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成
【圖解古詩】
秋 思
[唐]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作者小記】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蘇州(今屬江蘇)人,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貞元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故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zhí)!薄?/p>
其樂府詩的藝術成就很高,與擅長樂府詩的王建齊名,世稱“張王”。白居易稱其“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樂府,一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還有一類描繪了農(nóng)村風俗和生活畫面。
秋天,給客居洛陽的張籍,帶去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愁緒;給現(xiàn)在的我們,帶來的是美麗風景及碩果累累的喜悅。無論哪種情緒,只要認真體會,都會有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陪伴、溫暖著你和我。
【寫作技巧大盤點】
在創(chuàng)作中,排在重要位置的,我認為就是情感的表達了。
作文就是做人,一個有細膩情感的人,筆下的文字也會充滿溫度。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演講者,常常使聽眾和他一起感動,哪怕他所說的什么內(nèi)容都沒有?!?/p>
所以,一篇作文擁有情感,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在作文中注入情感,表達情感呢?
1.有溫情,重情感。
情感是有溫度、有力量的,所以不管是作者本人還是呈現(xiàn)給讀者的文字,融入情感更能打動人。首先,融入情感能給作者自己帶來力量,帶來靈感,使筆下的文字細膩,充滿力量,更好地傳遞自己的思想。同時,筆下的文字也就不會顯得空洞,不會出現(xiàn)東拼西湊的現(xiàn)象,更不會有千篇一律的套路之嫌。
其次,情感是心靈的翅膀,行文中帶著真摯的情感,更能觸動讀者的心靈,打動閱讀人。也就是說,情感能幫助作者將習作所表達的內(nèi)容深入到讀者心中,使習作更成功,更有說服力,更有力量。
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是作者客居洛陽時,見秋風起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所作,因為有濃濃的情感注入,所以整首詩讀來情真語懇。
2.找事例,寓情感。
情感應該是來自真誠的內(nèi)心世界,而不是照搬別人的思想。所以,平時要善于觀察,從景中找情感,從物中找情感,從事中找情感,多感觸不同的情感。這樣才會觸動豐富的內(nèi)心,寫出這樣充滿情感的文字。
《秋思》一詩來源于易讓人多愁善感的秋天的到來。張籍看到秋天的景物,借助日常生活中富于情感的事件——寄家書,非常真切地呈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使這首詩充滿了情感。
3.抓細節(jié),找典型。
“文以情動人,書以文抒情”,既然要打動人,就要用真實、細膩的細節(jié)來展現(xiàn)。細節(jié)更容易讓人置身其中,細細思考、體味,更能打動人。所以細節(jié)的多少和真實與否,直接影響著習作的表達效果,更關系著習作的溫度和張力。
《秋思》就抓住了“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信將要發(fā)出又打開信封補寫這一細節(jié),塑造出一個對家鄉(xiāng)、親人悠長思念的人物形象。我們在自己的作文中,同樣也可以運用具體的事件、典型的細節(jié)來表達情感,使習作更有溫度、更感人、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