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在臨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比較常見,其屬于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導致該疾病的因素包括寄生蟲、病毒感染、亂用藥物、細菌以及不好的生活方式等,該疾病進一步發(fā)展便會成為肝衰竭,直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肝衰竭已經(jīng)屬于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1]。該疾病患者受到肝巨噬細胞以及肝實質(zhì)細胞壞死的影響,導致其免疫功能和個體凝血功能夠能等受到嚴重的損壞,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自動生化儀以及生化檢驗技術得到廣泛的運用,對免疫球蛋白的檢驗越來越方便,對肝疾病患者進行免疫球蛋白檢驗,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在臨床上,肝衰竭發(fā)病急,速度快、預后差,所以,對于肝衰竭患者而言,進行及時的診斷和精準地評估非常關鍵[2]。為進一步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在肝衰竭診斷中的價值,本研究選擇了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于本中心進行肝衰竭的患者30 例,以及同一時期到本中心進行體檢的健康者30 例進行分析對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本中心收治的30 例肝衰竭患者作為肝衰竭組(其中早、中、晚期各10 例),再選擇同期到本中心進行體檢的健康者30 例作為健康組。肝衰竭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35~70 歲,平均年齡(50.5±12.6)歲。健康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37~71 歲,平均年齡(52.5±1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經(jīng)本中心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診斷均屬于肝衰竭;②患者無其他嚴重的腫瘤疾?。虎刍颊邿o精神及交流障礙;④健康人群均無任何明顯疾??;⑤所有人均知情,且簽署知情權協(xié)議,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患者有肺臟、心臟等疾??;②患者存在肝性腦病史;③患者有嚴重的黃疸;④患者有嚴重的精神疾?。虎莼颊哂醒合到y(tǒng)類疾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2 ml,并置于生化管內(nèi),在2 h 之內(nèi)送檢。對送檢血液使用離心機(美國Becakman Microfuge 20)實施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3000 r/min,離心時間為15 min。經(jīng)處理之后取上清液,采用常溫保存,然后送檢。檢驗行免疫比濁法,使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Beckman Unicel Dxc800)進行免疫球蛋白檢驗,對標本中的IgA、IgG以及IgM 進行觀察,其中,免疫球蛋白的試劑盒來自上海羅氏有限公司。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標(IgA、IgG、IgM)以及肝衰竭組患者不同時期的免疫球蛋白指標。正常水平參考值:IgA:1~4 g/L;IgG:8~16 g/L;IgM:0.48~2.12 g/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 肝衰竭組患者的IgA、IgG 以及IgM 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g/L)
表1 兩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s,g/L)
注:與健康組比較,aP<0.05
2.2 肝衰竭組患者不同時期的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肝衰竭組患者早期的IgA 為(5.39±2.70)g/L,IgG 為(18.10±4.42)g/L,IgM 為(5.78±3.22)g/L;中 期IgA 為(12.29±4.49)g/L,IgG 為(26.77±5.88)g/L,IgM 為(7.58±2.30)g/L;晚期IgA 為(14.12±3.05)g/L,IgG 為(33.70±5.30)g/L,IgM 為(10.88±3.77)g/L。肝衰竭組患者不同時期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人體器官中,肝臟屬于重要器官之一,若肝細胞出現(xiàn)損害,對肝臟功能有直接的影響。在臨床上,肝衰竭比較常見,肝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凝血機制障礙、乏力、厭食、肝性腦病、腹水以及黃疸等。目前為止,醫(yī)學界對于肝衰竭相關發(fā)病機制并未達成共識,其可能和單一因素相關,也可能和多因素有關,有研究表示,藥物刺激、肝炎病毒以及肝毒物質(zhì)等可能是造成肝衰竭的關鍵原因[3]。現(xiàn)階段,對于肝衰竭的治療方式比較多,且有一定效果,但是,肝衰竭歲人體的損害較大,致死率較高,對于肝衰竭患者而言,其生存率和身體素質(zhì)以及病癥的發(fā)展有緊密聯(lián)系[4]。在臨床上,該疾病患者的肝細胞會有大量死亡,最后使患者的肝臟代謝發(fā)生紊亂,此時,體內(nèi)所生成的毒素會對肝細胞有更進一步的傷害,如此惡性循環(huán),是患者的病情嚴重[5]。
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和改變,使得肝衰竭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肝衰竭的診斷方式較為復雜,因此,需給患者實施血液學、免疫學、生化學以及影響學等檢驗,檢驗的過程比較復雜,并且所需時間長,很容易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所以,簡單有效的檢測方式非常必要[6]。在臨床上,凝血功能的檢測比較常用,但是,該檢驗的操作較為復雜,并且有創(chuàng)傷。有研究者表示,肝臟屬于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其有免疫防御、代謝、分泌、生物轉(zhuǎn)化以及解毒的功能,而肝衰竭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標會因為患者病癥嚴重而上升[7]。
此次研究中,肝衰竭組患者的IgA、IgG 以及IgM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果顯示,肝衰竭患者的IgA、IgG 以及IgM 指標出現(xiàn)上升,究其因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具備抗體構造及抗體活性,其主要由漿細胞生成,并分布于人體的血液及體液內(nèi),并且,IgG 屬于再次免疫應答關鍵抗體,有免疫的效應,其于血清中的含量較高。IgA 存在于人體的血清中,有分泌性上皮細胞釋放至分泌液內(nèi),其作用主要是局部抗感染。IgM 擁有強大的抗原結(jié)合力,其相對分子的質(zhì)量比較大。當前,臨床上已經(jīng)將免疫球蛋白檢驗運用在早期診斷、評價預后以及監(jiān)測病情。當肝炎患者發(fā)展成肝衰竭時,對人體的免疫功能有直接的影響,使得人體機制不能立即將腸道吸收抗原體以及自身抗體進行清除,并釋放出大量的抗體和抗原,導致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升高。所以,人體IgM、IgA 以及IgG 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此現(xiàn)象說明患者可能有免疫性或者代謝疾病。肝衰竭患者屬于全身代謝紊亂,該疾病患者的特征是血清免疫球上升。有研究者也對此進行研究表示,致使肝衰竭,對患者預后影響最大的因素即為IgA、IgM以及IgG 上升,對此,使用免疫球蛋白檢驗的方式,能夠為臨床診斷林工可靠的依據(jù),提升醫(yī)務人員的診斷正確率,便于后期的治療,應用價值高。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肝衰竭組患者不同時期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衰竭患者病癥的發(fā)展,其肝細胞的死亡量越來越多,造成Kupffer 的細胞功能消失,不能發(fā)揮其吞噬的作用,對機體的抗原能力有一定影響,使得IgA、IgG 以及IgM水平上升。由于病情加劇,導致患者的肝臟損傷進一步加劇,個體免疫能力受到損害,因此,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所以,依據(jù)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上升情況,能夠反映出患者的病癥嚴重與否。此結(jié)果和其他研究者的結(jié)果一致,有研究者也對肝衰竭患者不同時期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病時間越長,免疫蛋白上升水平越高,病癥越嚴重,該判斷可用作臨床診斷的依據(jù),便于醫(yī)務人員后期治療,對于患者而言,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肝臟的功能變化對血清免疫球蛋白有很大的影響,若人體的肝功能變?nèi)?其免疫蛋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相應地減弱,相較于健康人群而言,肝衰竭者的免疫球蛋白所呈趨勢為上升,并且,還會隨著患者疾病的發(fā)展,上升的趨勢更明顯,所以,對肝衰竭患者的診斷中,采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的方式,能夠給臨床醫(yī)生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jù),有助于其判斷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采取積極的治療,于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因此,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