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浪
近年來,廣西非常關注民族品牌的培育和發(fā)展。“三月三”等一系列重大節(jié)日活動的舉辦,表明全區(qū)人民正在齊心協(xié)力發(fā)展廣西人自己的民族文化活動。筆者在舞美設計實踐中,研究了舞美設計如何實現(xiàn)對民族文化,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表達方法,本文就演繹廣西民族文化的方法進行探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边@是我們國家新的時代主題。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新面貌,是大型晚會中恒久不變的主題。舞美設計師在設計中運用各種元素打造出的整體風格和面貌,必須能反映出新時代的主題。宏大、熱烈、祥和的整體氣氛,需要設計師通過舞臺結構、色彩、節(jié)奏等手段來充分體現(xiàn),這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有著絢麗多彩的文化和民族風情特色,舞美設計師在表達民族文化上,要在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中尋找靈感,在設計思維上與民族風情相融合。以筆者設計的第七屆“暢想民歌”大型音樂分享會為例,在活動中,廣西各地精選的原生態(tài)民歌作品薈萃一堂,同時展示多彩的風俗。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民族風情,設計師采用了木樓、窗格、稻草、芭蕉及各種本土農作物道具,與民族歌舞氛圍融為一體,還原了勞動中的民歌原生態(tài)場景,展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特點。(圖1)
圖1 第七屆“暢想民歌”大型音樂分享會舞美實景圖
廣西各族人民在數(shù)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其中誕生了最具文化特點的民族風物,如銅鼓、繡球、壯錦、苗繡及干欄式建筑等。這些民族風物具有美學上的特點,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舞美設計中如何將這些民族風物的特色元素巧妙地運用,是舞美設計師一項重要的課題,運用恰當可以呈現(xiàn)出高級的美術效果。以筆者設計的《2018壯族三月三·民歌嘉年華》舞臺為例,舞臺中心采用干欄式建筑中的壯族屋頂作為主背景,巧妙鑲嵌大屏幕,同時也是一組燈架。左右兩邊各有一個民族建筑風格的屋頂裝飾,也是逆光燈架,實現(xiàn)了置景與燈架、屏幕架的融合。舞臺右側有一棵大榕樹,舞臺周邊點綴竹林,再結合舞臺周邊的風雨橋、鼓樓、壯家木樓等建筑實景,在湖水的襯映下,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圖2)
圖2 《2018壯族三月三·民歌嘉年華》舞美現(xiàn)場效果
舞臺節(jié)目表演離不開舞美,這是因為豐富多彩的舞美設計能夠充分渲染舞臺的氛圍。演員的表演離不開環(huán)境,只有在合適的環(huán)境里表演才能達到最好的舞臺效果。這種表演環(huán)境的設計不能憑空想象,必須要與民族表演的形式和習慣相契合。設計師有的放矢,方能呈現(xiàn)出最佳節(jié)目效果。以筆者設計的《2017八桂嘉年華——風情三月三晚會》為例,舞臺上是一個山水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在干欄式建筑群的映襯下,廣西各族人民載歌載舞,開合有序。舞臺設計完全吻合了演員的陣型和行動軌跡,很好地體現(xiàn)出“三月三”這個盛大的民族節(jié)日氛圍。(圖3)
圖3 《2017八桂嘉年華——風情三月三晚會》電視播出畫面
廣西人杰地靈,山水秀美,廣西的山水風光具有起伏變化、奇異秀美的特點,在具有廣西民族文化特色的舞美設計中,設計師常運用一些曲線來做結構基線。以筆者設計的《2020“壯鄉(xiāng)春早”廣西春節(jié)晚會》為例,設計中的背景板是起伏的山形,而環(huán)繞舞臺的多級階梯,是梯田的象征。舞臺的地屏呈曲線結構,并采用反光材質,象征著河流的靈動,舞臺前端采用圓形為地臺結構,側面有民族紋樣,是銅鼓的象征。這種具有廣西特有風格的結構特點,可以增加晚會節(jié)目的辨識度,使整場晚會的氛圍充滿了詩歌一般的韻律。此外,設計師還可以提取民族文化中的造型符號作為舞臺結構,比如壯錦的錯位菱形、繡球的圓形多面體、鼓樓的四方梯形等,運用得當能起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圖4)
圖4 《2020“壯鄉(xiāng)春早”廣西春節(jié)晚會》舞臺設計圖
色彩是舞臺設計的關鍵表達,能夠渲染出舞臺的氛圍。廣西民族文化中的色彩既有絢麗多彩的一面,也有單純干凈的顏色符號,設計師在色彩的使用上空間較大。比如,壯錦圖案中往往可填充華美的色彩,通常采用玫紅、普蘭、藏青、鵝黃、翠綠等,這些色彩具有濃重的民族韻味,采用多色交融,可以很好地表達濃厚、熱烈的節(jié)日氣氛。而在某些具有意境的節(jié)目中,色彩又回歸到單純和簡約,如藍色代表靜謐,紅色代表奔放,綠色代表生命,黃色代表富貴,紫色代表神秘等。設計師還可以從民族色彩中直接提取一些顏色作為基本色,比如壯族常用的深藍,苗族常用的粉紫等,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搭配可以強化民族文化特征,使舞美更具代表性。
西南民族傳統(tǒng)裝飾紋樣形式多樣,意義深遠,民族性濃厚。廣西人民在長期生活中產生了諸多美麗的民族圖案,如壯錦圖案、銅鼓圖案、苗繡圖案以及各種民族服裝的圖案等,舞美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好這些元素,將為舞臺增添無窮的魅力。裝飾的語言表達形式是多樣的,除了保留傳統(tǒng),還可適當嘗試在原有造型基礎上對紋樣和圖案進行創(chuàng)新,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設計相結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對裝飾元素加以提煉、簡化,與新材料相結合的同時要注重環(huán)保,這樣才能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融會貫通。(圖5)
圖5 民族圖案在“壯鄉(xiāng)春早”廣西春晚中的運用
綜上所述,在舞美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需要理解弘揚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把握演繹民族文化的原則,掌握演繹民族文化的具體方法,做到融會貫通,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民族文化自信,助力實現(xiàn)“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