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 陳曦
小學階段是學生興趣培養(yǎng)和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因此,我校從一年級就引導學生折“小書”、做小書。通過持之以恒的堅持,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制作的“小書”越來越多,真正經歷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也有效落實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念。
整體布局不斷提升
在數學學科中“小書”的制作不拘泥于一種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多維度、立體化地將數學內容與各科之間進行重組和融合,并完成標題書寫與裝飾、繪制封面與底封、運用排版藝術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更提升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創(chuàng)新等綜合素質。
封面與底封的繪制 低年級學生在剛剛接觸“小書”時,設計的“小書”封面相對比較簡潔,有明確的主題,但字體設計感不強,布局合理性欠佳。而對于底封的設計,大部分低年級學生還難以兼顧到,“小書”作品中基本沒有底封。、隨著對“小書”了解和接觸的增多,學生創(chuàng)作的“小書”封面和封底的設計以及內容開始逐漸豐富。其中,精美的圖畫、藝術化的文字,仿佛帶我們走進了兒童的世界。
主題書寫與裝飾 主題是“小書”的核心,低年級學生對于主題還沒有太多、太深刻的概念,字體設計也比較隨意。但、隨著學生對主題認知的逐漸深入,學生開始重視主題書寫方面的設計,并通過加重色彩、選用美術字呈現等方式,透過主題給人以輕松活潑的感覺。此外,主題的裝飾也是學生非常關注的一部分,低年級學生能夠通過彩色和簡單圖形修飾主題。而隨著年級的升高、閱歷的豐富,學生更加追求通過主題裝飾帶來生動形象、優(yōu)美和諧的效果,他們會根據主題內容繪制簡要的圖畫說明或與主旨相關的符號。
排版藝術 排版布局是“小書”的骨架,數學學科的“小書”排版設計對于綜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架構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低年級學生在創(chuàng)作“小書”時,也會對內容分版塊,但每個版塊的呈現缺少色彩,版塊與版塊間缺少設計感。而中年級學生對排版的一致性,版塊中圖片圖形、線條線框、顏色色塊的運用和選擇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繪畫技能 繪畫是“小書”的調味劑,低年級學生在創(chuàng)作“小書”時也會通過繪制圖畫,增強“小書”的趣味性。三四年級的學生這方面則更加成熟、靈活。
內容不斷豐富
數學不是單純的數字、符號,也不只是枯燥的運算和解決問題,它源于生活,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靶睍寣W生與生活中的數學課堂產生更加緊密的聯系。
表達方式:單純圖片——圖文并茂 孩子的情感易于激發(fā)、易于顯露,他們也愿意主動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運用“小書”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在充滿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中進行多元表達,最終實現從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低年級的學生以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創(chuàng)作的“小書”大多是通過在紙張上涂涂畫畫的方式,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具體形象的圖畫表示出來。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逐漸開始能夠借助數學符號、數學圖形來表達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初步做到圖文結合,但表達方式仍然比較單一。到了中年級,“小書”的創(chuàng)作則激發(fā)了學生的體驗式表達,他們能夠圖文并茂、過程清晰地表達相關內容,甚至能通過多種方式來表達相同的知識。
知識系統性:碎片化——連貫性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知識的系統性和新舊知識的連貫性。低年級時,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已有的知識經驗較少,通過學生創(chuàng)作的“小書”作品能夠發(fā)現,他們掌握的知識是相對碎片化的,往往是想起什么就寫什么。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則能將碎片化的知識構建聯系,通過制作“小書”展現出知識之間的連續(xù)性,形成整體的知識脈絡。
能力不斷提升
創(chuàng)新能力:從單純模仿到自主創(chuàng)新 低年級階段,由于知識水平不足,學生創(chuàng)作“小書”的內容多半是以模仿為主。而隨著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增長,孩子們能夠自主梳理知識間的聯系,并總結方法;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創(chuàng)編題目,并獨立解決,他們時常會創(chuàng)作出不一樣的“小書”,令人眼前一亮。
思維能力:從單一思維到發(fā)散思維 “小書”在數學學科中的應用,有效幫助低年級學生克服思維惰性,他們對制作“小書”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伴隨著興趣的產生,孩子們對“小書”的認識逐漸深入,并產生了“求異”的思想,如會尋求多種方法去解決一道習題,這充分體現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提升。
實踐證明,在編制數學“小書”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在編制數學“小書”的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在反思學習過程,借助“小書”和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在編制數學“小書”的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積極地將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應用數學的實例創(chuàng)編進“小書”中,在學以致用的同時,全面提高了數學素養(yǎng)。同時,一個個“小書”作品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qū)教育研究和教師研修中心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