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海霞
在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時代下,校園報需在內容運營、欄目運營、品牌運營和活動運營四個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實現(xiàn)轉型、創(chuàng)新,同時實現(xiàn)傳統(tǒng)媒體在教育行業(yè)的深耕拓展。
在人人皆記錄者的傳媒時代,傳統(tǒng)媒體受到較大的沖擊。傳統(tǒng)媒體積極應對媒體形勢的變化,一方面,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迅速進入融媒時代,以保住宣傳陣地的穩(wěn)固;另一方面,在廣告收益急減的情況下,一些傳統(tǒng)媒體應從戰(zhàn)略發(fā)展高度進行布署,選擇一些行業(yè)進行深耕拓展,例如樓市、健康、教育等行業(yè)。其中,很多媒體選擇了教育領域,推出校園報、校園小記者、430校內培訓、夏令營、冬令營等途徑,還有各種以學生為主要參賽對象,通過流量吸引各類商家贊助的比賽等,這些教育領域與傳媒結合的形式成為傳統(tǒng)媒體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各傳統(tǒng)報業(yè)的教育項目、產品中,起到融合作用,能為其他教育項目提供一個功能載體的是校園報。
“校園小記者”項目中需要給“小記者”展示作品的平臺,需要有個陣地黏合“小記者”,進而實現(xiàn)相關信息的傳播;430校內培訓項目,需要走進校園,得到校方的支持;夏令營、冬令營,還有各種校園比賽,都需要有一定的學生粉絲、群眾基礎。校園報成為提供展示平臺、走進校園、積累學生受眾的有效途徑。
校園報能為其他報業(yè)教育項目提供一個很好的功能載體平臺,因此,近幾年,許多傳統(tǒng)報紙選擇增開以小學生為閱讀對象的校園報。例如,東莞報業(yè)傳媒集團的《東莞時報·莞邑少年》校園周報;《惠州日報》的校園報《小惠同學》;《江門日報》增設校園報《青蘋果》等。
校園報在眾多報業(yè)教育項目中,起著承載、融合、信息資源共享的作用。接下來重點談談校園報融合報業(yè)教育項目的發(fā)展路徑。
做好內容是校園報實現(xiàn)其他傳媒功能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小學生喜歡看,并且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實用,符合這樣的內容定位,這份報紙才有生命力?,F(xiàn)以東莞報業(yè)傳媒集團的校園報《莞邑少年》為例,其內容定位明確為“悅讀與應用”,以差異化優(yōu)勢打造“悅讀與應用”的實效定位,集專一性、知識性、有用性、互動性、持續(xù)性、權威性、展示性、延展性于一體的兒童讀物,讓學生的閱讀思考靈活、敏銳起來。
專一性。以拓寬學生閱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為主,設置閱讀版塊、作文版塊等,傳遞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正確的人生觀。通過閱讀,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感受文化自信,同時提高閱讀能力。通過優(yōu)秀文本閱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知識性。設置通識園地、薈萃東莞等內容版塊,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增長知識和見識,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加了解當?shù)匚幕?,了解城市發(fā)展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更熱愛這座城市。
有用性。設置來寫作文、名師課堂、心語樹洞、家長連線等版塊,為廣大學生、教師和家長提供充分的互動與展現(xiàn)的平臺。
寫作部分內容與語文課本同步,單元習作邀請名師指導破題,提供本土學校學生寫的實用范文。其中,《莞邑少年》成為學校教師講作文課、學生寫作文的得力助手。
設置興趣實驗室版塊,滿足少年兒童活潑愛玩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等,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總之,堅持“學生本位”,貼近兒童生活。從選題策劃到內容呈現(xiàn),要堅持“學生本位”的理念,尊重并順應兒童的心理和兒童的興趣,避免出現(xiàn)過多的新聞專業(yè)用語,用孩童般的目光留心身邊人、身邊事,汲取地域元素,推出內容豐富、特色明顯、形式新穎,集可讀性、服務性、貼近性于一體,深受小學生、家長、教師喜愛的本土教育報。
在欄目設置上,要有全面運營意識,才利于后期的延展。例如,校園報可以根據欄目設置賽事,班賽、級賽、校賽、市賽。報紙上若設一個古詩詞的欄目,后期就要舉行一個“詩詞大會”;報紙上若開一個實驗室或者生活科小科學家的欄目,在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或每半年舉行一次小學生科學實驗大賽,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為新中考改革中新增的“理化生實驗”考試科目奠定良好基礎,培養(yǎng)探究興趣。后期比賽的內容可以出自報紙欄目,報紙成為后期舉辦賽事的參考書。總之,欄目的設置要考慮到互動性、進階性、連接性,利于后期延展。
校園報雖然是一份專供小學生閱讀的報紙,但其閱讀對象還包括小學教師、家長、教育管理者。因此,報紙既要腳踏實地做好內容,還要高瞻遠矚,做好品牌運營。品牌運營需要從創(chuàng)刊就開始謀劃,貫穿在辦報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首先,一份校園報的出版單位除了報社,還應爭取市教育局、市文明辦、團市委、市關工委作為主辦單位或指導單位。例如,《莞邑少年》《青蘋果》《小惠同學》都盡力爭取了當?shù)亟逃肿鳛橹笇挝弧?/p>
其次,以名人(名師專家)來提升品牌影響。校園報承載的內容務必準確無誤,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指導性,樹立行業(yè)的權威與標桿。例如,大多校園報會按年級安排學生作文版面,其中,一二年級學生的作文需要標上拼音,以便學生閱讀,而漢字的拼音常遇到多音字發(fā)音、輕聲等問題。就要邀請當?shù)卣Z委辦、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進行專業(yè)把關,并在版面上標上對嘉賓的“特別鳴謝”。
增強報紙與讀者的互動對報紙關注度的提升至關重要。校園報要定期策劃互動活動,可以走進校園,舉辦讀者見面會,針對報紙欄目和內容設置,舉辦各類賽事,如作文比賽、閱讀比賽,舉行家?;踊顒?、家庭教育講座、心理健康拓展活動等,增強家校、親子、師生以及刊物平臺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和粘性,從而為校園報的承載功能提供更好的群眾基礎。
在活動過程中,也要注意與相關部門和平臺形成合力。例如,以最常見的作文比賽為例,《莞邑少年》創(chuàng)刊初期就舉辦過三場征文大賽。第一場是與當?shù)匦麄鞑块T合作,與“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聯(lián)手,推出的“愛國情 強國志報國行”主題征文,征稿信息通過宣傳線口傳達各鎮(zhèn)街,到各學校,編輯部收到許多來稿,并從中選取適合兒童閱讀的文章刊登,并協(xié)助評審工作。這一活動讓校園報品牌迅速推向全市鎮(zhèn)街宣傳部門及教育管理中心。
第二場征文大賽是寒假期間舉行的“我眼中的莞味兒春節(jié)”主題征文。聚焦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通過對過年的書寫,加強學生對生活和家鄉(xiāng)的熱愛?!皩W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根據統(tǒng)一部署安排,啟動了“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征文活動。東莞日報社積極響應活動,通過《莞邑少年》校園報等平臺同步啟動“我眼中的莞味兒春節(jié)”主題征文活動,邀請東莞市中小學生踴躍投稿。
活動發(fā)布后,《東莞時報·莞邑少年》校園報編輯部收到東莞市許多中小學生的投稿。在同學們的筆下,這個春節(jié)充滿童趣和年味。參與者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各媒體平臺上,同時還有機會贏取包含國家級非遺“中華第一燈——千角燈”文創(chuàng)禮品在內的精美獎品。像這樣借力大平臺,同步啟動的征文活動,既受到學生歡迎,還讓家長關注,報紙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
第三場征文活動是與市教育局聯(lián)合主辦“莞邑少年心向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小學生征文活動”,引導小學生以“愛黨愛國”“奮斗逐夢”“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科技榮耀”“幸福生活”“城鄉(xiāng)變化”等關鍵詞,通過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抒發(fā)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展現(xiàn)小學生“參與、見證、受益”的經歷,真情實感,以小見大,記錄感悟?;顒勇鋵嵉芥?zhèn)街,從教育系統(tǒng)到宣傳系統(tǒng)都非常重視,學校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這些文化傳播活動也利于校園報的良好品牌形象的樹立。
總之,作為傳統(tǒng)媒體基于長遠發(fā)展視角拓展校園報版塊,其要從內容運營、欄目運營、品牌運營、活動運營等方面發(fā)力,才能承載更多報業(yè)教育項目,促使傳統(tǒng)媒體進一步深耕拓展教育領域。