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樂 楊素香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英語學習動機是指引發(fā)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yè)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方法,用問卷在問卷星上對來自河南理工大學207 個樣本進行施測。對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相關分析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英語學習動機相關顯著。回歸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各項變量對英語學習動機具有顯著預測作用。由此得知,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可以預測英語學習動機的強弱,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影響。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堅信自己的活動效能,會傾向于想象獲得成功的活動場面并體驗與活動有關的身體狀況的微妙變化,有助于支持并改善活動的行為執(zhí)行過程,從而增強自己的學習動機過程。這對于從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提升學習動機,進而影響英語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英語學習動機;影響
【作者簡介】王紫樂(1994.01-),女,河南上蔡人,閩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指導教師)楊素香,河南理工大學。
一、引言
1. 研究綜述。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在最初是由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此概念產(chǎn)生開始,它就成為心理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之后Bandura與其同事在大量的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對此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此后,自我效能感理論便誕生了。從該概念及其理論產(chǎn)生以來,所涉及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李亞云對自我效能感對人類行為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進行了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李亞云,2005):(1)決定人們在活動時對選擇行為和堅持性行為;(2)影響人們對所遇到的困難態(tài)度;(3)對個體新行為的形成與已形成行為的影響;(4)對個體在活動中的情緒的影響。邊玉芳在學業(yè)領域中的自我效能感進行了研究,認為學業(yè)效能感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所表現(xiàn)出的自我效能感。許多研究也表明,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生成就的重要因素??傊?,自此概念提出開始,國內(nèi)外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重點主要有其概念的形成機制、在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以及個體的行為影響機制的研究。
動機,是指能夠促使個體的行為朝著一定目標努力的心理傾向或內(nèi)在動機(彭聃齡,2012)。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的動機傾向朝著一定學習目標 (陳琦&劉儒德, 2007)。在學習動機方面的研究,國外目前研究的重點是以認知論為主的。例如,Nona Tollefson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動機理論來分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它可以加強學生完成與之相關的任務,并增加學生擴大努力的愿望(Nona Tollefson,1985)。1961年,Houle運用采訪大的方法對大學生學習動機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大學生的心理動機取向類型大致可以被歸納分為三種取向(Houle,1961):目標定向、活動導向、學習取向。而Wolters認為,動機和學習是具有因果的,它們是一種雙向的關系。而在國內(nèi)的研究中,學習動機主要集中在理論性質(zhì)的研究和實證性質(zhì)的研究這兩大類。在實證研究中,主要內(nèi)容是相關研究和干預研究。他們探討不同理論和觀念對認知動機學業(yè)成就和學習成績的影響,而干預研究則集中于學業(yè)成績和學習動機(劉瑛,2003),他們利用歸因訓練來提升中小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動機,并將其與學科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劉慧軍認為,目前我國對學習動機進行研究中,有兩個動機可行(劉惠軍,王斐等2004),其一是針對特定的人,目的是改變他們對個體的認識,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適應。
近十年來,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大學生是研究主體。從上述回顧中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的學者對學習動機影響因素有很多研究,但目前尚無人從自我效能的角度去分析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找出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的關系,并利用它來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自身效能感,從而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
2.研究意義。進入大學后,一些理工科學生在高中時已經(jīng)掌握了英語的基礎知識,但是他們?nèi)匀怀惺苤鴮W習英語的壓力,也面臨著學習英語的困難?;诖?,研究人員很少關注理工科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因此,關于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動機之間的關系的研究非常有限。如果經(jīng)過從小學到大學這么多年對英語的學習仍不盡如人意,這些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感到厭倦,他們在學習條件上有不同的特點。為了順利通過英語考試,理工科大學生會感到非常焦慮。因此,這往往會對他們的最終成就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如果給予足夠的鼓勵,那么這個特殊的群體就可以從他們的環(huán)境中獲益良多。因此,研究自我效能感對理工科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為教師提供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的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被試是河南理工大學的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調(diào)查的容量為207個樣本。由于這項研究是針對理工科專業(yè)的英語學習,所以研究對象是理工科專業(yè)的同學。
2.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為相關分析方法。首先,對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之后對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的各顯著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3.研究工具。在研究中使用問卷在問卷星上對被試進行研究,其中問卷來源于西南大學陽煬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所使用的問卷(陽煬,2013)。本研究問卷分為兩部分,分別是自我效能感測試和學習動機測試,每部分各8個問題。整個問卷共有16個問題。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是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4.數(shù)據(jù)收集。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法河南理工大學的理工科專業(yè)的在校生進行施測。調(diào)查的樣本數(shù)是207。問卷采用問卷星對被試進行問卷設置。學生完成問卷后,系統(tǒng)會自動采集數(shù)據(jù),樣本完成率為100%。
三、研究結果
1.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相關關系。在表1中,問題1-8用于測試自我效能感,問題9-16用于測試英語學習動機。問題1-8是A1 - A8,問題9-16是B1 - B8。當P<0.05表示相關結果的誤差在0.05以內(nèi)時,即95%準確率相關,且相關結果顯著。當P<0.01表示相關結果的誤差在0.01以內(nèi),即99%的準確率是相關的,相關結果顯著。由表1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各變量與英語學習動機各變量均顯著相關(P<0.01)。
從表1的相關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自我學習效能感的各個變量與學習動機都具有正向性相關(p<0.01)。這一結果顯示,與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同學相比,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同學,在進行英語學習時,自我效能感也會較低??梢姡晕倚芨袑W習動機有顯著影響。
2.自我效能感對英語學習動機的預測作用。
從表2回歸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以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學習動機為因變量,運用回歸模型進行分析時,自我效能感的各個變量對學習動機的R?均大于0.49,調(diào)整后的R?也均在0.47以上,對回歸模型進行檢驗的結果的F值均顯著,這說明回歸模型是有效的。
四、結論
從相關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很大。因此,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之間有顯著的相關聯(lián)系,這說明自我效能感和學習動機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相連的。這為下一步回歸分析提供了可能。根據(jù)相關分析,可以得出: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就越強。
根據(jù)上述分析,當以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學習動機是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的各種變量在英語學習動機的預測中起著顯著作用。由此可知,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可以預測出英語學習的動機強度,也可以預測出英語的強度。因此,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他們更傾向于把自己的學習與成功聯(lián)系在一起,并朝成功不斷地努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會預想自己成功的場景,并把這種成功的場景成為促使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動力,動機更強,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自我效能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從自身效能的角度看,通過增強自身效能和學習動機,可以促進英語的學習。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自信度越高,對學習的投入也就越大,學習自信度就越高。由于自我效能感是一個人的主觀狀態(tài)的體現(xiàn),而學習動機可分為內(nèi)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兩種,因此人們通常更容易對自己的主觀狀態(tài)有所把握。所以,要提高英語的學習,我們必須從主觀的狀態(tài)來把握。換而言之,我們可以增強自身的效能感,從而增加英語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提高英語學習的目的。
五、教學啟示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教師在提高個體的英語學習成績時,不能僅僅考慮的學習動機,因為有的個體本身就對英語的學習沒有任何動機,這時候我們就不可避免地考慮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當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較高,只有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并有很大的希望成功時,這時候他的學習動機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因此,我們可以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我們在設立學習目標和學習認為時,不能脫離學生的能力范圍,并讓全體學生體會不斷探索并能成功的快樂。例如,當學生練習英語聽寫、和糾正錯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認真挑選這些語言學習材料,很容易或許能接近每個學生英語實際水平,給他們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必要性的提示,給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學習需要。
2.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歸因傾向,并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引導,以形成正確的歸因。例如,在完成了聽寫、造句和糾錯的練習之后,教師應及時向?qū)W生提出反饋,肯定他們的進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發(fā)現(xiàn)有同學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的不足是因為自己笨,永遠不會成功,這時候教師要對他們的歸因方式進行引導,要讓他們意識到,一時的失敗并不是他們的能力不足所引起的。因為長期的歸因不當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這樣便很難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
3.善于利用成功的案例使學生認為他們可以做到,相同水平的的成功案例更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共鳴。例如,當一個以往在英語學習方面并不突出的同學,在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之后成為英語的尖子生。這很容易讓學生意識到,起初英語不好的人同樣也可以取得成功,他們也更愿意更容易去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動機。
4.教師對學生應該充滿積極期望。積極期待是指學生在實際能力的基礎上,同時以發(fā)展為重點的期望。當教師認為學生具有潛力,學生的自我效應感和學習動機的增加就會變得更強。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水平將提高,學習興趣也會相應地增加。
參考文獻:
[1]Bandura, Albert.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social Cognitive Theory[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6.
[2]Houle C O. The Inquiring Mind[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1.
[3]Nona Tollefson. Classroom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Heroes of Motivatio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5(12):245-246.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5]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劉惠軍,王斐.1994-2002國內(nèi)學習動機研究狀況分析[J].教育探索,2004(12):106-107.
[7]劉瑛.小學生喜好的外在獎賞及其運用[J].應用心理學,2003 (9):33-37.
[8]李亞云.高三學習策略、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高考成績關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
[9]陽煬.高三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分[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