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毓圭
把黨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課程,是堅持研究生教育正確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現(xiàn)實需要。作為兼職導師,我談幾點體會。
第一,黨史是培養(yǎng)新人最好的教材。教育就是教書育人,就是培養(yǎng)有理想信念、堅定意志、高尚情操,熱愛并且愿意投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新人。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的歷史,是帶領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攻堅克難、付出巨大犧牲的歷史,是堅定信念、百折不撓、自我革命、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的歷史。黨史是奮斗之學、智慧之學、創(chuàng)造之學,把黨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課程,使青年一代感受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奮斗的價值、奉獻的價值,增強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思想自覺,以昂揚的姿態(tài)、樂觀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求真的態(tài)度,學習新知,探索未知,自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人類進步事業(yè)。
第二,黨史是研究生必備知識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學術人才成長成熟的重要標志,就是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即使不從事學術工作,作為實踐型的人才,作為合格的公民,也應當有自身的知識體系,只不過這個知識體系的層次和結構有所不同而已。這是因為,只有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才能有積極向上、達觀平和、樂于合作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和諧社會的必備條件。黨史是黨領導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史,是中國百年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倫理史、國際關系史的集中體現(xiàn)。把黨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課程,有助于引導研究生了解中華民族百年發(fā)展進程,形成以黨史為主線的社會發(fā)展各個領域的歷史知識,認識經濟發(fā)展與政治、社會、文化發(fā)展的互動關系,更深刻地把握經濟規(guī)律、財政規(guī)律、會計規(guī)律。
第三,黨史是正確地選擇研究對象最有力的向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找到真問題的能力。所謂真問題,就是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科技持續(xù)發(fā)展的各個領域的主要矛盾、重大矛盾。中國共產黨百年史,也是持續(xù)不斷地發(fā)現(xiàn)矛盾、抓主要矛盾、認識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戰(zhàn)略、配置資源、解決矛盾的歷史。解決了一個矛盾,還會出現(xiàn)新的矛盾。矛盾的產生、解決、再產生、再解決,就形成了歷史。在財政和會計領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財政與經濟的關系、財政體制、財政收支結構是歷史地形成的,也是不斷演變的。根據地就有財政與經濟的關系問題、財政體制問題和財政收支結構問題,“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毛澤東同志針對財政和經濟工作提出的;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是歷史地形成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黨對國有企業(yè)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會計管理體制和會計制度體系是歷史地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會計處是財政部最早設立的處室之一,機構職能幾經變化;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問題不是今天才有的,針對會計信息不實的問題,歷史上曾經多次調整監(jiān)管體制、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手段;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會計制度是跟蘇聯(lián)學的,計劃經濟當然必須有適合計劃經濟的會計制度,但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改革開放后搞市場經濟,當然要學習市場經濟會計制度,引入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經歷了國際借鑒和國際趨同兩個階段,又在國際趨同的基礎上轉化、深化、細化,達到反映經濟實質的目的。把黨史教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引導研究生了解歷史變遷,感悟時代變化,使研究生能夠從歷史進程角度看問題,循著矛盾運動的軌跡去認識和把握新的矛盾,從而正確地選擇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研究真問題。
第四,黨史教育是重要的方法論教育。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抽象分析法的核心命題。恩格斯說:“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經濟學、管理學也好,財政學、會計學也好,都是為了探索經濟生活的內在必然性。探索內在必然性,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找到起決定作用的基本元素。尋找這個基本元素,無疑應當分析文獻、搜集數據、整理案例、觀察現(xiàn)象,同時也需要了解歷史,尋找歷史的線索和源頭。這是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形態(tài)。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深刻性在于,現(xiàn)實是成熟的形態(tài),歷史是成熟的過程,是已經生長出成熟形態(tài)的基本元素,觀察歷史,有助于我們找到這個基本元素。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深刻性還在于,歷史與邏輯不是無差別的等同,邏輯反映歷史,是反映歷史發(fā)展本質的、主流的、必然的形態(tài),進而形成理論體系。
財政實踐、會計實踐服務于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洗禮,財政實踐、會計實踐無疑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但是,這個新的境界是以革命時期、建設時期的實踐為基礎和起點的,改革開放也是不斷深化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革命、建設和改革構成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連續(xù)的完整的圖景。把黨史教育融入研究生課程,指導研究生學習革命時期、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的財政史和會計史,使研究生學會把握歷史的源頭、循著歷史的進程探索財政實踐和會計實踐的現(xiàn)實必然性,在歷史與邏輯的結合上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財政規(guī)律和會計規(guī)律。
(作者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研究生課程教學推進會上的發(fā)言,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