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1月,中共廣東區(qū)委作出“恢復武裝斗爭”的決定后,我和黃友、胡施、葉茵等人根據(jù)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接受了返回惠紫邊山區(qū)重建武裝的任務。1947年2月,在距白盆珠僅10公里的多祝河坑,正式成立了惠紫人民自衛(wèi)大隊。并以大隊名義貼出布告,號召群眾組織起來,實行武裝自衛(wèi),維護社會治安,反抗“三征”,反對內戰(zhàn),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暴政,實行和平民主?;葑先嗣褡孕l(wèi)大隊成立后,我們組成若干個武工隊,采取獨立活動,分散發(fā)展的方針,打擊國民黨鄉(xiāng)保政權和反動武裝,逐步擴大自己的隊伍和活動區(qū)域。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我們控制了多祝以北,藍塘以南以及松坑、安墩、新庵、雙金、高潭這塊縱橫百余里的山區(qū)。隨著隊伍的迅速發(fā)展壯大,給養(yǎng)成了突出問題。為了解決給養(yǎng)問題,當時,我們采取三條措施:
一是在多祝江建立稅站,公開收稅。當時設立稅站的有雙金、安墩、石坑、松坑、好義、多祝等地。雙金稅站由我大隊派出干部戰(zhàn)士6人,作為稅站骨干力量,共產黨員黃觀平為站長,楊振文為副站長。并由稅站負責在雙金一帶物色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以其補充稅站力量。經過培養(yǎng)和考察,挑選了賴潭球、賴流明、姚極順、陳娘娣、賴瑞粦等人參加稅站工作,分別設了龍頸、徑下、渡船頭等3個稅卡,對過往客商和船只公開征收過境稅。雙金稅站建立以后,為我軍籌集了大量資金和物資,為我軍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是懲罰地主惡霸和反動鄉(xiāng)保長,向他們攤派錢糧。我率領武工隊,在雙金一帶采取召集地主大戶開會,強行向他們攤派錢糧的辦法,為我軍籌集了大批糧食,有力地支援了我軍。白馬村地主李某玉抵制我軍攤派錢糧,我武工隊立即派出人員,在白馬農會的配合下,炸毀了李某玉的房子,既鼓舞了群眾,又震懾了頑固地主。
三是襲擊國民黨地稅倉。國民黨政府在雙金設有地稅倉一個,能儲稅谷4000擔。1947年5月7日夜,我率領武工隊16人,在當?shù)孛癖M織的協(xié)助下,圍攻雙金地稅倉。雙金國民黨鄉(xiāng)長賴少環(huán)懾于我軍的聲勢,不敢反抗,主動交出了地稅倉鑰匙,使我們不廢一槍一彈,順利攻下雙金地稅倉,出谷3000多擔。我們將這些稻谷分出一部分給當?shù)馗F苦農民,其余部分由雙金、共和、新和、沐化、橫江、白馬等村約1000多個青壯年,連夜運到我軍駐扎地。這次行動,既解決了當時部隊糧食問題,又救濟了當?shù)厝罕?,擴大了政治影響。
通過建立稅站和襲擊雙金地稅倉,雙金地區(qū)的群眾覺悟大大提高,靠攏我黨我軍的積極分子越來越多。這時,具體負責雙金一帶活動的共產黨員羅平、馬林木等人,發(fā)展了共和村的林亞泉、林亞仁、林春皇等3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上述3個同志在游擊隊黨組織的具體指導下,利用他們都是本地人的有利條件,深入農村,向群眾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宣傳革命道理,發(fā)動群眾起來參加革命。從此,雙金地區(qū)的群眾真正覺醒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派出羅平、馬林木、林強、溫少環(huán)、林俊如等同志分別下到各村,幫助各村建立農會組織和民兵組織。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fā)動,橫江、白馬、共和、雙金、新和、沐化等村同時建立了農會組織和民兵組織。
農會建立以后,我們依靠農會的量,發(fā)動群眾結合征糧開展減租減息的斗爭。我們規(guī)定:從每畝的糧食季單產中征收5%為公糧。自耕農自身負責交付。如屬佃耕田,則由地主負擔,從佃戶“二·五”減租中代繳。雙金距敵人據(jù)點多祝鎮(zhèn)僅8公里,開展征糧工作,隨時都有遭受敵人武裝襲擊的危險。為此,我們以新和村的阿婆田自然村為據(jù)點,采取白天或夜晚交替間歇出發(fā)到各自然村,與農會干部一起開展征糧工作。并以武裝連隊作嚴密戒備,在外緊內松的氣氛中,召開村民大會,開展征糧的政治宣傳和組織工作。龜縮在多祝圩內的敵人,摸不清我們的行動規(guī)律,不敢輕舉妄動,使征糧工作順利進行。1948年冬,全祝東區(qū)共征糧7000擔。
為了防備敵偽力量的侵襲,我們還發(fā)動雙金地區(qū)各個村建立民兵組織。由農會挑選思想好、覺悟高的青壯年,組成民兵隊。其時,橫江、共和、白馬、雙金、新和、沐化6個村都成立了由農會領導的民兵組織。我們給每個民兵隊配備了少量槍支,并由我們出面,向地主借槍。全雙金共借長槍18條,短槍7條,使每個民兵隊都擁有一定的武器裝備。民兵組織建立起來以后,主要任務是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協(xié)助游擊隊懲治土豪劣紳、惡霸地主和叛徒內奸。1948年,雙金稅站原副站長賴某明等人貪污稅款,叛變革命。雙金村民兵自衛(wèi)隊積極協(xié)助我武工隊圍殲賴某明等人,在民兵的配合下,終于處決了叛徒,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我部隊在雙金一帶活動期間,雙金各村群眾將我軍戰(zhàn)士視為子弟,在工作上,群眾不顧生命危險和敵人的威脅,掩護我部隊官兵開展工作,提供方便。在生活上,雙金人民群眾為我軍捐款捐糧。武工隊需要駐扎或休整時,各村群眾爭相提供房子、青菜等。軍民關系相當密切。各村農民在農會組織領導下,為我軍傳送情報信件,運送糧食物資。我稅站征集到的稅款和糧食等,全部都是雙金人民群眾負責送到我主力部隊主要根據(jù)地。我軍在擴軍時,雙金各村熱血青年踴躍報名參軍。1948前后,橫江村黃壽林、黃雨波、黃北永,共和村的姚帝水、姚極順、林佛玄,白馬村的楊亞新、楊亞年、房國華,雙金村的賴尚棟、賴潭球,新和村的賴娘帶、賴顯富、賴金旺,沐化村的賴忌成、姚北富、賴興發(fā)等30多人,先后入伍。這些同志入伍后,積極上進,英勇殺敵,為革命事業(yè)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有的還為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白馬村的楊亞新、楊亞年跟隨小分隊在飛鵝嘴稅站打稅時,遇土匪襲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他們兩人及其他4個同志慘遭殺害。賴興發(fā)在高潭合水壩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橫江村的黃北永在解放多祝時英勇犧牲,雙金村的賴尚棟眼睛負傷。共和村的林亞泉被反動惡霸林班火等人殺害。橫江村游擊隊戰(zhàn)士黃帝坤父親被國民黨軍隊捉到多祝殺害。類似上述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傊?,白盆珠鎮(zhèn)的人民群眾確實為祖國的解放事業(yè)出了力、流了血,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全國戰(zhàn)場捷報頻傳的形勢鼓舞下,惠紫區(qū)行政委員會于1948年冬著重抓政權建設,在惠東成立了多祝辦事處。多祝辦事處先后建立了多祝、安墩、新庵等10多個鄉(xiāng)政府。雙金地區(qū)屬新庵鄉(xiāng)人民政府轄區(qū)。不久,新庵鄉(xiāng)府派出干部劉滔、賴均等人,到雙金各地幫助建立村政權。由于游擊隊活動的影響和原來建立的農會組織,為建立村級政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48年冬至1949年春,橫江、共和、白馬、雙金、新和、沐化等村,相繼建立了村政權,選派了村長、副村長,配齊了民兵隊長、婦女隊長等機構和人員。從此,雙金地區(qū)人民在黨組織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投入了鞏固根據(jù)地、迎接全國解放的斗爭。
綜上所述,我惠紫人民自衛(wèi)大隊和東一支第四團在惠紫邊區(qū)開展革命活動過程中,白盆珠鎮(zhèn)人民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支持和配合我游擊隊,為發(fā)展和鞏固惠紫邊根據(jù)地,作出了出色的貢獻。(本文根據(jù)1992年10月高固口述歷史整理)
高固(1919—2006),惠陽淡水人。1938年10月參加東江抗日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2月,東江縱隊第七支隊在白花成立,任第一大隊大隊長。1947年2月,惠紫人民自衛(wèi)大隊成立,任大隊長。隨后率部東進,在石塘組建藍塘人民自衛(wèi)大隊。同年冬,開辟建立了惠紫邊區(qū)根據(jù)地。1949年1月,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成立,任第四團團長。1949年8月,任惠東縣人民政府第二任縣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惠陽縣副縣長等職。2006年7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