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華
語文高考中,古詩鑒賞題歷來被看成是難題。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考生讀不懂詩歌文本。因為讀不懂,所以也就很難準確理解詩意并進入詩歌的語境;而要準確解題,還需要理清詩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把握詩歌的情感、技巧等等,對許多考生來說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因此,我們認為,明理“詩家語”,方能解題中之“三昧”。突破理解詩歌的語言障礙,是答好古詩鑒賞題的基礎(chǔ)與前提?!霸娂艺Z”一說,據(jù)史料記載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提出來的,它指的是古典詩詞獨特的言說方式,關(guān)涉到古詩詞遣詞造句的獨特詞法、句法、章法,以及相關(guān)的邏輯、修辭、技法和文化、文學常識等。
本文擬以2020年高考古詩鑒賞真題為例,談?wù)劇霸娂艺Z”(重點談詞法和章法)對解答詩歌鑒賞題的作用,希望能對新一屆的考生有所幫助。
一、把握詞法
古詩的詞法層面,主要包括一些特殊的古漢語用詞(包括實詞和虛詞)、一般古漢語詞語的特殊含義、指代含義及詞性活用等。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選的是晚唐詩人陸龜蒙寫給友人皮日休的交游酬唱的詩作《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襲美”是皮日休的字)。考題的第14題是單選題,所設(shè)計的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為A項。這一項說:“作者寫作此詩之時,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閉門謝客,與外界不通音訊?!迸袛啻隧椀恼`,關(guān)鍵是準確把握詩題中“奉和”與“見寄”兩個詞語的含義。唐朝的時候,詩人通過寄送詩詞來完成酬唱的情況比較多,類似現(xiàn)在的筆友,因而也就有了“奉和體”“酬唱體”的詩歌?!耙娂摹保耙姟庇迷趧釉~“寄”的前面,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可翻譯成“寄給我”。“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是說皮日休抱病在家,閉門謝客,但是他曾贈給陸龜蒙一首詩,陸龜蒙復信回贈了一首詩(即為考題所選之詩)以示酬答,用的還是跟皮日休的詩一樣的韻(即所謂“次韻”)。由此可見,說皮日休患病期間“與外界不通音訊”顯然是錯誤的。其實詩題中出現(xiàn)的這些詞語在我們的初高中教材中都曾出現(xiàn)過,如“見寄”之“見”,與“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等句中的“見”字的用法、意義都相同。此外,還有大家熟悉的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等,也都是詩題中用法相同的“見”字。筆者不禁要為這道題的設(shè)計叫好:既考查了對常用古漢語詞語的理解,又很好地與教材相勾連,還巧妙地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識——原來文化常識還可以這樣考,實在高妙!
再看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試題(新高考全國Ⅰ卷)的詩歌鑒賞題: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①,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②春。
為于耆舊內(nèi)③,試覓姓龐人④。
【注】①把:握,執(zhí)。②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簡單交代了兵荒馬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年老多病的艱難境況。
B.雖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但面對離別,詩人還是感到心驚神傷。
C.詩人請鄭煉在襄陽尋訪龐德公那樣的高士,表達了對先賢的仰慕之意。
D.全詩情感表達含蓄蘊藉,格律謹嚴,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杜甫詩的風格。
該題答案為B。準確答題,關(guān)鍵是對“念此別驚神”一句中的指示詞“此”要有正確的理解。關(guān)聯(lián)上下句來看,“此”最為主要的指代內(nèi)容,是在“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的背景下,“我”(杜甫)本是“把君詩過日”的,也就是靠每天把玩鄭煉的詩作來度過難捱的時光;而今鄭煉將與“我”分別前往襄陽,連素日的這一點精神安慰也將不復存在。想到這一點,分別之時“我”怎能不格外黯然神傷!而選項B的表述故意將“把君詩過日”曲解為“日后仍有朋友的詩篇陪伴”;“過日”乃“度日”,與“日后”毫無關(guān)涉,B項自然就是“不正確的一項”了。
二、懂得章法
古典詩歌短小精悍,言簡意遠,特別講究章法布局。章法雖然不是一成不變的,但一首詩大多要形成一個“起、承、轉(zhuǎn)、合”的布局?!捌稹?,是詩篇的開頭,一般是落筆扣題,開門見山,或就物起,或因人起,或即景起,或由事起?!俺小保浅薪由衔?,既有意承接“起”,又自然銜接、開啟后半首詩的詩意?!稗D(zhuǎn)”,是詩意轉(zhuǎn)折,照顧前后,跟“承”有情感或邏輯上的關(guān)系,讓詩意更加開闊?!昂稀?,是全詩的結(jié)尾,收束全篇,往往表明情感或主旨。
請看2020年高考江蘇卷所選之詩及所擬考題: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蘭陵跡已陳①,為傳謠俗記州民。
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②相仍市井貧。
??謩谌溯p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
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
【注】①蘭陵:古地名,詩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詔沈康知常州。②廚傳: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
10.詩歌后兩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這道題單純看是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但實際上卻關(guān)聯(lián)到對整首詩章法的把握。理解這首詩有一個情境的前提,就是王安石是常州的前任知州,而沈康是后任的知州。詩作是離任者寫給繼任者的。律詩一般的布局,都是前面兩聯(lián)寫景敘事,后面兩聯(lián)抒情議論。前面的“起”“承”兩聯(lián)寫自己雖已離任,但對常州百姓的疾苦冷暖卻長掛于心。頷聯(lián)“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相仍市井貧”兩句,就是對常州農(nóng)事荒廢、民生艱難狀況的述說。后兩聯(lián)分別對應“轉(zhuǎn)”“合”二字,是詩篇情感主旨的集中體現(xiàn)。如果善于抓住詩句中表示感情色彩的關(guān)鍵詞語,那么對整首詩情感主旨的領(lǐng)會也就水到渠成了。頸聯(lián)出句的“??帧倍?,既是詩人對常州以及常州百姓的關(guān)切,也是詩人對沈康到任的期許和勉勵,同時也是詩人自己的內(nèi)心剖白;對句的“忽逢”,表達了常州百姓對沈康這個優(yōu)秀的父母官到來的期待和歡迎,其實這是作者委婉地表達對沈康的勉勵,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負百姓的盼望,表達了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尾聯(lián)出句有“惆悵”二字,表達了作者因自己治理常州未能盡如人意而生的歉疚;而末句“最憶”的對象是“荊溪兩岸春”,指代常州的美景,表達了對常州的喜愛、難舍和懷念之情。所以,歸結(jié)起來,詩人在后兩聯(lián)中表達的情感包括:對常州百姓得到一個優(yōu)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因自己治理常州未能盡如人意而生的惆悵(歉疚)之情;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許之情;對常州秀美山水的喜愛之情。
再看2020年高考天津卷所選之詩與考題:
紀村事
[唐]韋莊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
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
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14.(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寫綠植光影映照門扉,墻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xiàn),顯得生機勃勃。
B.頷聯(lián)寫院中果子腐爛,水邊禽鳥肥美,營造出農(nóng)閑時節(jié)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
C.全詩視聽結(jié)合,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用語平樸,意境優(yōu)美,富有意趣。
D.本詩擷取若干鄉(xiāng)村景象,自然與人文融合,呈現(xiàn)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
這是一道綜合考查的題型,角度涉及內(nèi)容主旨、結(jié)構(gòu)思路、語言修辭等多個方面。本題的答案是B項。這也可結(jié)合詩的章法做出判斷。頷聯(lián)在律詩章法中對應“承”字,應承接首聯(lián)的內(nèi)容和情感。首聯(lián)展現(xiàn)出的是綠植光影映照門扉,墻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xiàn)的一幅生機勃勃的圖景。根據(jù)“承”的原則,頷聯(lián)也應該表達同向的內(nèi)容情感和意境。“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意思是果實汁液飽滿、稻谷已經(jīng)成熟、家禽格外肥美——豐收在即,農(nóng)人應當欣喜而繁忙。B項說“營造出農(nóng)閑時節(jié)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既與詩句的描述不符,也與上聯(lián)的情感意趣格格不入,所以是“不恰當?shù)囊豁棥薄?/p>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