12 education[M].Alexandria,VA:ASCD,1998.
5] HMELO C E.Problem-based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early acquisition of cognitive skill in medicine[J].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8 (7):173-208.
6] 杜翔云, KOLMOS A, HOLGAARD J E. PBL:大學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29-35.
7] KOLMOS A, DAHMS M, DU X Y.Problem-based Learning[C]//UNESCO.Engineering:issu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UNESCO Report.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10:339-340.
8] DALE E.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3rd ed.)[M]. New York, NY: The Dryden Pres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69.
9] SCOTT B.Principles of problem and project based learning:the Aalborg PBL model[EB/OL].(2011-11-01)[2020-02-24].http://www.aau.dk/digital Assets/62/62747_pbl_aalborg_modellen.
Research on AAU teaching mode of Aalborg University, Denmark
XU Dong-ping,ZHAO Bo,YU Mi-mi,ZHANG Na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Shaanxi710048,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akes the PBL teaching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levels, basic principles, model advantages,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AAU model at the Aalborg University in Denmark.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e should actively learn from the advantages of the AAU model in three aspects: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and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This can help higher education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 and transform to an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universities education better realiz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PBL model; AAU model; Denmark; Aalborg University
[責任編輯 馬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