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 杰
當人們興高采烈地查看照片時,常常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明明“顏值在線”的自己,在照片中卻看著特別別扭,甚至有點“丑”。這是為何?
一方面,從成像原理來看,相比照片,鏡子中的影像在清晰度上最接近人眼中的成像,這會讓人感覺鏡子中的自己更好看。另一方面,人之所以會偏愛鏡中的自己,主要原因是“日久生情”。也就是說,人們由于習慣了照鏡子,所以幾乎能下意識地調整自己與鏡子間的角度和距離,從而使鏡子中的自己達到最佳成像效果。
社會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反復接觸新異刺激(無論是無意義的音節(jié)、漢字、音樂片段,還是人的面孔),能夠提高人們對它們的喜歡程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因此。盡管鏡子中的影像其實是左右顛倒的,但不斷地照鏡子就會讓我們的大腦“誤以為”那就是真實的自己,以至于再看自己的照片時,會不由自主地將腦中的自己與照片中的自己進行對比。這種差異,會讓我們內心產生一種失調感。
而這種感覺,身邊人則不會有,因為他們看到的照片中的我們,與平時他們眼中的我們是一致的。不過,如果你經常拍照,經常看自己的照片,不斷在大腦里對自己的照片進行“曝光”,那么,這種陌生感就會逐漸消失,你甚至會發(fā)現(xiàn)照片中自己的魅力所在。有時候,可能有人會說:“你真人看起來比照片還漂亮。”聽者可能覺得這是恭維,不會當真,但其實這或許是真心話,因為人們更喜歡動態(tài)形象,而非靜態(tài)形象。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凍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