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半野
黃銳,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最有聲望的藝術家之一,創(chuàng)作平面、立體、裝置作品及行為藝術,1979年最早公開發(fā)表了抽象作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世界各地發(fā)表作品,多與道家或是禪宗的空間思想有關。目前主要在北京生活及創(chuàng)作。后方為黃銳2021年創(chuàng)作的布面油畫,左圖《達摩面壁-南》,右圖《紫金頂習作》。
門框后方的畫作為黃銳2020年創(chuàng)作的丙烯顏色屏風《黑色的半月》,右側墻上為黃銳1983年創(chuàng)作的自畫像。
“星星美展”發(fā)起者,798的最早入駐者,“白云館”的主人,這些都是藝術家黃銳過往生活中的濃墨重彩。如今他搬到遠離喧囂的居所,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醉心于音樂和閱讀,既像主人、亦是客人,時時刻刻捕捉著生活的美感。
黃銳家里的很多家具,柜子、辦公桌,寫字臺、長椅都出自798工廠時期。黃銳想,攢著這批家具有朝一日或許能再捐獻回798形成一種紀念。
常見于上個世紀公共空間的雙人椅,黃銳將它們擺在家中,似一件穿越時空的藝術裝置。
推開藝術家黃銳家的大門,感覺像從北京的夏躍入了上海的秋。公館大宅似的室內結構和內飾,搭配紅棕色、看來已頗有年頭的老式桌椅、柜子,將窗外炙熱的空氣隔絕了幾分。“我可是一點兒都不‘南方,”黃銳幽默的談吐帶有明顯的北京口音,“還有人說我這像俄羅斯的‘達恰。北京、上海、俄羅斯……東西方元素,歪打正著,都可以有”。2019年,黃銳將環(huán)鐵藝術區(qū)內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個人工作室“白云館”捐獻成為公共藝術空間后,重新安頓在這處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房子有三層,面積較以前小多了,一層客廳、餐廳、廚房、茶室;二層主臥、客臥;三層工作室的布局也是現成的,黃銳搬進來時,只根據日常生活、創(chuàng)作,外加一些社交活動的需要,在細節(jié)上“憑感覺調配了一下?!薄叭绻屛襾碓O計肯定會更概念一點,就像白云館那樣。但現在,入境隨俗,不如跟著它的感覺和趨向走,既不當它的主人,也不當它的客人?!边@樣的狀態(tài),對黃銳來說落得輕松。比如,最近他在二樓靠里的圓廳借著斜陽讀書、寫點筆記;到了冬天,則喜歡在生了壁爐的一樓找個比較獨立的角落。“離人遠一點,但總的來說挺隨意的?!笨蛇@無形中增加了黃銳的工作量,當習慣性捕捉靈感的日常瞬間都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他只能笑著感嘆“,真是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工作”——生活就活成了藝術。
角落的墻上作品為黃銳1984年創(chuàng)作的《空間結構》;畫作前的裝置作品為黃銳2021年創(chuàng)作的《觀音-音》局部。
房子里有不少老家具從798工廠時期就跟著黃銳。早在2002年,他打頭入駐798廠區(qū),租下一個車間作為工作室,趕上2004年798騰退單位辦公室,又收購下一大批家具。黃銳有一種堅持,是“到哪我都要有自己的家具”。他回憶80年代在日本旅居,好不容易磨著房東租下一套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小樓,卻特意從中國運去一些老家具,八仙桌、官帽椅,擺在一層客廳用。說起緣由,他只是講述:“去喜愛藝術品的一些老朋友家里做客,他們之中有大正、昭和時期留過洋又回日本的,會把樓下的客廳做成西式的,樓上保持日式的。還認識一個京都國立博物館的資深顧問,永遠穿著大正時期的衣服。”自己是否從那些老派紳士處學到這種一絲不茍的身份認同,用身邊的物件標記著小我在大時代之中的遷移?黃銳只是用片刻停頓給出了開放性的答案。
他體驗過走得特別順的年代,組織“星星美展”得到爆發(fā)性的成功,成為先鋒藝術家的代表人物,生命的青春火花好像能與創(chuàng)作直接轉換;他接觸老子的《道德經》,在珍貴的懵懂狀態(tài)里卻能用線條在空間中展示哲思的形式。他也經歷了不怎么順的年代,在日本結束了自己的倉庫,毀掉了一批大尺幅作品,雖然事實上是因為超過運輸預算。但毀掉作品、毀掉自己的想法,或許還包括后來離開798、捐獻白云館,不斷地告別、重建,也都成為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黃銳分享,“時代造就一輩人,每個時代的藝術都在發(fā)現、提煉著‘接近完美的理想。我現在做的,不完全是當下的,但也不完全是屬于過去的?;蛟S可以說,我在按照傳統(tǒng)素材、經驗和表現手法來盡述當下。”他進入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階段,尋求一種“陰柔”的平衡:“年輕的時候,懵懂是動力,人到中年可能會失去,但我決定不要喪失這些東西。經歷過失敗,便讓我覺得失敗只是一個過程。比從前要沉著得多,甚至更有直覺,能夠控制著懵懂為自己服務。創(chuàng)作不再是高調、主題、力量型的,而像在影子里、記憶里,是被動的,但感受它的脈絡,又是‘靠譜的?!?/p>
黃銳會為創(chuàng)作記筆記,繪制大量手稿。不久前,北京文華東方酒店呈現的黃銳個展“紫金頂”就專門用走廊的一整面墻展示大作品成型前的四十多張線稿和草圖?!凹氈碌臏蕚涔ぷ骺磥硎菞l理化的,卻在即興的狀態(tài)下產生自然助力,并不會減少偶發(fā)的靈感。”家中餐廳的位置在一樓圓廳,音樂廳也設置在這,借由圓弧的墻面恰好形成完美的環(huán)繞立體聲。他在餐椅上正襟危坐,像授課般推薦貝利尼的作品:“歌劇寫得好的,第一要算天才莫扎特,第二就是貝利尼,你聽他為唱段做的設計,以柔克剛、舉重若輕?!睅滋烨?,Temple東景緣的創(chuàng)始人Juan還來這借住一晚,邊喝酒邊聊比利時鋼琴比賽的趣聞,對此,黃銳笑稱,“聽音樂、喝酒,潤物細無聲,就像水管一樣,得時常調一調。如果我連這些生活情調都沒有,Juan怎么會隔長不短來我這住一下呢?”
“無時無刻不在工作”讓黃銳的生活與藝術不分家,他最喜歡聽音樂,而且必須專注地聽,不讓音樂成為伴隨的背景音。
墻上畫作為黃銳1985年創(chuàng)作的《空間》;旁側雕塑為黃銳2012年創(chuàng)作的《ICU》
側雕塑為黃銳2012年創(chuàng)作的《ICU》。2.餐廳墻上的人物畫作為黃銳1981年創(chuàng)作的布面油畫《張國清像》。
樓梯間懸掛的布面油畫《石庭觀月-日本十大枯山水-9(桂離宮庭院)》由黃銳創(chuàng)作于2020年。
玄關墻上畫作為黃銳2020年創(chuàng)作的《黑月》系列布面油畫。
“ 那時他們把很多家具擺在要拆的樓前面,我就想收來自己用。有我們那個時代的記憶價值,也有一定美學價值?!?/blockquote>
臥室也是黃銳平時聽音樂的地方。唱片架上方墻上的畫作為黃銳創(chuàng)作于1983年的布面油畫《四合院的抽象》。
洗手間墻面懸掛的黃銳作品,左為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紙上水墨《無題》,右為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布面油畫《日暮》;前方擺放的《女像》裝置出自藝術家王克平。
畫框內為黃銳2006年的作品《女人》雕塑草圖;畫框下方為黃銳與深圳NoirStudio合作設計制作的“戀人系列之戀人椅”3D小樣
墻面上懸掛的畫作為黃銳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布面油畫《內城》。
“抽象的主題需要理性的智慧。我的理性就是對數學的敏感。在創(chuàng)作中,對空間的把控、比例上,我都會讓它變成數學?!?/blockquote>
平時,黃銳會在二樓靠里的圓廳閱讀、記筆記。近景左側墻面懸掛黃銳創(chuàng)作于1981年的布面油畫《待人之墻》。
院子里的噴泉雕塑名為《無題》,由黃銳創(chuàng)作于2018年。
猜你喜歡錢愛康 揚子江詩刊(2023年3期)2023-05-06 10:40:14一張油畫 小獼猴學習畫刊·下半月(2022年9期)2022-11-03 12:08:12王秋蓮 收藏與投資(2022年9期)2022-10-13 06:55:32詹克兢布面油畫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1年1期)2021-07-12 10:23:46藝事 揚子江詩刊(2021年4期)2021-07-08 06:13:48家具上的“神來之筆” 閱讀與作文(小學高年級版)(2020年12期)2020-12-23 04:34:37現代家具創(chuàng)新化研究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0油畫《塬下》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6期)2020-06-05 02:05:34油畫 小學科學(學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 07:11:38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現代裝飾(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