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
貪婪是一種欲望,欲望只能被舒緩與克制,不可能被消除或滿足。人如果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外界物質上,這種追逐就注定要失敗,因為物質沒有“極致”。人類的欲望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人的成長中它將持續(xù)性地與其他的參照物相比對,經常會因為與他人的比對,而提升或降低它的標準。人的一生就是在和自己的欲望賽跑。當“能力”遠大于“欲望”的時候,人可能會得到滿足感;但不是因為滿足了貪欲,而是由于內心實現(xiàn)了自足。當“能力”小于“欲望”的時候,人就會產生焦慮感。
資本市場在無所不在的宣傳廣告中告訴人們:有錢就有快樂,消費就是權力的體現(xiàn),是自我價值的證明,所以現(xiàn)在“財富自由”這個詞非常流行。然而擁有多少錢才算是“自由”呢?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一個內心匱乏的人,即使全世界都成為他的私有物,他也一定不會真正滿足,不會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因為所謂的滿足都是短暫的,僅體現(xiàn)在“比剛才好”這一認知存在的瞬間。只要人們還認為自己有所空缺,就會覺得不滿足。而這種滿足自我的欲念永久不會消失,因此,匱乏感讓人們始終無法避免貪婪。
人性是文學永遠的主題。人的善良、悲憫、勇敢、智慧、堅韌及同情心,人的自私、貪婪、恐懼、忌妒以及動物本性等等,都是文學表達的重要元素。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shù)淖骷冶囟ㄊ钦驹谌诵耘c道義的高度,以悲憫的心態(tài),并抱著向善、求真的理想主義情懷,去描寫和表達他所看見、感受與發(fā)現(xiàn)的社會與人生。所以在演講中,莫言提出了讓文學承擔起部分責任的主張。我們可以通過文學作品看到不同時期社會中人類生存的狀況與價值取向,看到人類的掙扎,聽到人們的吶喊,從而反思自己對人生價值的定義與追求。
【作者簡介】莫言,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其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著稱,擅以幻覺現(xiàn)實主義融合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憑借作品《蛙》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籍作家。
【附文】
人類的欲望是填不滿的黑洞
莫言
人類社會鬧鬧哄哄、亂七八糟、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看上去無比復雜;但認真一想,也不過是貧困者追求富貴,富貴者追求享樂和刺激——基本上就是這么一點事兒。
中國古代有個大賢人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中國的圣人孔夫子說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敝袊睦习傩照f:“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無論是圣人還是百姓,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文盲,都對貧困和富貴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
人們?yōu)槭裁磪拹贺毨В恳驗樨毨д卟荒鼙M情地滿足自己的欲望。無論是虛榮心還是愛美之心,無論是去醫(yī)院看病不排隊,還是坐飛機頭等艙,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用金錢來實現(xiàn)。當然,如果出生在皇室,或者擔任了高官,要滿足上述欲望,大概也不需要金錢。富是因為有錢,貴是因為出身、門第和權力。當然,有了錢,也就不愁貴,而有了權力以后似乎也不愁沒錢。因為富與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為一個范疇。
貧困者羨慕并希望得到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當?shù)挠?,這一點孔夫子也給予肯定;但孔夫子說:盡管希望富貴是人的正當欲望,但用不正當?shù)姆椒ǖ玫降母毁F是不應該享受的。貧困是人人厭惡的,但用不正當?shù)氖侄螖[脫貧困是不可取的。時至今日,圣人兩千多年前的教導,早已變成了老百姓的常識;但現(xiàn)實生活中,用不正當?shù)姆绞矫撠氈赂坏娜吮缺冉允牵貌徽數(shù)姆绞矫撠氈赂坏珱]受到懲罰的人比比皆是,痛罵著那些用不正當?shù)姆绞矫撠氈赂坏娜?、但只要自己有了機會也會那樣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所謂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羨錢財、不慕富貴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三國時的高人管寧,鋤地見金,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于地,雖心生欲望,但能因為顧及面子而擲之,已屬不易。莊子垂釣于濮水,楚王派兩個使臣請他去做官,他對兩個使臣說:楚國有神龜,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錦緞包裹,供于廟堂之上。對神龜來說,是被供在廟堂之上好呢,還是活著在爛泥塘里搖尾巴好呢?使臣說,那當然是活著在爛泥塘里搖尾巴好。莊子的這則寓言,包含著退讓避禍的機心。
盡管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道德榜樣,卻收效甚微。人們追名逐利如蚊嗜血、如蠅逐臭,從古至今,釀成了無數(shù)悲劇,當然也演出了無數(shù)喜劇。文學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形式,當然會把這個問題作為自己研究和描寫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學家大多也是愛財富逐名利的,但文學卻是批判富人、歌頌窮人的。
當然,文學中批判的富人是為富不仁或通過不正當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學中歌頌的窮人也是雖然貧窮但不失人格尊嚴的窮人。我們只要稍加回憶,便能想出許許多多的文學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們的性格時,除了給予生死和愛恨情仇的考驗之外,經常使用的手段,就是把富貴當成試金石,對人物進行考驗。經受住了富貴誘惑的自然是真君子,經不住富貴誘惑的便墮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是幫兇。當然,也有許多的文學作品,讓主人公借著金錢的力量,復了仇,雪了恨,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有的文學作品,讓善良的主人公有了一個富且貴的大團圓結局,這就又從正面肯定了富貴的價值。
人類的欲望是填不滿的黑洞,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漁夫的老婆起初只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了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欲望的金魚做她的奴仆。這就越過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過大,必然破掉。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guī)律。
民間流傳的許多具有勸誡意義的故事都在提醒人們克制自己的欲望。據說印度人為捕捉猴子而制作一種木籠,籠中放著食物。猴子伸進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來。要想拿出手來,必須放下食物,但猴子絕對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沒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嗎?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有,有的人有的時候沒有。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美女的誘惑,有的人能抵擋金錢、美女的誘惑,但未必能抵擋權力的誘惑。人總是會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東西,這就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豐富性所在。
中國的哲學里,其實一直不缺少這樣的理性和智慧,但人們總是“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說是人性的陰暗面。道德勸誡和文學的說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佛教就試圖用“萬事皆空,萬物皆無”來扼制人的貪欲,因為貪欲是萬惡之源,也是人生諸多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紅樓夢》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至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要控制人類的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法律。法律如同籠子,欲望如同猛獸。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與人的貪欲的搏斗。盡管不時有猛獸沖出牢籠傷人的事件,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實現(xiàn);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實現(xiàn)。一個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釀成兇殺;一個國家的欲望失控,那就會釀成戰(zhàn)爭。由此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欲望還要重要。
在人類社會中,除了金錢、名利、權勢對人的誘惑之外,最大的也是致命的誘惑就是美色的誘惑。這問題似乎與女性無關,但其實也有關。歷史上曾經爆發(fā)過因為爭奪一個美女而發(fā)生的戰(zhàn)爭,也曾經因為美女而讓某些統(tǒng)治者丟掉了江山社稷。絕對地否定色欲當然不對,因為沒了這欲望,人類社會就無法延續(xù)。
毫無疑問,貧富與欲望,依然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類痛苦或者歡樂的根源。中國人近年來的物質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個人的自由度較之以前也有了大幅度的寬松,但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多大的提高。因為財富分配不公,少數(shù)人利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赂粚е碌呢毟粦沂庖殉蔀橛绊懮鐣捕ǖ闹饕?。而那些非法致富的暴發(fā)戶們的驕奢淫逸、張牙舞爪又引起了下層百姓的仇視,以至于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仇富心理。而富豪與權勢的勾結又制造出種種的惡政和冤案,這就使老百姓在仇富心理之外又加上一種仇官心理。仇富與仇官的心理借助網絡這一現(xiàn)代化的傳播方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使某些人物和階層談網色變,惡行有所收斂,但網絡自身卻也成了藏污納垢的場所。
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提出“科技救國”的口號。三十多年前,中國的政治家提出“科技興國”的口號。但時至今日,我感到人類面臨的最大危險,恰是日益先進的科技與日益膨脹的人類貪欲的結合。在人類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發(fā)展已經背離了為人的健康需求服務的正常軌道,而是在利潤的驅動下瘋狂發(fā)展,以滿足人類——其實是少數(shù)富貴者的病態(tài)需求。
人類正在瘋狂地向地球索取。我們把地球鉆得千瘡百孔,我們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氣。我們擁擠在一起,用鋼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還將這樣的場所美其名曰城市。我們在這樣的城市里放縱著自己的欲望,制造著永難消解的垃圾。與鄉(xiāng)下人比起來,城里人是有罪的;與窮人比起來,富人是有罪的。與不發(fā)達國家比起來,發(fā)達國家是有罪的,因為發(fā)達國家的欲望更大,發(fā)達國家不僅在自己的國土上折騰,而且還到別的國家里,到公海上,到北極和南極,到月球上,到太空里去瞎折騰。地球四處冒煙,渾身顫抖,大海咆哮,沙塵飛揚,旱澇不均,等等。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文學其實擔當著重大責任——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責任。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尤其是那些用不正當手段獲得了財富和權勢的富貴者們,他們是罪人,神靈是不會保佑他們的。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有一千條裙子、一萬雙鞋子的女人們,她們是有罪的;我們要用我們的作品告訴那些有十幾輛豪華轎車的男人們,他們是有罪的;我們要告訴那些置買了私人飛機私人游艇的人,他們是有罪的。盡管在這個世界上有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但他們的為所欲為是對人類的犯罪,即便他們的錢是用合法的手段掙來的。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那些暴發(fā)戶們、投機者們、掠奪者們、騙子們、小丑們、貪官們、污吏們,大家都在一條船上,如果船沉了,無論你身穿名牌遍體珠寶,還是衣衫襤褸不名一文,結局都是一樣的。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許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fā)明空調前,熱死的人并不比現(xiàn)在多。在人類沒有發(fā)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xiàn)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yè)余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后,人們的頭腦里并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xiàn)在少。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游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發(fā)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么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yǎng),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藥。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欲、權勢刺激下的科學的病態(tài)發(fā)展,已經使人類生活喪失了許多情趣且充滿了危機。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我們要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告訴人們,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是空氣、陽光、食物和水,其他的都是奢侈品。人類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當人們在沙漠中時,就會明白水和食物比黃金和鉆石更珍貴;當?shù)卣鸷秃[發(fā)生時,人們才會明白,無論多么豪華的別墅和公館,在大自然的巨掌里都是一團泥巴。當人類把地球折騰得不適合居住,那時什么國家、民族、政黨、股票,都變得毫無意義,當然,文學也毫無意義。
我們的文學作品真能使人類的貪欲,尤其是國家的貪欲有所收斂嗎?結論是悲觀的。盡管結論是悲觀的,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因為,這不僅僅是救他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附文來源:本文為莫言于2010年12月4日在東亞文學論壇上的演講,原題為《哪些人是有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