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嬌
摘? 要:目的? 探討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對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方法? 對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江陰市中醫(yī)肝膽醫(yī)院進行治療的60例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表法按1∶1比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30例,對照組采取紅外線穴位照射治療,觀察組采取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中醫(yī)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對于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具有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紅外線穴位照射;胃腸膏外敷;肝郁脾虛型
中圖分類號:R24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7-0015-02
腸易激綜合征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中醫(yī)認為,該病的患者通常伴有腹痛、腹瀉和大便清稀等癥狀,本病的患病人群較多,而且發(fā)病率較高,癥狀會長期存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法可以對該疾病的治療起到良好效果,紅外線可以促進血管擴張,中藥外敷可以使藥物直達患者的經絡和臟腑?,F對江陰市中醫(yī)肝膽醫(yī)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結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陰市中醫(yī)肝膽醫(yī)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進行研究分析。診斷標準:參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2017年發(fā)布的《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及《中醫(yī)內科學》[2]進行辨病辨證。采用隨機數表法按1∶1比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在23~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15±10.31)歲,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1.92±0.31)年。觀察組男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25~76歲,平均年齡為(43.15±8.65)歲,病程 0.5~4.0年,平均病程(2.03±0.39)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3];②本次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其家屬都對本次研究的意義有一定了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的基本資料缺失;②患者具有認知性問題;③患者具有肝功能障礙;④患者對本次研究的治療方式過敏。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紅外線穴位照射的方式,讓患者采取仰臥位,將紅外線照射儀器調試好以后,讓其擺成合適的角度進行預熱,將紅外線照射在患者的腸胃部,垂直照射30 min,當患者感覺到溫熱以后,方可停止。照射2次/d,20 min/次。
觀察組是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治療。首先讓患者采取仰臥位,清潔患者治療處的皮膚。其次要根據一定的比例調出胃腸膏,該方為江蘇省名中醫(yī)鄒逸天自擬,其主要成分為:當歸10 g、白芷10 g、烏藥8 g、香附8 g和木香6 g。操作使用時取適量膏藥將其溶于75%酒精中調化制成藥液,制成的藥液中要適當加用中藥粉末,屬夾寒者加干姜粉;屬夾熱者加焦梔子粉;兼脹者加萊菔子粉;兼痛者加徐長卿粉。
操作者將10 cm×10 cm×0.2 cm的無菌紗布墊放于藥液中浸濕,微擰干后放于治療部位,對于腸易激綜合征證屬肝郁脾虛型的患者的治療,常以神闕穴和中脘穴為主。將紅外線理療燈(型號YSHT-IIA)放于治療穴位上方進行照射治療,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出發(fā)選擇照射的距離。每2天進行1次治療,治療20~30 min/次。14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①痊愈:腸易激病癥都消失。②顯效:主要病癥和體征獲得明顯改善。③有效:主要病癥獲得明顯好轉④無效:患者的臨床病癥和生命體征沒有明顯改善,有的患者病情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具體包括癥狀緩解時間、中醫(yī)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SPSS20.0處理軟件作為處理此次研究中數據的主要方法,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檢驗結果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中醫(yī)癥狀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都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法是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方法的繼承和發(fā)展,其讓中藥的給藥途徑更加有效[4]。它主要就是通過紅外線理療燈產生溫熱的效應,進而讓患者腹部的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促進血液流通和新陳代謝,讓藥物的吸收更加有效,直接通過經絡達到內臟。該給藥方法結合中醫(yī)辨證施治進行治療,實踐證明對腸易激綜合征癥狀改善有效。近十余年來國內外臨床研究都證實了外治法對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有良好的效果[5]。筆者長期跟隨江蘇名老中醫(yī)(藥)專家鄒逸天從事中醫(yī)內病外治臨床工作,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鄒老自擬的胃腸膏協(xié)定方單純外敷對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有一定療效,但是距離預期的效果還有一定差異,究其根本是因為藥物滲透不佳,所以利用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對腸易激綜合征進行治療。該方法可以有效防止腸胃外靜脈注射治療的危險,還能避免藥物在口服時吸收不佳的情況,讓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更加有效,讓患者的治療更加簡單。需要格外注意的是:①如果冬季使用該方法要注意保暖,藥液需加溫至40 ℃~50 ℃。②注意紅外線理療燈的距離,防止燙傷。③施治部位有皮膚潰破處謹慎使用,對此藥液過敏者停用。④囑咐患者適當活動,注意清淡飲食。
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咴诮涍^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治療后,患者的腸胃功能明顯改善,可以有效實現腸易激疾病的恢復,該治療方式值得應用。
綜上所述,紅外線穴位照射聯合胃腸膏外敷對于肝郁脾虛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和腸胃功能恢復具有明顯的效果,患者的生活質量會隨著治療方式的改變逐漸顯現,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彭玉霞.中藥封包聯合紅外線照射和穴位注射對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觀察[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9,32(8):1144-1145.
[2]葛婭琳,史瑩,王建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脾虛濕阻型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20,55(3):204.
[3]姜燕芳.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紅外線燈照射干預脾胃虛寒胃脘痛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7,31(8):75-77.
[4]方大正,侯紀玲.穴位紅外線照射治療EN相關性腹瀉的臨床研究[J].飲食保健,2019,6(15):86-87.
[5]甘譜琴,王亞瑜,潘琦,等.脾胃培元散穴位貼敷配合紅外線燈照射治療胃脘痛35例療效及護理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6,20(7):1412-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