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宇佳
賁友蘭
一座近2萬平方米的“魔方式”文化體驗平臺,集大型書城、教育培訓、科技體驗、紅色展覽、文化創(chuàng)業(yè)、品牌服務于一體的泛書房,由海安本土企業(yè)慧源集團傾力打造。董事長賁友蘭,從一名擺書攤的國企下崗女工到全省首家登陸新三板的民營實體書店掌舵人,她用人生追尋書店人的紅色夢。她說:“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閱讀需求,我希望以書為媒,讓三百六十行,行行進書房?!焙0彩谢墼醇瘓F泛書房的“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今年已接待參觀旅客2萬余人,在這里,我們可以品讀紅色文化,激揚愛國情懷,感受人文之美。
還未進展館,油墨香氣便撲鼻而來。“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紅色報紙展覽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是江蘇省首家紅色報刊主題展覽館,也是海安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亮點基地、黨史學習教育的新熱地。這里,歷史同萬千思緒召喚我們,宛如進入時光長廊,328份報紙鋪排展出,時間跨度近百年。
100年,是閃耀躍動的每一年。這些報紙在訴說故事,系統(tǒng)地展示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民族解放的奮斗歷程和共和國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共分為建黨篇、建軍篇、抗戰(zhàn)篇、解放篇、建國篇、成就篇六個篇章,從歷史縱深處回望過去,領略百年前那群人的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理想之美。
賁友蘭覺得,這樣的紅色報紙展館,不僅能讓參觀者從字里行間感受先輩們滿腔的革命熱情和非凡的改革魄力,還能教育年輕人珍惜當下,敢于擔當未來。館內(nèi)安排了講解員,結合報紙內(nèi)容,利用快閃、情景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現(xiàn)場表演。在抗戰(zhàn)篇章,國土淪陷、民族危亡的部分,安排詩朗誦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解放篇章,安排紅色歌曲《紅梅贊》的現(xiàn)場演唱。參觀者可通過打卡拍照、唱革命歌曲、講紅色故事、誦紅色詩歌、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感受百年大黨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
25年前,26歲的賁友蘭從國企文員的崗位上下崗,上有老下有小,手上捏著少得可憐的下崗安置費,她很迷茫,不知前路在哪里。因為從事過檔案工作,賁友蘭喜歡看書,于是在海安泰寧市場租了一間8平方米的小屋,開始從事圖書經(jīng)營,既出租,也出售。不久,小書店的生意就紅火起來,她擴大經(jīng)營,將書店取名叫“松竹蘭書行”,同時將教輔資料、兒童讀物、小百貨、文具、對聯(lián)等商品融入書店,打造自己的特色。松竹蘭書行很快經(jīng)營得有模有樣,深受大家歡迎,賁友蘭琢磨著要不要開一家大型綜合書城。
2005年4月23日,海安第一家大型民營綜合書城“慧源書城”開業(yè)了。在慧源書城里,從書吧到畫廊,甚至小小的指示牌,都傾注了賁友蘭的心血。沒有人知道,賁友蘭曾孤身去偏僻小村莊尋求合作,聲淚俱下地到出版社請求熟人支持,遭遇車禍縫了一百多針而險些放棄了熱愛的事業(yè)、開業(yè)前經(jīng)歷合伙人的撤資……所有困難終究沒能擋住她前進的腳步。
創(chuàng)新是書店營業(yè)生命中永遠的課題。為了優(yōu)化工作流程,賁友蘭帶領員工連續(xù)兩個月寫好工作日記,在數(shù)字中找規(guī)律、求突破。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后,根據(jù)慧源實情,她在企業(yè)中創(chuàng)造出了科學“井字形”管理模式,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讓慧源的管理綱舉目張,杜絕死角。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慧源書城于2015年成功申報省級“書城連鎖標準化服務試點”并于3年后高分通過驗收。
標準化建設的成功推行,讓慧源書城再攀高峰,2016年成功登陸新三板,成為江蘇省第一家登陸該板的民營實體書店。借著登陸新三板的東風,面向基層的慧源優(yōu)讀、慧時光書店先后誕生,慧源分別在海安、如東、如皋、泰興等地開設校園店、社區(qū)店近20家,將圖書發(fā)行服務深入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推進全民閱讀。海安這座城,因為閱讀而更具文化氣息?!耙驗槲乙恢庇袎粝?,泛書房是一個平臺,希望它能讓更多有緣、有夢想的人,在這里找到前行的方向?!?萬平方米的超大面積、移步換景的國際化設計、文教科技的沉浸式體驗和恢宏大氣的紅色報館,2018年4月,泛書房一經(jīng)面世便驚艷眾人,全面拉升了海安的文化標高。借助極富張力的文化平臺,泛書房內(nèi)又有了“城市會客廳”“慧源夜?!薄凹议L學吧”等品牌欄目,每周有各種文化、藝術沙龍輪番推出,作家、藝術家紛紛走進泛書房,泛書房已然成為城市文化客廳,承載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
賁友蘭常對慧源的員工說:“讀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社會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回饋讀者回報社會,也是慧源的責任所在?!边@些年,向學校、社會團體捐贈已成為慧源的常態(tài)。賁友蘭成立了“慧源春蕾班”,資助貧困兒童;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她為災區(qū)學生舉辦“書寫人生、快樂成長”的講座,準備學習用品和慧源購書卡。
賁友蘭很慶幸自己當年選擇了文化產(chǎn)業(yè),她說:“或許我只是一棵小草,但也要努力將自己長成幽蘭,讓幽香彌漫在書山的每一級臺階?!弊鳛楹0彩姓f(xié)常委,賁友蘭多年來熱切關注民生,在泛書房設下民意收集箱,先后寫下了《加強公眾視野中文化平臺的建設》《關于加快文化產(chǎn)業(yè)建設的建議》《關于規(guī)范、引導廣場娛樂健康有序發(fā)展的建議》《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等提案,為海安文化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這是毛澤東主辦的《湘江評論》,上面刊登著他撰寫的《民眾的大聯(lián)合》,這張報紙在中國新聞界地位很高,詮釋著人民群眾的無窮力量……”走進紅色報館,講解員的聲音在耳畔響起。聆聽紅色故事,讓每個人的靈魂都得到了凈化與提升。望著那從100余萬張報紙中精心挑選出來的400件展品,賁友蘭會心頭一熱,“作為書店人,如斯這般千萬好?!币患視晁休d的詩和遠方,就是對社會盡責任,這種紅色的力量、傳統(tǒng)的力量、發(fā)展歷程的力量,是需要每一個書店人去堅持傳播,每一位讀者去閱讀共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