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就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里不富裕?”有人覺得不應該,因為這是成年人應該承受的問題,不應該讓孩子來面對;也有人覺得應該告訴孩子,窮養(yǎng)、富養(yǎng)不如早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
面對這個問題,我的選擇是實事求是。而我一直津津樂道自己的兩條育兒“心經”:一是培養(yǎng)孩子喜歡體育運動;第二是在“錢”上選擇信任孩子。
記得上大學時,兒子就在咸魚把自己的電子琴、吉他、相機以及球鞋賣了,寒暑假積極主動找公司打工實習,業(yè)余時間還給考研學生講課……生活上比較節(jié)儉,買東西講究性價比,審美品位也還不錯。如今,他雖然還在讀研,但存款已有十多萬元。
那天和兒子聊到畢業(yè)后找工作時,我隨口說:“你一畢業(yè)可能就是我們家掙錢最多的人?!眱鹤宇^也不抬地說:“你還好意思說?!蔽耶斎什蛔尩溃骸坝猩恫缓靡馑嫉?? 當初不是我拼死拼活從新疆考到北京,你能在北京生活嗎?”一劍封喉,不卑不亢。
所以,當孩子問到關于金錢和財富問題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不回避,實事求是。因為接受現實,也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青少年財商教育也叫“財經素養(yǎng)教育”,是21世紀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財經素養(yǎng)教育”中,怎樣花錢以及如何管理錢是基礎內容,而教會孩子在生活中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管理時間以及感受生活之美,才是更深層的意義。
其實,和孩子談“錢”也就是在談價值觀、世界觀。一個人從小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和習慣,往往反映出他成人后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幸福與否。財商教育,有利于樹立孩子合理的消費觀,提升他們對金錢的把控能力,理解“財富”的真正含義,從而給孩子帶來篤實的安全感,讓他們有做出選擇、承擔風險的能力與勇氣。
在我看來,“財富”中的“財”指金錢的數字,而“富”更多是個人體驗,比如金錢之外的時間、精力、重要的人際關系以及幸福感等稀缺資源。
毋庸置疑,財商教育最重要的陣地是家庭,家長要教會孩子合理用錢、努力掙錢,讓他們知道金錢可以帶給個人和家庭幸福,同時也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家長更要以身作則,教孩子有效利用時間,讓他們懂得:充足睡眠、合理飲食、規(guī)律運動等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人生的財富。
(摘自《中國婦女報》 胡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