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亮,徐鳳娟,孫仲偉
(濟寧市中醫(yī)院推拿科,山東濟寧 272000)
近年來,膝關節(jié)病變患者數(shù)量逐漸增多,該病的主要發(fā)病原因包括體重增加、運動過度、膝關節(jié)老化等[1],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膝關節(jié)疼痛,多感不適,進行上樓、負重、下蹲等日常活動時疼痛加重,給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帶來極大困擾[2-3],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對于膝關節(jié)嚴重病變患者,需要采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進行治療,從而改善患者的關節(jié)畸形、疼痛等不良癥狀,恢復膝關節(jié)正常功能。但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治療時間較長,因此,尋找積極有效的術后康復治療方法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4]。 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 100 例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電針、推拿結合康復治療在患者術后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 例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手術指征;(2)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存在藥物過敏者;(3)存在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50 例。 對照組中,男 32 例,女 18 例;年齡 46~70 歲,平均年齡(59.63±6.24)歲。 研究組中,男 28 例,女 22 例;年齡 45~66歲,平均年齡(58.77±5.63)歲。 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包括:(1)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在術前、術中、術后通過講座等形式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知識教育,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并消除其對康復訓練的顧慮。(2)康復訓練:通過親身示范,耐心教授患者及家屬術后康復訓練動作,功能位固定患者膝關節(jié),取足高髖低位,逐漸加強訓練強度, 訓練患者的股四頭肌及腘繩肌,待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后,開展高抬腿訓練,在安全范圍內指導患者適當開展站立訓練,逐漸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療程為8 周。
1.2.2 研究組
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電針、推拿治療。(1)推拿療法:術后,幫助患者取膝關節(jié)功能位,對患者太沖、承山等穴進行按揉、點穴顫壓。 使用扌袞法依次推拿患者足底、足背、小腿、大腿,重復操作,直至皮膚泛紅、透熱,幫助患者盡量放松身體[5],2 次/d,15 min/次。 按揉患者伏兔穴、足三里穴,2 次/d,15 min/次。 根據(jù)每例患者的耐受程度及病情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推拿穴位,如阿是穴、陽陵泉穴、委陽穴、委中穴等。 (2)電針療法:選取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太沖、合谷等穴,合谷穴取健側,余穴取患側。 使用75%酒精對穴位及周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 由同一位醫(yī)師使用環(huán)球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針灸用品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202140022)1 寸(規(guī)格:0.30×25 mm)和 1.5 寸(規(guī)格:0.30×40 mm)對相應穴位進行直刺,并行捻轉法及提插法,得氣之后,連接電針治療儀 (河南省安陽市翔宇醫(y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型號:XYD-III 型,豫械注準 20152260115),選擇密波,根據(jù)患者的耐受程度適當調整波頻,留針時間為30 min,1 次/d。 療程為 8 周。
觀察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術前及術后2、4、8 周的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評分、治療前后 Barthel 指數(shù)評分。(1)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能夠正常生活,HSS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75%判定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能夠進行部分活動和工作,HSS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35%且<75%判定為有效;治療后,患者仍無法正常生活,HSS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35%判定為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采用膝關節(jié)HSS 評分標準評估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越好。(3)采用Barthel 指數(shù)評定量表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主要包括進食、如廁、平地行走、床椅轉移等項目,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患者術前的HS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研究組術后 2、4、8 周的 HSS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 2、4、8 周的 HSS 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 2、4、8 周的 HSS 評分對比[(),分]
組別 術前 術后2 周 術后 4 周 術后 8 周對照組(n=50)研究組(n=50)t 值P 值33.35±2.96 33.25±1.47 2.198 0.492 43.22±5.44 57.61±5.77 11.293 0.000 52.34±6.31 67.09±6.06 7.694 0.019 64.84±6.26 75.46±7.67 8.594 0.002
研究組治療后的進食、如廁、平地行走、床椅轉移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后 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治療后 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對比[(),分]
組別 進食 如廁 平地行走 床椅轉移對照組(n=50)研究組(n=50)t 值P 值5.34±1.24 8.27±1.67 7.567 0.019 5.86±0.86 8.76±1.85 5.497 0.033 8.65±1.38 11.54±2.65 8.663 0.002 7.28±1.46 12.48±1.49 6.497 0.024
膝關節(jié)病變是臨床常見疾病[6],患者常需要忍受長時間的反復疼痛,若不積極接受治療,病情會日益加重,導致患者日?;顒邮芟?,甚至會使其產生抑郁心理[7-8],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治療膝關節(jié)嚴重病變患者的主要方法是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因該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故術后休養(yǎng)及康復治療的時間普遍較長[9]。 傳統(tǒng)的康復治療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常因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導致整體效果欠佳。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預后情況主要依賴于術后康復訓練,根據(jù)患者自身病情及恢復情況制定合理的康復治療方案,指導患者在術后的各個恢復階段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10],并逐漸加強訓練強度,可顯著縮短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時間。
中醫(yī)推拿和電針療法應用于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具有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小、有效率高等特點[11],能有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且不良反應少,顯著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電針刺激患者梁丘、血海、三陰交、陽陵泉等穴位,能夠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jīng)絡,減少患者炎癥反應,同時擴張毛細血管,加快新陳代謝,達到補脾益腎、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中醫(yī)推拿療法主要是通過各種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作用于局部皮膚,達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的功效,促使經(jīng)絡氣血暢通,減少郁結[12]。 在該研究中,推拿患者的膝關節(jié)周圍肌群,如腘繩肌、股四頭肌等部位,尤其是出現(xiàn)筋肉痙攣、結節(jié)的局部,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加力,重點按壓太沖、承山等穴位[13]。 需要強調的是,推拿時不要過分加力,應仔細詢問患者的耐受情況,針對不同體質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按壓手法,實施個性化治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針與推拿療法聯(lián)合使用,可以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有效改善術后患者的下肢功能,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改善預后[14]。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9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2、4、8 周的HSS 評分及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電針、推拿結合康復治療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電針、推拿結合康復治療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