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是目前廣大教育者熱議的話題。本文通過對優(yōu)質音樂課教學方法的研究,找出其共性并加以總結。
◆關鍵詞:教學方法;有效教學
一堂能稱之為優(yōu)質課的音樂課堂,應具備科學的教學設計、清晰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學方法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它不及展示一定階段的教學質量,同時也具有一定教學參考價值。
唱歌課在小學音樂課堂是最為常見的課型,研究表明,越是低年級的學生越是愿意主動開口唱歌,同時大家聲音洪亮、整齊統(tǒng)一。但逐漸升入高年級之后,愿意主動唱歌的學生越來越少,到達初高中階段人數(shù)還會持續(xù)下降。該現(xiàn)象一個是學生生理發(fā)展的影響,面對變聲期學生不愿意開始唱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教師對于唱歌課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夠合理,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
通過觀摩學習這兩節(jié)優(yōu)質課,我發(fā)現(xiàn)授課教授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均運用了不同且豐富的教學方法,已經打破了以往音樂課老師教,學生唱,這種灌輸式學習思維,也避免了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單一。更多地的是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進行新課教學,同時不斷向既定學習目標達成。相信學生在該音樂課學過得很開心。
一、注重師生互動 建立師生間的信任感
師生互動現(xiàn)在不僅局限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更多情況下可以體現(xiàn)其音樂性,例如師生共同的體態(tài)律動,師生節(jié)奏對答等。盡量設計有效的師生互動,不僅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同時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課例《搖籃曲》中,教師通過模仿推搖籃這一動作與學生互動,播放不同國家的音樂,學生聽音樂感受身體的律動,感受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輕柔優(yōu)美的動作能夠迅速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熱情和尊重。相比教師直接講授知識點,該情感體驗教學方法更具音樂性。同時在該課堂中,教師加入了豐富的器樂伴奏,有三角鐵、琵琶、豎笛、八音碰鈴、鋼琴,在此樂器的基礎上不斷熟悉歌曲旋律,同時請學生上臺根據(jù)老師引導演奏,不僅增加學生在音樂課的參與度,對老師也有崇拜的心理因素,非常有利于后續(xù)的一系列教學在課例《龍的傳人》中,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即用節(jié)奏傳遞的游戲迅速與學生拉近距離,建立信任感。《龍的傳人》這首歌曲相信大部分學生都是耳熟能詳?shù)?,如何能在熟悉的歌曲中找到新的知識點,該教師先將歌曲易錯的節(jié)奏放在導入,同時加入自己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型,通過學生模仿熟悉節(jié)奏,為后續(xù)的二聲部學習做好鋪墊。在學唱歌曲部分,教師給全班同學正確的發(fā)聲指導,然后教師請一位同學上臺用鋼琴彈單音伴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歌曲的主和弦構建二聲部和聲效果,利用聲勢、模唱、聽記、講解基礎樂理等手段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歌曲節(jié)奏、旋律、調式在已知的歌曲層面不斷挖掘新的知識。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都能看出授課教師精心設計的與學生的互動,是能夠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的有效互動。
二、倡導音樂實踐 關注有效教學
在教授音樂課時,教師不能僅停留在教會一首歌、聽出一支曲子為目標了。更多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包括對音樂的理解了、表現(xiàn)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音樂相關的文化修養(yǎng)。同時音樂是關于審美體驗的藝術,更要強調其藝術性和實踐性,學生需要通過大量豐富而有效的音樂實踐活動去積累感性經驗,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在課例《搖籃曲》中,教師通過多種樂器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將五種樂器加入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自然不用多說,學生主動參與演奏之后相信對該種樂器也有一定的了解,身為教師也展現(xiàn)了其多才多藝和扎實的基本功,但此音樂活動的開展是否為有效教學,學生只是一遍遍加深歌曲印象。在學生第一遍完整聆聽到歌曲時,整節(jié)課時長已經進行了一半,前段鋪墊的時間過長。在該課堂上,學生也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演奏樂器,并未充分將音樂課交給學生,學生缺乏自主性。實際獲得的知識其實并沒有教師課堂準備的那么豐富。教師可以選擇一兩個樂器,選擇最有效的,最有利于學生捕捉、感知和體驗音樂的方法教學。在課例《龍的傳人》中,在學生完整唱完四段歌曲之后,教師讓學生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各段應該用什么樣的力度、速度、情緒去演唱這首歌,時間大概為8分鐘,期間老師會給予學生指導。該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性,每段歌曲的藝術處理需要同學們自己探究,最后請一位代表上臺進行匯報,期間老師對期進行總結。最后呈現(xiàn)出的歌唱效果是很不錯的,學生會認為這是自己自主學習的結果,對歌曲印象更加深刻,同時對于掌握分析簡單歌曲這項音樂技能也有一定的知識習得。在大家已經熟悉這首歌曲時,如何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再習得新的知識,開展有效教學。教師在對歌曲節(jié)奏、音準、歌唱方法有了精準的知道之后,學生的演唱有了明顯的改觀,相信唱歌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為了避免演唱形式的單一,教師在后期熟唱歌曲后加入了合唱教學,先構建歌曲的主和弦,并為歌曲配上低音聲部,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感。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一定關注該環(huán)節(jié)是否能讓學生實際獲得什么,或能培養(yǎng)一種什么樣的能力,同時也要發(fā)會學生的自主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以音樂形式關注音樂形象 融入生活元素
對于如何描繪音樂形象,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音樂的表現(xiàn)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而進行音樂實踐活動等。另一方面音樂不具有語義性,不能把音樂具象化到概念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確的地步。所以如何將音樂形象傳達給學生,以音樂形式表達音樂形象,是教師在設計中要注意的點。在課例《搖籃曲》中,教師用推搖籃的動作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為什么會產生搖曳的感覺,并不是因為歌曲是搖籃曲,而是歌曲三拍子的節(jié)奏特點,給人動蕩搖曳的感覺。教師要注意音樂形象的切入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教材。在課堂結尾,教師用父母的愛升華主題,用音樂美感化生活美,最終達到“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課例《龍的傳人》中,教師在講授級進、跳進以及主干音時,將主干音比作祖國,級進、跳進的音符比作中華兒女,無論級進、跳進的音符如何改變,都不能離開主干音。將樂理知識形象化,同時該比喻又契合音樂主題。在小組討論如何演唱歌曲更好聽時,教師會帶領學生先演唱自己討論的結果,再用老師提示過的情緒演唱,該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教師這樣精心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很好課堂效果,學生也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一定要注意以上三點,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該考慮學生真正習得什么知識,以及實施此方法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同時也要結合學情、地域文化差異、教材不同而制定,最終做到課堂教學優(yōu)質、有效。
參考文獻
[1]張汝豪.全國獲獎中學優(yōu)質音樂課案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2]張忠華.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途徑探索[J].北方音樂,2020(06):225+229.
[3]秦蔥.第六屆全國中小學優(yōu)質音樂課獲獎案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牛靜蕾(1998.04-),女,漢族,甘肅酒泉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