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中心,遼寧 瓦房店 116300)
圓錐滾子軸承內圈斷裂是失效的一種形式,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分為軸承本身加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鍛造裂紋、淬火裂紋等質量問題;軸承安裝拆卸過程中直接錘擊或過盈配合較緊導致軸承過載斷裂;在彎曲、拉伸、扭轉條件下,應力不斷超過疲勞強度極限產(chǎn)生的疲勞裂紋;與軸承套圈端面配合的零件之間發(fā)生滑動摩擦,在軸向力的作用下,摩擦及高熱導致軸承套圈端面產(chǎn)生熱裂等使用問題。
軸承安裝到試驗軸上準備試驗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套軸承內圈斷裂,將軸承進行拆套,通過斷口切樣,檢查斷口處,發(fā)現(xiàn)斷口起源于內圈大端面,斷口起源有氧化變色。
內圈斷裂狀態(tài)參見圖 1 和圖 2。
圖 2 內圈的斷口面
通過圖紙得知,該軸承的內圈材料為 GCr15,化學成分檢測見表 1。
表1 軸承內圈材料GCr15的化學成分檢測
化學成分檢驗符合 GB/T 18254-2016《高碳鉻軸承鋼》標準要求。
對軸承內圈材料進行了硬度檢驗,見表 2。
表2 軸承內圈材料硬度檢驗
硬度符合GB/T 34891-2017《滾動軸承 高碳鉻軸承鋼零件熱處理技術條件》標準要求。
軸承內圈材料的非金屬夾雜物檢驗結果見表 3。
表3 軸承內圈材料非金屬夾雜物檢驗
非金屬夾雜物符合 GB/T 34891-2017《滾動軸承 高碳鉻軸承鋼零件熱處理技術條件》標準要求。
軸承內圈材料的組織檢驗結果見表 4。
表4 軸承內圈材料的組織檢驗
內圈熱處理組織符合 GB/T 34891-2017《滾動軸承 高碳鉻軸承鋼零件熱處理技術條件》標準要求。
通過端面腐蝕,去除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腐蝕檢驗發(fā)現(xiàn)內圈大端面表面有裂紋,見圖 3。放大 50 倍,裂紋比較規(guī)整平滑,無明顯細尖端,斷面裂紋處有明顯脫碳現(xiàn)象,見圖 4。
圖 3 腐蝕檢驗內圈大端面
圖 4 斷面裂紋處的脫碳現(xiàn)象
32216 斷裂內圈的所有理化檢驗均為合格,原材料報告合格,考慮為生產(chǎn)過程中鍛造或熱處理中存在問題。
淬火冷卻過程中,只有當馬氏體轉變數(shù)量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裂紋才有可能形成。與此相對應的溫度,大約在 250℃ 以下。在這樣的低溫下,即使產(chǎn)生了裂紋,裂紋兩側也不會發(fā)生脫碳和出現(xiàn)明顯氧化。所以,有氧化脫碳現(xiàn)象的裂紋是非淬火裂紋。
經(jīng)追溯,32216 軸承套圈毛坯鍛造后,鍛件的始鍛溫度在 1 050~1 150℃,而終鍛溫度在800~1 050℃。32216 套圈屬于高碳鉻軸承鋼,終鍛后采用噴水以達到快速冷卻的目的,700℃以下進行緩冷。如果軸承套圈的停鍛溫度較高,冷卻時局部或全部碰到冷卻水而急冷,鍛件的局部表面冷卻過快,造成鍛件表面冷卻過程局部的應力過大,進而造成組織開裂,往往在表面產(chǎn)生裂紋,這樣的裂紋被稱為鍛造濕裂。鍛件在產(chǎn)生裂紋后,溫度還在 800℃ 以上,因氧氣沿縫隙進入造成裂紋兩側脫碳。組織為鐵素體,其形態(tài)特征是裂紋比較粗壯且一般呈多條形式存在,無明顯細尖端,比較圓鈍。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斷軸承失效原因為鍛造濕裂。
32216 軸承斷裂內圈經(jīng)檢驗化學成分、硬度、非金屬夾雜物、組織均符合相應標準要求。結合軸承損壞形貌分析,內圈斷口起源靠大端面處且較規(guī)整,斷口起源有氧化變色,并有表面脫碳現(xiàn)象,分析確定套圈鍛造過程中存在裂紋,即鍛造濕裂,后續(xù)加工過程未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軸承安裝到試驗軸時受力的作用,引起套圈斷裂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