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讀者問我們:為什么你們的筆記本評測周期比較長?這是因為我們希望充分了解每臺筆記本,把它的好與不好,都充分呈現(xiàn)給大家,所以周期會更長。如果各位仔細看我們的評測,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通常都會有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知識點或問題披露。而這些點中的任意一個,都是你看十年“套路評測”了解不到的。這里我們就隨便先聊幾個:
很多人以考機功率來衡量應用表現(xiàn),這不完全對。比如,有些i7 11800H機型,單考處理器,穩(wěn)定狀態(tài)只有55W,跑不到太高的全核頻率。但在實際應用中,它卻能以72W/4.19GHz的最高全核睿頻持續(xù)運行幾十分鐘,而且最后成績往往還勝過那種爆發(fā)功率有近百W的機型。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考機的負載類型和實際應用的負載類型不同,所以功率和頻率的對應關系也不同,一個常見現(xiàn)象就是:考機時,某處理器功率50W,對應著全核3.2GHz,但可能實際應用時,同樣是50W,卻對應著3.7GHz的全核頻率。
很多人以雙考功率的高低來判斷實際游戲表現(xiàn),這也是不對的。比如:某游戲本,雙考穩(wěn)定后,處理器45W+顯卡115W,那么它的應用表現(xiàn)肯定是不及雙考55W+115W的咯?未必!因為實際游戲中,即便是很多大型3D游戲,處理器全核占用率也就30%~50%,所以大部分機型的處理器實際運行頻率都很高,游戲差異微乎其微——甚至還可能會因為內(nèi)存延遲的差異,導致45W+115W的機型游戲幀速更高。
大部分“老鳥”知道Type-C接口有5Gbps帶寬(USB3.0)、10Gbps帶寬(USB3.1)、40Gbps帶寬(雷電3、雷電4)的區(qū)別。但可能不知道還有20Gbps的類型——半速雷電,或是USB3.2 Gen2×2。而實際上,絕大部分雷電可以支持的應用和擴展,在不進行疊加時,10Gbps的USB3.1和20Gbps的USB3.2 Gen2×2也都能應對。
你可能以為USB Type-C類型相同,性能也就相同,錯了。Type-C的名堂太多了。比如,有些Type-C口雖可以充電,但充電功率各不相同,比如有些最高只有45W,有些則可達到100W。另外,有些Type-C口無法順利接駁兩臺顯示器,或者是接不了4K顯示器(會花屏);但有DP字樣的則沒有問題。而同樣是10Gbps的USB Type-C口,不同機型上也有可能存在速度差異,用高速的PCIe總線SSD移動硬盤接上去,有些讀寫速度可達780MB/s~800MB/s,有些最高只有650MB/s左右。
做視頻剪輯和視頻特效的本本,顯卡功率、處理器功率、內(nèi)存容量、SSD速度,哪些因素更為重要?答案是:處理器功率(頻率)和內(nèi)存容量(越大越好)。顯卡只要規(guī)格不差就可以,功率低點沒關系。SSD只要是PCIe總線的,速度不太拉胯即可。
同樣的全金屬機身筆記本,同樣是WiFi6無線網(wǎng)卡,有些WiFi信號很差(畢竟金屬外殼對WiFi無線信號的屏蔽性很強),有些卻很好,為什么呢?因為天線的布局和設計很考究,以后我們會為大家慢慢解讀這個知識點。
第11代酷睿平臺和銳龍5000平臺機型,個別機型的Type-C口有些問題,比如連接移動硬盤后,過段時間會莫名其妙斷線,能夠訪問文件夾和文件名,但無法打開文件,只能重新插接。還有個別機型,如惠普的暗影7,我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所有USB大口和USB Type-C口在第一次冷啟動后無法識別任何USB設備,需要再啟動一次才能解決。我們分析后續(xù)BIOS升級“也許能夠解決問題”。
有些金屬本,用一天,外殼就浸油漬了,再也弄不干凈了,上風油精都沒用(對了,很多人還不知道風油精是強力去污劑吧),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有些金屬本上的油漬就能被輕松擦掉呢?因為同為金屬外殼,材質(zhì)類型和密度不同!
筆記本C面溫度高負載時46℃~54℃,這很糟糕對吧。但我告訴你有個別筆記本的C面有如此高溫時,手摸上去竟然沒有太多熱感,很神奇吧!現(xiàn)在的材質(zhì)工藝進步很大,還真有些神奇的事情顯現(xiàn)!
OK,這次先聊到這里。要學知識,了解產(chǎn)品的真正優(yōu)劣,還是要多看購機幫你評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