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靳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起開始編排閱讀策略單元,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從而扎實語文基本功,我們的閱讀教學提倡“從讀懂一段話開始”。因為中學段的閱讀策略教學是高學段閱讀整篇文章和整本書的基礎,而段又是篇的基礎。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在閱讀中注重以下三點,就可以真正讀懂一段話了。
抓住關鍵句,了解段落的意思
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學習了根據(jù)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知道了關鍵句可以起到直接點明、概括整段話主要內容的作用。同時,學生都知道關鍵句一般在段的開頭或結尾,但在閱讀過程中也會遇到其他情況,例如,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13課《花鐘》的第一段,中心句的位置就比較特殊?!磅r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龋晃妩c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下午五點,紫茉莉蘇醒過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閱讀完這段話后,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段的前兩句都是概括性的句子,并不好確定哪句是關鍵句,這時就要結合后面句子的內容進行判斷。后面的幾句都在介紹不同的時間段會有什么花開放,內容和第2句中“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意思是相聯(lián)系的,所以這一段的關鍵句并不是學生憑借以往經驗判斷出來的開頭第一句。
由此可見,在閱讀一段話時,抓住關鍵句就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而關鍵句可能在一段話的不同位置,在確定關鍵句時需要聯(lián)系整段的意思。
能夠分清一段話的層次
有時,作者為了把意思講明白,就要一句句連貫地說下來,每句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一段話中,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事先是經過周密思考的,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層次”。只有作者寫得層次分明,讀者讀起來才會感到條理清楚。以《花鐘》一文的第二段為例: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曇花的花瓣又大又嬌嫩,白天陽光強,氣溫高,空氣干燥,要是在白天開花,就有被灼傷的危險。深夜氣溫過低,開花也不適宜。長期以來,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到了那時,便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讀一聲)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這段共有6句話,第1句很明顯是這一段的關鍵句,可以提示后面的內容是在寫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2句寫出了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有密切關系;第3~5句列舉曇花的例子來具體說明植物開花和溫度、濕度、光照有關;第6句講了有的植物開花還和昆蟲活動的時間有關。通過分析每句話講了什么,再結合關鍵句將這段話的大意概括為“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和昆蟲活動時間有密切的關系”。
通過分析例文可以知道,要讀懂一段話,就要注意弄清楚這段話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逐句分析,弄明白作者是分哪幾層意思來說的,先說什么意思,再說什么意思,這樣才能理清它的層次結構,也可以將這段話的意思理解得更加全面具體。
學會基本的段的表達形式
作者為了把要說的意思表達清楚,常常選用他認為最恰當?shù)男问絹肀磉_。有的具體描述,有的舉例說明,還有的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這些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段的基本表達形式,我們就叫它“段式”。如《趙州橋》一課的第三段: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這段話就是使用了具體描述的表達形式。又如《海底世界》一文的第三段: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作免費的長途旅行。這段就是使用了舉例說明的表達方式。
除了上面兩種段的表達形式,有的段還會按照事物的發(fā)展順序和事情的經過順序來表達,比如《金色的草地》中: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一段就是按照草地顏色從早到晚變化的順序來寫的。
學生們了解了基本的段式后,在閱讀文章時也就更容易理清一段話的內容結構,也能在自己的習作中借鑒這些段式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使習作更加精彩。
劉勰的《文心雕龍》中講到“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段是篇的基礎,當學生掌握了讀懂一段話的方法,那么讀懂一篇文章也就不那么困難了。同時,學生還能在分析一段話、一篇文章意思的過程中吸取課文精華,借鑒課文的表達方法,從而強化語文學科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 北京市大興區(qū)魏善莊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